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末路抵抗军到联合国第六常 » 第二十二章 德容的忧虑

第二十二章 德容的忧虑

    德容中校,今年35岁,出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

    从他的祖父那一辈开始,就成功摆脱了雇佣军的身份,成为荷兰王国的正规军人,并且顺利地传承到了他这一辈。

    作为职业军人,他的家族对于目前欧洲大量存在的雇佣军,是有着深刻认识的。

    别的不说,为什么法荷战争中,荷兰会被打得那么惨?

    荷兰王室长期奉行的雇佣军制度,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有英法的成功例子在前,但凡欧洲各国的有识之士,其实都明白,培养职业军人和职业军队的必要性。

    但事实就是那么无奈。

    受到人口和国力的限制,要想支撑起一支强力的职业军队,就不得不通过大量的海外殖民地,攫取巨大的利益。

    且国家的上层统治者,还必须有着巨大的决心和魄力,才能在巨额军费的投入下,保证军队的战斗力。

    远的不说,就说最近几十年刚刚崛起的德国。

    在普鲁士公国期间,不也是欧洲著名的雇佣军国家吗?

    如果没有出现德皇威廉一世,铁血首相俾斯麦那样的领导者,德意志帝国能不能建立,还得两说。

    更不要说,如今在欧洲大陆上,跟法国这个传统强国分庭抗礼了。

    事实上,在以德容所在家族为代表的,荷兰军队中上层军官团体中,大家都很清楚:

    最近十几年,荷兰军力的再度崛起,背后正是英吉利帝国,为平衡欧洲大陆势力所做出的努力。

    在荷兰目前的军事力量构成中,实际上职业军队的占比,仍然远低于各种各样的雇佣军。

    就以婆罗洲为例,接受爪哇岛上巴达维亚总督府管辖的军事力量,总数接近两万人,其中大约一万五千人,是本地番人部落组成的仆从军队。

    其他还有来自欧洲各国的雇佣军四五千人,这其中,绝大部分就是已经解散的东印度公司,留给总督府的“遗产”。

    巴达维亚作为原东印度公司的总部所在地,其实目前的爪哇总督府,就是在东印度公司所遗留的骨架上,建立起来的。

    而德容中校,之所以能够以中校的军衔,以及手下五百人的直属部队,成为荷兰方面,目前在婆罗洲岛上军事力量的最高领导人。

    只是因为,那些雇佣军和仆从军,无论领薪水还是补充武器弹药,都需要依赖总督府罢了。

    他德容,不过是总督府的代言人而已。

    原本对德容来说,所有事情,都进行得很顺利。

    自从他率领着直属部队登陆婆罗洲,接替前一任的驻军长官后,尽管也一直遭遇各路抵抗军的反击,但在占据兵力和武器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就算有所伤亡,也都是那些仆从军或者雇佣军的炮灰顶在前面。

    另一边,已经私下投靠他这方的李家和程家,也在自己的授意下,不断对刘家的继承者施加压力。

    眼看着兰芳的覆灭就在眼前,只要能顺利镇压接下来的零星反抗,就能实现东印度公司都没能实现的,彻底占领和主宰婆罗洲的计划。

    哪知道,突然冒出来个罗忠信?

    居然还是当年的“坤甸王”罗芳伯的后代,更是趁着己方一时不察,一夜之间取代了刘家,成为兰芳新一代的领导者。

    最关键的是,这个罗忠信手下新组建的所谓兰芳独立军,居然装备了连他们这些荷兰本土军队都还没换装的新式武器。

    不但采用了先进的无烟弹药,更是以超出常理的射速,展现出了似乎无可抗衡的连续火力。

    这让身处古晋城中,已经将覆灭兰芳视为自己进身之阶的德容,怎么能够接受?

    “是谁?这么先进的武器,到底是谁卖给那些华国人的?”

    德容忍不住在心中反复做出猜测。

    “是法国人?”

    作为法荷战争中的失败者,要说荷兰军人对于强大的法国陆军,没有点心理阴影,那绝对是吹牛。

    但他很快,又否定了这种可能。

    毕竟,法国人现如今正在中南半岛上忙得不可开交呢?

    刚刚占领的越南殖民地还未平静,跟同样身处中南半岛的英国殖民势力,更是摩擦不断。

    更重要的是,法国人在亚洲的兵力明显不足,连满清都打不过,还敢奢望已经被荷兰东印度公司深耕上百年的爪哇和婆罗洲?

    “也不可能是英国佬。”

    德容很清楚,相比英吉利这样真正的“日不落帝国”而言,荷兰在爪哇和婆罗洲的这点势力,包括西班牙所占领的吕宋岛等地,人家英国佬是真心看不上。

    何况,现在正是英吉利和荷兰两国关系的蜜月期。

    英国佬的离岸平衡策略,还需要荷兰这样的国家,继续帮忙压制德国的发展,绝不应该在这时候拖荷兰人的后腿。

    “那就应该是德国人了!”德容在心中想道。

    作为一个新兴的欧洲强国,很显然,德国人已经错过了欧洲各国在殖民主义大潮中,对整个世界的第一轮瓜分。

    纵然德国的军事经济实力强大,可在海外殖民地方面,甚至还比不上已经没落的荷兰和西班牙等欧洲二流国家。

    对于一向好面子的那位弗里德里希一世来说,这绝对是不可接受的局面。

    除了动机,当然还有实力。

    虽然现在的德国在工业上,还未能达到后来一度领先全球的水平。

    但刚刚列装不久的71/84式毛瑟步枪,作为邻国的荷兰人,还是比较了解的,基本上可以达到仆从军描述中的装备水平。

    思来想去,德容对于兰芳军队的武器来源还是无法肯定。

    毕竟,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潜在敌人,那就是,同样因为奉行“孤立主义”而错过殖民浪潮的美国人。

    虽然他们刚打完南北战争不久,但无论是对于殖民利益的渴望,还是从工业制造能力上来说,也都具备参与到亚洲来搞事情的动机和实力。

    无论如何,兰芳军队手中新式武器的出现,都已经表明,现在婆罗洲上的战争局势已经发生重大改变。

    对于身处战争一线的德容来说,唯一的好消息是,目前所有的战斗中,兰芳军中还没出现新式火炮的身影,想必其背后的支持者,还没有与荷兰撕破脸正面抗衡的决心。

    可是德容觉得,也不能不防,于是很快,一封情真意切的求援信,就从古晋城中发出,即将随着船队,送达到巴达维亚城中的荷兰总督手上。

    这一次,德容中校有信心说服总督,集中手中的武装力量投入婆罗洲的战争,快速剿灭兰芳的军队,彻底覆灭这个不应该存在的华人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