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独善其身 » 39 找寻合适棺木

39 找寻合适棺木

    虽不明白贾赦是怎么想的,可这时贾琮也只能先带着宁国府下人去找合适的木料。

    目送着贾琮离开,贾珍眼底闪过不屑,他和贾琮一样,不明白贾赦为何要定要贾琮去办这件事情。

    在他眼里,贾琮根本就是一个没本事没出息的,怎么可能办好这样一件事情。

    于是又偷偷安排了贾蓉带人去找:

    “一定要找上好的板子回来,找不到,你就别回来了!”

    贾蓉不敢违逆,一一应承。

    可心里头却很不舒服,明明贾琮已经去办了,贾珍还派他去找。

    况且,在他看来,用普通杉木做棺椁就行,非得弄多好多好,就如秦可卿是宁国府诰命夫人一样。

    心中不认同,贾蓉出了府来后,自然也就没什么心思去找。

    干脆找一家小店坐着喝茶歇脚。

    “大爷,小心被老爷发现了。”

    跟着他的小厮提醒道。

    贾蓉不耐烦地摆手:

    “不用怕,贾琮不是去找了么,这样,你们赶紧去打探一下他们的行踪,他们若是找到了合适的,立马来通禀我。”

    那小厮顿时明白了他的心思,笑着说:

    “大爷这是打算让琮三爷打先锋,您跟在后头讨功劳?”

    贾蓉撇嘴:“那是自然,也不知老爷怎么想的,明明派了贾琮去找,还要叫我来弄。”

    那小厮迟疑道:

    “大爷,有没有可能,老爷是担心贾琮找不到,所以又让您也出来找呢?”

    这话一出,贾蓉脸色微变,一时变得有些紧张。

    不过,很快又恢复了懒散的态度,耻笑道:

    “不会的,贾琮不敢不办好,等着就是,你们赶紧跟上去,有消息就来回我!”

    小厮听后,再不多言,急忙去找贾琮了。

    ……

    茶楼雅间中。

    贺老这时满脸悲愤之色,咬牙切齿地说道:

    “果然还是没能熬过今冬…”

    褐衣员外则轻叹:

    “真是被那闻达楼的人说中了。”

    这话说完,两人都变得沉默了。

    须臾,贺老望着窗外,说道:

    “事已至此,我们该去吊唁,只是…”

    褐衣员外知道他的顾虑,便顺势接话:

    “贺老,我以为,可以让闻达楼代为祭奠。”

    贺老眉头紧皱:

    “可以吗?”

    褐衣员外微微点头:

    “可以试一试,上次您老不也同意,先看看对方的本事,现在看来,他们打听出的消息,不说十成准确,最少也有九成准确了。”

    “如此,是不是可以拉拢了?”

    “若是成为咱们自己人,代为祭奠,也就不成问题。”

    贺老思索一会后,同意了:

    “也罢,老夫也想看看,这个神奇的小吏,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

    “这样,你亲自去一趟,带那小吏来见我。”

    褐衣员外恭敬应下,便立即去办了。

    ……

    而此时的贾琮,正和一众宁国府下人,沿街寻找合适的木料。

    一家一家找又麻烦,贾琮便吩咐宁国府下人,分散着去找。

    至于他自己,则准备先去县衙告了假再说。

    “公子。”

    刚到县衙,就看到闻达楼的于总管向前来问好。

    贾琮有些疑惑:“于总管,你怎么在这?”

    于总管正色回道:

    “公子,上次花一千两买消息的那个大顾主亲自现身了,说是有笔大买卖要找公子详谈。”

    贾琮闻言,内心一动,他还正巧好奇,打听秦可卿情况的人,到底什么来头呢。

    没想到,主动找上门来了。

    沉思片刻后,贾琮点头:

    “你先好好招待这位大顾主,我进去告了假,就立马来。”

    于总管恭敬应承,先离开了。

    贾琮则进县衙,找到了蔡清渔告假。

    眼下的蔡清渔对贾琮颇为重视,不仅因为贾琮帮他将那份摘抄案情的文书递进府衙,更因为,贾琮的一些主意,让他觉得很有用。

    这时听贾琮说家中出事,要告假,毫不犹豫地就同意了。

    毕竟文书房里本就没什么事情,还有其他几个文书在的。

    自从上次刘需自以为是,反而被蔡清渔打了五十大板后,文书房其余几个文书对贾琮的看法,发生了更大的改变。

    再没人敢小觑贾琮,也没人觉得,贾琮做的一些事情是随性妄为了。

    ……

    出了县衙,贾琮便直接往闻达楼而来。

    在二楼,见到了褐衣员外。

    于总管给二人互相介绍。

    “公子,这位陶老先生就是上次买消息的真正大顾主。”

    “陶老爷,这位就是咱们闻达楼的东家,陈公子。”

    说话间,贾琮和褐衣员外都在互相打量对方。

    半晌,贾琮可是拱手作揖:

    “见过陶老爷,让你久等真是惭愧。”

    褐衣员外也就是陶老爷,眯了眯眼睛,笑着摆手:

    “陈公子言重,我没想到,这消息灵通的闻达楼背后东家,竟然是这样年轻的公子,真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啊。”

    贾琮对于应付这样的场面话,自然是手到擒来,和他客套起来。

    于总管亲自给两人奉了茶,又走出房间,将房门带上。

    见四下无人了,贾琮笑着问:

    “不知陶老爷亲自上门,又何指教?”

    陶老爷也笑着回:

    “指教说不上,不过就是想找陈公子你谈一笔大买卖,就看陈公子你愿不愿了。”

    贾琮挑眉:

    “不知是何等买卖?还请陶老爷细说。”

    陶老爷没有急着说,先不仅不慢地品尝起来茶水来。

    贾琮见状,也不着急,跟着他一起喝茶。

    过了一会,陶老爷放下茶杯,看着贾琮道:

    “陈公子,这闻达楼的买卖不好做吧?”

    贾琮内心一动,客气回道:

    “确实难做,不过,有陶老爷你这样的大顾主上门,倒也还能维持。”

    陶老爷微微摇头:

    “陈公子,我说的不是这个,而是说……想做这样的买卖,恐怕是提心吊胆吧?”

    这话一出,贾琮愣住了。

    仔细品味了一下这话,他才明白过来,讪笑:

    “陶老爷说的没错,闻达楼开门做生意,讲究的是诚信经营,可终究是底子薄,根基浅,背后又没人撑腰,确实难啊。”

    见贾琮听懂了自己的意思,陶老爷眼中闪过一丝诧异,心道,难怪他这么年轻,就能开得起闻达楼。

    沉默片刻,接话道:

    “说起来,我倒是佩服陈公子你,不过一个县衙书吏,就敢做这样的买卖,陈公子就不怕哪天被人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