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末路抵抗军到联合国第六常 » 第七章 整编与换装

第七章 整编与换装

    罗忠信的演讲还在继续。

    “咱们的这支队伍里,大家都是华国人的后代。

    家中先人为何来到这千里之外的婆罗洲,不都是为了讨生活吗?

    因为在清国,那些满人骑在汉人的头上,大家活不下去、活不好、活不舒坦!

    所以先人们才背井离乡来到这里!

    为什么有了兰芳?

    就是为了团结华国人不受欺负!

    那些土著人要抢劫我们的财产,荷兰人要抢夺我们的土地,我们能忍吗?”

    “不能!”队伍中的沉默被打破,不知是谁三三两两的开始回应台上的罗忠信。

    “说得对!”

    罗忠信提高了音量。

    “我们不能忍,也不该忍!

    成立抵抗军,不只是为了我们自己,还为了我们的家人,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

    为了他们不会任人欺压,不给洋人做奴才,为了所有婆罗洲的华人能好好地活,活得扬眉吐气!”

    此时队伍中的众人,情绪都已经被煽动了起来。

    这支一百多人的队伍,人员的组成并不算复杂。

    除了跟罗忠信一起来的同乡之外,大部分人都是当初来婆罗洲从事淘金的汉人后代。

    只是经历一百多年的繁衍,随着婆罗洲金矿产量的下降,大部分在此谋生的汉人家庭都已经转行。

    眼前的这些年轻人,大都是农民、猎户、商人的后代。

    “那些洋人殖民者,想要抢夺我们的祖宗基业;部落首领们,想要瓜分我们的财产。我们能答应吗?”

    “不能!”“不能!”

    “对!

    不但不答应,我们还要用枪、用刀、用拳头、用牙齿,跟他们拼命!

    谁不让我们好好活,我们跟他们拼命!打他老母!”

    罗忠信高举右拳,向天空挥舞,嘴里发出愤怒的咆哮。

    仿佛一只在历史车轮下不甘被轻易碾压的螳螂。

    而抵抗军的成员们,已经一扫之前弥漫在人群中的颓丧和迷茫。

    一边高喊着“打他老母!”,一边热血贲张地看向罗忠信。

    包括李满福跟温仲义他们,此刻,罗忠信那原本熟悉的身影似乎有了一丝改变,不再单纯的是他们心中的少爷或挚友,更像是……

    一位领袖。

    感受着众人高涨的士气,感觉到军心可用,罗忠信趁势再添上一把火。

    “我宣布,从今天起,我们的队伍正式命名为——兰芳独立军。所有人按照正规陆军编制进行整编。”

    于是在罗忠信的带领下,现场所有中层骨干开始按照之前商量好的计划,开始进行队伍整编。

    首先,成立独立军第一连,罗忠信作为独立军最高领袖,兼任第一连连长;温仲义被推选为副连长。

    独立军第一连下设三个步兵排。

    经过推选,最终任命为一排排长梁路义,二排排长江继光,三排排长庞雄。

    同时罗忠信也任命李晚、郭继枚、余东雄三人分别担任各排副排长。

    每个排下设三个战斗班,每班12人,设班长一名,副班长一名,人选由各排排长推荐。

    此外,按照自己后世两年义务兵的经验,以及后来在网上学习的军事知识。

    罗忠信还将队伍中公认最熟悉丛林,枪法最准的15名猎户子弟挑选了出来,由陈季礼率领,成立了连属侦察班。

    当然,罗忠信也不会忘了前世红星军中最容易被忽略,却往往藏龙卧虎的炊事班。

    10人编制的炊事班,将负责照顾这一百多人的每日三餐。

    原本出身于中医世家的周增,则带着4名成员,以卫生员的身份负责连队的医疗问题。

    李满福则是推辞了所有任命,带着同样是自幼习武的陈潮和罗坤二人,执意成为了罗忠信的警卫员兼通讯员。

    集体换装和授枪仪式,受到客观条件限制,基本上就两个字形容——简陋。

    但在所有人尚且无法平静的心绪中,仍然完美地达到了罗忠信的预期效果,团队士气肉眼可见的高涨。

    全新的武器大家从未见过,却又一眼可见的先进。

    哪怕尚不了解这些武器的性能,单从外观和做工上,现代工业生产所留下的痕迹,就已经与之前所有人见过的燧发枪、击发枪体现出了巨大的差别。

    至此,兰芳独立军第一连的装备编制如下:

    一、全连包括三个战斗排、一个侦察班、一个炊事班、一个医务组、一个警卫组,合计150人;

    二、每个战斗排下含三个战斗班,每班12人,配置骑步枪11支,冲锋枪1支,手枪1支,战斗前每人临时配发木柄手榴弹2枚;

    三、排长、副排长配置骑步枪与手枪各一支。每个排配置2挺轻机枪,每个机枪战斗组成员2人;

    四、侦察班包含班长陈季礼在内共计16人,配置骑步枪10支,冲锋枪5支,手枪2支,每人配发木柄手榴弹4枚;

    五、警卫组3人,配置冲锋枪3支,手枪3支,轻机枪1挺,每人配发木柄手榴弹4枚;

    六、所有炊事班与医务组成员,都配发1支骑步枪,战斗时配发木柄手榴弹。

    这样下来,一个火力超越时代的超级加强连编制就出现了。

    当然,还是那句话。

    因为人数的限制,哪怕火力再强,这个配置仍然不太适合运用于正面战场。

    特别是在敌我双方数量差距巨大的前提下。

    据罗忠信所知,那支500人左右的荷兰殖民军,不但装备了大量击发枪,甚至还有少数德国生产的71/84式步枪。

    而这种毛瑟系列的首款步枪,哪怕采用了落后的管状弹仓供弹,子弹底火也是黑火药而非无烟火药。

    但在射程和杀伤力方面,比起53式骑步枪来说,就算差也差不了太多。

    更别说,荷兰人还携带了一定数量的3磅炮和6磅炮。

    最起码目前,罗忠信都还没有合适的办法应对这类“重火力”。

    根据罗忠信前世的记忆。

    直到一战前期,代表目前世界最先进水平的欧洲陆军,也包括如今他们即将面对的荷兰军队。

    都保持着双方各占一方,大家摆好架势,先是火炮对轰,然后战团互射,最后近身肉搏,俗称“打排枪”的陆军战斗方式。

    自古以来,军队的组织方式和战术,都是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

    这也是新生的兰芳独立军,需要马上进行队伍整编的原因。

    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至少在罗忠信顺利解决独立军严重缺乏重火力的弱点之前,“游击战”、“运动战”必将成为独立军最有效率的战术选择。

    同时,在“游击战”、“运动战”这样领先于时代的战术理念加持下,又有着先进武器的优势,罗忠信坚信,最起码在婆罗洲这块地界,他和他所领导的独立军,肯定能将这帮殖民者打出屎来。

    八路军的方针是:

    “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论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