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救了天启皇帝 » 第五十三章 捷报

第五十三章 捷报

    许显纯轻蔑地撇了撇嘴,声音中透着一丝不悦:“这还用得着质疑吗?你们的话语中已经透露得明明白白了。”

    杨思宁轻轻摇头,语气坚决:“若是在太平时期,我必定会上书弹劾那些通过这种方式敛财的人,对他们进行无情的斥责,与他们决一死战。”

    “但现在是特殊时期,我们必须采取非常手段。”

    “前线的士兵军饷无法到位,军队正处于崩溃的边缘,当军队陷入一片混乱时,谁能筹集到资金呢?”

    “虽然现在的做法可能存在隐患,但未来总有解决的办法。”

    “然而,如果我们无法及时筹到资金,后果将比这严重得多。那位千户的名字叫赵鹤天?”

    许显纯点头确认:“没错,他就叫赵鹤天,如今已经被陛下升为千户。”

    杨思宁再次点头:“我们应该为他上书请功,我没想到最后竟然是一个锦衣卫千户解决了这个缺额的问题。”

    他深深叹息:“我们要上书为他请功,但不是此时。”

    “等到军饷发下去,必然能够提升士气。士气高涨时,我们对叛军发动攻击,必定能取得胜利。”

    “你们带着这个好消息与我们为赵千户请功的奏疏回去吧!”

    许显纯恭敬地行了一礼:“那我就代赵千户向各位表示感谢。”

    沐继才却摇了摇头,走上前来,眼神狡黠:“倒不用谢!”

    “我们并非出于私心,我们是出自公心。”

    “我们也想与赵鹤天建立良好的关系!”

    许显纯愣住了,不明白他们的意思。

    “现在朝廷三面受敌,日子艰难。”

    “赵鹤天是个有才之人,继续举办这个拍卖会,肯定能够源源不断地筹集到资金。”

    “银子是他筹集的,与皇帝的关系又如此密切,所以他肯定能建议先将银子分配给哪支军队。”

    “我们希望他能建议陛下,尽量优先将充足的军饷拨给我们西南的军队。”

    许显纯还想说话,杨思宁却挥手打断:“你可以回去告诉赵千户,建奴的问题不好解决,他们实力强大,朝廷对他们束手无策。”

    “虽然今年年初朝廷与建奴取得了一场大胜仗,但建奴的实力依然存在。”

    “西边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连年的干旱使得问题无法解决,叛军也因此永远不会消失。想要解决西边的叛军,难度极大。”

    “只有我们西南,可以成为朝廷破局的关键。”

    “只要军队和物资充足,不断对叛军发动进攻,就能够将这些叛军消灭。”

    “到那时,朝廷三面作战的局面就会变成两面作战,这将是对朝廷最大的帮助!”

    许显纯听后沉默片刻,然后缓缓点头:“我会将各位大人的建议转达给赵千户。”

    朝廷终于将军饷发放下去。

    原本士兵们人心惶惶,各种谣言四起。

    “有人传言军饷只够发放一部分,但没想到每个士兵都领到了足额的军饷,朝廷这次竟然没有拖欠。”

    士兵们拿到足额的军饷,士气迅速高涨,沐继才随后率领军队,对水西叛军发起了进攻。

    双方的军队在虎跳涧相遇,刚刚拿了军饷的明军士兵勇猛无比,拿下300多颗首级。

    这些首级连同捷报,送回了京城。

    打了胜仗,整个西南都是一阵欢乐。

    沐继才的儿子沐良义一阵欢喜地冲到了妹妹的小楼说道,“妹妹,咱爹打了大胜仗。”

    “这可是个大好消息,再这样下去,恐怕水西叛军很快就会被扫清了。”

    沐青钰听到这个话,苦笑摇摇头,说道:“那是因为朝廷这次按时把军饷下发了,如果不是军饷来得够快,恐怕这个大胜也难以取得。”

    “只是兄长说水西叛军那么快解决了,那倒也不是。”

    “我们虽然打了个胜仗,但是水西叛军还不至于伤筋动骨,兄长高兴得太早了。”

    沐良义听到最后也是叹了口气,说道:“其实咱们军队还是很强的。”

    “只是朝廷的军饷总是时不时不发,总是不停的拖延,要不然,水西叛军早已经被我们击败了。”

    “这次朝廷出了个人才,竟然把军饷缺额给解决了,倒也是稀罕。”

    沐青钰叹了口气,说道:“那赵鹤天是吧?我也听说过他的事迹了,确实有些本事。”

    “可他这个做法,我始终觉得有些不太合适,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害在千秋。”

    “他这个办法一旦出来了,后世肯定有人效仿,官员贪取银两来就肆无忌惮了,百姓们要受苦了。”

    沐良义不知道如何反驳。

    他是个将领,在从他的角度来说,只要能够为他的军队搞到军饷,并且是足额的军饷,对方就是一个好官,就是个好人。

    至于考虑什么以后,考虑什么千秋,那太过遥远了,眼下都解决不了,还在乎什么千秋。

    听了这话,他突然笑了笑说道:“也没办法了,现在朝廷就是这么个情况,先把眼下的难关过了再说吧!”

    半个月之后,朱由校收到了西南捷报。

    他拍了拍桌子,满满都是欢喜。

    堂中的文武官员也不少,大多都面有喜色。

    “西南又打了个大胜仗。”朱由校说道:“今年这一切可是比往年顺利多了。”

    “年初辽东打了一个胜仗,现在西南又打了个胜仗,再这样下去,不用两年,朝廷的压力必定能够大为减轻啊。”

    说罢,朱由校笑容满面,“幸亏赵爱卿及时搞到了军饷。”

    “西南的杨思宁、卢善法、沐继才对赵爱卿都赞不绝口,认为这一场大胜有他的一份功劳。”

    “赵爱卿的事情做得太漂亮。”

    旁边的魏忠贤听到这句话皱着眉头,往那边的黄立极看了一眼。

    黄立极瞬间就明白了魏忠贤的意思,走出来对朱由校说道,“陛下,上次因为军饷的事情,已经赏过赵千户了。”

    “他连升两级,从一个百户变成一个千户,在整个大明也是极其少见的。”

    “此时,实在不该再对他加赏,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再赏,只怕要引来同僚的嫉妒,对赵千户也不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