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1860 » 第三十五章收获

第三十五章收获

    而此时,舒王府中,朱敦汉看着银票和地契,眼睛都忙不过来。

    秋儿也抖动着白兔,圆脸紧绷,在一旁帮忙帮数着银圆,手也不自觉跟着抖。

    这数字实在太庞大了。

    四百万块,一半是银票,一半是地契和工场股分,可以说四大粮商已经是出了血本了。

    “秋儿,别激动,这是小钱,你想想,这些钱去买地,也才两三万亩,在京的那个公侯府没有几万亩地的?”

    “你家王爷奋斗在今日,也才堪堪比上个伯爵而已!”

    朱敦汉说完这话,感觉自己也被说服了,这笔钱看起来多,但与寻常勋贵一比,也就一般罢了。

    他猛然间发现,不知不觉胃口竟然撑大了,几百万都不放在眼里了,刚开始可是为几万块外债发愁呢!

    除了钱财,最大的收获莫过于政治上的获利。

    这并非一城一地之得失,而是在大势上的上风。

    举城上下,谁不以自己为贤王?

    随着这群参加会试的举子们回乡,自己的名声也将传遍天下。

    在户部,自己保下了一个员外郎,两三个主事,他们算得上是自己人了,虽然不起眼,但在户部四司都算有眼线。

    而底层的书吏,他们就像是后世欧美的事务官,地位低而握有实权,一向不被人看重。

    朱敦汉自然明白这群人的厉害,没什么忌讳地保下几十人,他们遍布户部方方面面。

    可以说,仅凭他自己,就可以再次发动一场火烧粮仓了。

    “哈哈,曾国藩,无论你怎么否定,都无法摆脱本王的影响咯!”

    曾国藩不到一日从督察院回来,自然是他在使劲,用的理由也很正常,户部不能无人主持。

    但在外人,也就是官场看来,舒王捞下了曾国藩,那么曾尚书必然是舒王府的人,再不济也关系匪浅。

    哪怕是曾国藩,也摆脱不了这样的印象。

    他轻轻一句话,就让曾国藩进退两难,这就是权力的魅力。

    以往没经手也就罢了,但如今一尝试,又断离了,朱敦汉心中极为难受,就像是蚂蚁在心中挠。

    最形象的,莫过于戒烟了。

    “难怪那些皇帝到死都不愿放弃权力,权力真的有瘾。”

    朱敦汉把玩着灰太狼大王,心里空荡荡的:“大丈夫果然不可一日无权呀!”

    “殿下,复国公府派遣请帖,想邀您赴宴呢!”

    这时,王府总管钱新德跑过来,撇了一眼钱票后,就颇为兴奋道:“这是要商量婚事呢!”

    “婚事轮得到复国公府商量?”朱敦汉没好气道:“这是陛下一言以决的事,过几天怕会下口谕。”

    “复国公府这是看我声势大了,想瞧瞧未来姑爷!”

    拿来请帖一观,用词还很文雅,说是得了一匹骏马,邀他这位舒王一同鉴赏。

    “明天?”朱敦汉随手一扔:“行了,我知道了。”

    钱新德欲言又止。

    见此,朱敦汉懒得解释,摆摆手让其离去。

    这时候,将所有钱票收入匣子,秋儿这才红着脸跑过来:“爷,银票多是五大行的,合计有一百八十二万,其余的都是田产地契。”

    “良田五千亩,旱田一万亩,内外城商铺五十四家,宅院三十八座……”

    秋儿喘着粗气,双目放光:“仅仅是那些被租赁的宅子,一年就能收三四万租子呢!”

    少女的心胸极度激荡,第一次见如此多的钱财,王爷的这份信任就足以让她一晚上都睡不着了。

    而在朱敦汉的目光中,就见两只白兔冲撞着牢笼,想要破门而出,他甚至看到了两抹白色。

    压抑了一个多月的欲望,突然在心底喷薄而出,怎么也抑制不住。

    果然,权力需要酒色作媒。

    秋儿心肝一颤,果冻般的小脸立马红透了,宛若一颗苹果,香甜动人。

    朱敦汉也没啰嗦,一把抄其腰,在其脖颈间深吸一口,淡淡的青春气息让人沉醉。

    秋儿也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睫毛轻颤:“爷,门没关呢!”

    “哈哈哈——”

    伴随着一阵笑,大门‘砰’的一声关起,旋即响起了乐章。

    正所谓久旱逢甘霖,一场乐章后,朱敦汉感觉神清气爽,所有的疲惫一扫而空。

    “爷!”这时,石大福什么时候来的,他凑上前:“要不要?”

    他问的,自然是留不留种子。

    “留着吧!”朱敦汉回首瞥了一眼酣睡中的秋儿,轻声道:“即日起,封邵秋儿为王姬。”

    明朝亲王制度,王妃正一品,侧夫人正二品,然后是妾妃、王姬、侍妾、卑妾。

    王姬,即正四品,在朝廷就是绯袍高官,即八部郎中,光禄寺少卿,钦天监正,以及王府长史。

    普通人寒窗苦读,中了进士,得爬几十年才到这个位置,但女人爬上对的床就行了,想想就觉得不公。

    万恶的封建社会。

    “爷,太高了吧!秋儿姑娘家室不足……”石大福细声说道。

    “你在教我做事?”朱敦汉冷声道:“就册封为王姬。”

    说完,他就直接离去。

    石大福慌乱了下,良久才平静下来。

    他转过身,吩咐道:“听见吗,即今日起秋儿姑娘就是王姬了,尔等好好伺候着。”

    “你,还有你,日后就跟着秋儿姑娘。”

    王府的制度今天格外的麻利,到了傍晚,彩礼就送到了城外的庄子。

    “邵庄头,王府的人来了,送了老多东西呢!”

    穿着短衣的邵东此时站在田里除草,听得喊叫,着急忙慌地就跑过来。

    “公公,您有事吩咐?”邵东弯下腰,陪着笑。

    宦官瞧了眼其模样,压下心底的鄙夷,忙笑着拱手:“您老有福了,生了个好闺女,秋儿姑娘被封为王姬了,您呐,全家就等着享福吧!”

    说着,他摆了下手,几辆马车就卸下了彩礼。

    “这是上好鲸油蜡烛,防蚊的。”

    “瞧这自鸣钟,表面可是玻璃,雕花,这鎏金,瞅瞅——”

    每卸下一样,宦官就得解释一番,让一旁看热闹的村民们啧啧称奇。

    这就是他们一辈子没怎么碰到过的东西。

    最后,宦官拿出一叠地契来:“这是你们家常种的三十亩,今个儿起就是你家的了。”

    “这可是殿下特地恩典!”

    邵老汉小心翼翼地接过地契,一脸的难以置信。

    不一会儿功夫,眼泪就夺眶而出,在脸上画出了两道痕,即使显眼。

    “我家,我家做了快五十年的佃户了,终于又有地了!”

    说着,他就跪地不起,大哭起来。

    旁边的佃户们一个个眼珠子都瞪出来了,羡慕的挠心挠肺,恨不得以身代之。

    土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