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独善其身 » 10 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

10 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

    贾琮自然明白,这两个丫鬟要跪下求饶的缘由,可他却一点也没有宽恕她们都心思。

    只因这两人,仗着有邢夫人的背景,在勤同园里,比他这个主子还要威风。

    通过前主的记忆,贾琮可以清楚知道,这两个丫鬟平日里都是怎么做事的,几乎不干活,有什么活都交给以容去做。

    以容也是性子温和善良的,未免贾琮受委屈,默默承受着一切,说是以容一个人服侍三个人也不为过。

    甚至于,以容做的不好,她们就打骂,也经常霸占着上房,不知道的,还以为她们两个才是这院子的主人。

    贾琮替代了原主后,便开始护着以容,可他总有不在家的时候,两个丫鬟定是变本加厉地欺辱以容。

    这也是为何,贾琮刚刚要趁机将丫鬟献给贾赦的主要缘故。

    有这两个恶毒刻薄的丫鬟在,他是一日也别想安生,更别说,这两个丫鬟还经常欺辱以容。

    作为一个穿越者,贾琮自然不能容忍这样情况继续发生。

    冷冷地瞥着两个丫鬟:

    “自作孽不可活,你们这些年做了多少恶事,欺负过以容多少次,如今也该算一算了,当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这话一出,两个丫鬟顿时心慌意乱,有一个已经忍不住哭了起来。

    另一个则打着自己的耳光,求贾琮:

    “三爷,奴婢知道错了,求您,给我们一次机会,求求您了…”

    以容心善,看着她们这个样子,难免同情,便来到贾琮身边低声劝道:

    “三爷,就饶她们一回吧,我想着她们经过这次教训,定会改过的。”

    贾琮看着她:

    “常言道狗改不了吃屎,以容,你忘了她们,是怎么作福作威,又是怎么欺辱你了么?”

    “就你手上的伤都还在呢,人在做天在看,她们做了这么多亏心事,就应该接受这样的恶报。”

    “但凡她们两个此前对我和你有一点点的敬畏尊重之意,我或许也可以给她们一次机会。”

    “很可惜,我记忆中,只有她们欺压我们两个的时候,未曾对我们有过任何一点好。”

    “到了要进棺材的时候,才知道反悔,已经晚了,须知世间没有后悔药,自己做了什么因,就得承担什么后果。”

    听到这里,以容内心轻颤,知道自己太仁慈了,眼中闪过愧疚,再不多言。

    贾琮则给了她一个安稳的眼神,又接着说:

    “况且,她们两个平日里眼高于顶,谁也瞧不上,那正好,让她们去老爷房间里服侍,也算是圆了她们的美梦了!”

    两个丫鬟听到这里,皆歪倒在地,失魂落魄,浑身如没了力气一样。

    贾琮见状,懒得理会她们,带着以容去旁边耳房休息了。

    ……

    ……

    时间拉回早些时候,薛家小厮祥五见贾琮只取了一锭银子,无可奈何,只能又将剩余的银子拿来回来,并将贾琮说过的话,一五一十地转达给了薛宝钗听。

    薛宝钗闻言,俏脸上闪过几分诧异,心想着,这个书吏还真有风骨啊,竟只拿五十两银子?

    而且,还表明,此后再不会说薛蟠的内情,有点两清的意思。

    薛宝钗也算是见过不少人物,贾琮这样奇特的,倒算是头一次见,不免引起好奇。

    迟疑一会后,追问道:

    “可知对方长什么模样?多大年龄?”

    祥五简单地描述了一下贾琮的容貌和年龄。

    薛宝钗脑海中下意识脑补出一个十五六岁的清俊书生来,内心微微跳动。

    身处深闺后院里的她,平日里难得见到陌生男子,年轻的就更少了,突听到有这样奇特的年轻男子,难免好奇。

    最主要,贾琮知道她哥哥的内情,说话做事都十分奇特,让薛宝钗感觉到一股新鲜感,直觉告诉她,这个书吏和她此前认知的年轻男子完全不同。

    又想到,贾琮竟然可以让仇都尉的儿子也跟着撤诉,这说明贾琮挺有手段。

    而且还是文吏,定是读书人,可为何要去当个低下的小吏呢?他难到有什么苦衷?

    一时想得杂了,薛宝钗便望着某处发起愣来。

    “小姐,这剩余的银子该怎么处置?”

    过了一会,听到祥五的请示,她才惊醒过来,俏脸微微乏红,摆手道:

    “先放我这吧,待有机会,再用于答谢那陈书吏。”

    又吩咐莺儿等丫鬟去将银子收进房间来。

    莺儿好奇地说道:“小姐,这个陈书吏还挺傲气,送到他手中的银子,竟只取五十两呢。”

    薛宝钗淡淡回应:

    “你不懂,人家这才是懂世故的,只取五十两,既表明接受了我薛家的答谢,又表明此后绝对不会再多言此事。”

    莺儿闻言,张了张嘴,露出几分羞愧之色,原来这其中还有这样的说法,她真是想简单了。

    不过,转念一想,这个书吏能够做得滴水不漏,自家小姐也同样能够理解对方的意思,两人都是一些精明能干之人呢。

    “太太回来了。”

    就在这时,外头传来有丫鬟问好声。

    薛宝钗听了,忙起身去迎接。

    “娘。”

    进来一个四十好几的妇人,正是薛宝钗和薛蟠的生母薛姨妈。

    在薛宝钗的搀扶下,进了上房,又问道:

    “家里没什么事吧?”

    薛宝钗屏退了四周了一些丫鬟,说起了今日发生的事情。

    “……我见那书吏也算是帮咱们家躲过一次灾祸,便自己做主,拿出五百两来答谢,还望您别怪女儿做得不妥。”

    薛姨妈听后,先骂道:

    “你哥哥这蛆心的孽障,竟又和人打架,南边的案子,你王家舅舅托了关系,这才摆平,这才过去多久,他又忘了,待他回来,看我怎么教训他!”

    又看着薛宝钗说道:

    “好女儿,你做的没错,多亏了那书吏阻拦,今日这官司真打起来,你哥哥的身份就隐瞒不住了。”

    “五百两太少,我觉得,即便给一千两答谢人家也不够。”

    薛蟠在金陵城打死人,这件事情,让她们薛家大受打击,薛蟠这个薛家明面上的继承人,成了黑户,上不得台面了,不得不举家来京城投靠亲戚。

    如果薛蟠再出点事,薛家就算是彻底完了。

    故而,在薛姨妈看来,今日这事幸好没闹大,给多一些答谢也是应该的。

    薛宝钗听得心满,又摇头道:

    “娘,您可不知,这个陈书吏,竟只取走了五十两,其余的都没要。”

    (注意:主角化名有改动,改为陈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