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日月河山永在 » 第四十九章 故友来访

第四十九章 故友来访

    正统八年,正月初三。

    小雪。

    陈员韬作为宣德五年的进士,又是出按四川多年,京城自然是没有多少根基。

    如今他还是住在远离中心城区的一进院子里。

    院子不大,也就堪堪能把自己的生活塞进去。

    要是想跟那些大官相比,那就显得寒酸太多了。

    一大早陈员韬正准备出门采买些生活用品,便在家门口看见了熟人。

    “子志兄?你怎么来京城了?”

    “嘿嘿,赶考会试嘛,路途遥远怕耽搁了,所以早到了些时分。

    又是年关已至,我心思咱们这些同乡,好像就你在京城,所以便寻来走动走动。”

    陈员韬点点头,一脸他乡遇故知的惊喜。

    时间过得真快,十几年前他也是这样离开家乡赶考会试,那个时候他才三十出头,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

    当年的他一考及中,让多少同乡羡慕。

    他自己都认为自己是天选之才,生下来便是当官的材料。

    可是混迹官场十几年后,他才明白什么是心比太高命比纸薄……

    他也只不过是从一个坑中跳到了另一个坑中。

    “你这也早太多了,离会试开考应该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吧。”

    “对,二月初九的会试,但是你也应该知道,咱们离京城太远了,路上难免出现些意外,能早点到还是早点。”

    “员韬,这么些年没见,你还是没怎么变样啊。”

    两人自陈员韬考中进士之后就很少有机会碰面。

    倒不是陈员韬看不起这帮穷苦的同乡,实在是公务繁忙,四处奔波,每年连回家祭祖的时间都没有。

    也就是近几年调回京城还算是清闲,但是想要回家看上一眼也是难事。

    往返十几天的路程,根本挤不出时间。

    “别站在门口了,去屋里坐!”

    陈员韬邀请子志进了屋。

    屋内很是简洁,不能说是家徒四壁,但基本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

    “员韬,你这都在京城做官的人怎么家中还这么简陋?”子志说话耿直。

    “哎……你不做官不知道柴米油盐之贵,京城比不上地方,什么东西都是两个价码。就那么些俸禄,自然也不敢奢求什么。”

    “不说这个了,子志你会试准备的如何了?”

    “就那样,都考了三次了,圣贤书都快翻烂了,还是没有结果。

    要是今年还是考不上的话,我就回家等着县官的空缺吧,父母年岁也大了,我也不再浪费时间了。”

    陈员韬点点头,很是理解子志的感受。

    知足常乐,与其去争遥遥无期的未来还不如关注当下。

    而且他年岁也不小了,即使能考中进士,后续也不会有太大的发展。

    “对了,我这次早来,在京城还听到一件事情,不知道靠不靠谱。”

    “不会是以弓易马的那个案子吧……靠谱,现在京城谁不知道。”

    “倒不是这事……”

    子志摇摇头,贴近陈员韬的耳边低声说起了另一件事。

    “京城传言说能买到官,不知道员韬你知不知道这事?要是能花两个钱买个官当当倒也行,就怕事情不准成。”

    “员韬你在京城认识的人多,帮我打听打听呗。”

    陈员韬一听这话,顿时眼睛瞪着老大。

    买官卖官?

    谁这么胆大?

    “你这听谁说的?我在京城怎么从没听说过这档子事?”

    “都这么说啊,好像是得去找一个叫郭亮的人,只要钱够都能给安排。

    员韬,你知道这个郭亮是何方神圣吗?为人怎么样?给钱事情能办成吗?”

    子志盯着陈员韬的眼睛,一脸的认真。

    而陈员韬的心中也早已掀起了轩然大波。

    “郭亮……郭亮?”

    陈员韬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这是朝中哪位重臣。

    难道是哪个不知死活的京官想借此招摇撞骗点钱财?

    可是他也想不起来朝中有郭亮这一号人物。

    至少日常上朝的人中绝没有叫郭亮的。

    “这个郭亮好像是有个当尚书的爹,但也不知道真假,或许真是个骗子也说不定。”子志又补充了一句。

    “尚书的爹,郭亮……郭……郭琎?”

    “是他?”

    当陈员韬想出了这个名字的时候,自己也是被吓了一跳。

    想想也是,怪不得能买官卖官呢。

    人家老爹是吏部尚书,不就是管这事得嘛。

    只是郭琎他真的能有这样的权势吗?

    郭琎虽然贵为六部之首的天官,但是声望却是不及其他四部尚书。

    也就刚刚上任的工部尚书王卺能比他的声望还要低。

    再加上现在政归内阁,杨士奇和杨溥两位老臣都还在,用人之事也不是他郭琎一个人就能决定的啊?

    何谈安排官职?

    陈员韬摇摇头,甩开了脑中所想。

    作为同乡好友,还是好心的劝道。

    “此事,子志你就不要参合了,极大可能是成不了,别到时候竹篮打水一场空。”

    “员韬,那个郭亮真的是什么尚书的儿子吗?要真是的话或许可以试试嘛。”子志还不死心。

    毕竟会试无望,等着补缺也不是那么的容易得。

    很多人甚至等到五六十岁的时候才能补到一个小小的县令当当。

    要是能有捷径,谁不愿意尝试尝试呢?

    “你不清楚朝堂上的事,就不要瞎想了。

    先安稳的准备会试才是正途,到时要是中了进士,那前方便是康庄大道。何须走此小道?”

    “员韬兄说得也有道理,只是我年纪有些大了,怎么也该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子志也不掩饰。

    大家都有自己的打算,谁也不能说对方说的不对。

    只不过是立场不同,身份地位也不同罢了。

    陈员韬点点头,也没有再劝。

    他已经开始在心中盘算着这件事的真伪。

    也不知道怎么了,他一个小小的御史最近总是碰到这样的事情。

    之前是杨士奇之子杨稷在乡作乱。

    现在又是疑似郭琎之子郭亮买官卖官。

    想想他这个御史当得还挺有成就感的。

    别人当御史一年可能都不能弹劾一件大案。

    而他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便遇到两起。

    他决定不论真假还是调查一番,毕竟一个外乡之人,对京城人生地不熟的,为什么偏偏会咬定郭亮这个名字呢?

    “员韬,你要是有时间还是帮我问一下吧……”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