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1860 » 第二十二章谈判

第二十二章谈判

    “舆情与实力就是势。”

    龚橙随口道:“夏王府能中伤殿下,殿下自可中伤夏王,而且要是阳谋,无可辩驳的阳谋,这就是势。”

    “例如?”朱敦汉轻笑道。

    “夏王病笃,已然不育!”

    “夏王只是称病罢了,身体倒是中气十足——”

    朱敦汉摇头,说到一半忽然反应过来,直接就笑了:“你这是指桑骂槐呀!”

    夏王没病,病的是世子,不育自然指的是世子,那么夏王这一脉不就注定绝嗣?

    既然注定绝嗣,那让其继承皇位,岂不是皇位还是他舒王的?

    那何必那么麻烦,直接让舒王继位就行了。

    更绝的是,这流言很可能是真的,还无法自证清白,除非短时间内王府妻妾有人怀孕。

    “绝了!”朱敦汉拍手赞叹,这真是贾诩在世,太阴损了:“一下子就打到了七寸。”

    “殿下尚未娶妻,而世子已有妻妾,即使反过来诬陷您,也是无效的。”

    龚橙露出一丝自得,他捋了捋长须,摇头晃脑道:“且夏王府乃是半步储君,其最是得人热议了。”

    “且殿下,勿管他人信不信,只要陛下信了,百官信了,那就行了。”

    朱敦汉来回踱步,这则流言确实厉害,不仅有利于争储,还非常解气,比自己那瞎传男宠强多了。

    旋即,龚橙不愧是道德天尊,又教导起流言如何传播了:“自古以来,市井谣言传播最快,尤其是小儿谣言,如隋朝的十八子坐天下。”

    “故而,可编童谣于市井传唱即可。”

    “市井不传吗?”

    “殿下,童谣一出,自有人解说,宫中采买众多,自然也会传开,满朝然后朝野自然哗然,做的越多,错的就越多。”

    龚橙微微一笑,眼珠子一转,低声在舒王耳边述说起来。

    “先生大才!”听完后,朱敦汉竖起大拇指。

    其浅显易懂,易于传唱,细细琢磨又不对劲,实在上好的流言,果然读书人肚子里的坏水最多。

    “殿下,将我绑住,我又发病了!”

    忽然,龚橙涕泗横流,浑身抽搐,已然是烟瘾犯了。

    朱敦汉吩咐了一句,就踏步而出。

    英国人来了,谈判就要开始了。

    安排的地方在礼部四夷馆。

    威尔逊施施然而至,随其后的则是驻明大使贾斯丁,以及随行的翻译、高官等十余人。

    大明则以吴廷栋为主,舒王朱敦汉与胡林翼分坐两旁。

    今日的吴廷栋,带着老花镜,打扮得一丝不苟,尽显威严。

    “您好,尊敬的亲王殿下!”

    威尔逊作为伯爵,面对这位帝国继承排序第三的舒王,倒是尽显风度。

    “你好,伯爵阁下!”朱敦汉也颇有礼貌地点点头:“希望你能在大明多留些时间,欣赏下这拥有四亿人的帝国风采。”

    “当然!”威尔逊神色一僵,迅速恢复过来:“大英帝国幅员辽阔,美景也不少,可惜人口就不及贵国了,唯一能媲美的怕只是印度了。”

    俩人相视一笑,交锋就此结束。

    而这对话,却让一旁的大明官吏大吃一惊。

    舒王殿下的表现竟然不落下风,这还是舒王吗?

    坐罢,谈判也正式开始了。

    “在缅甸海,贵国南洋水师兵败于我国,缅甸王也臣服,我大英帝国要求也不多,只有五点。”

    “第一,贵国不得再以英夷作为我国代称……”

    “其二,承认缅甸为我保护国。”

    “第三,开放南洋市场,允许我国商品入内。”

    “第四,降低关税。”

    “第五,承认我国对孟加拉地区的占据。”

    “如果不答应,我国海军会深入南洋,炮轰新加坡,到时候作为宗主国,贵国怕是颜面扫地吧!”

    威尔逊抽了根雪茄,面色轻松道。

    哪怕已经预知英夷会狮子大开口,但不曾想竟开了海口。

    吴廷栋已知英夷底线,也知朝廷底线,反而不慌张,直接起身呵斥道:

    “胜败乃兵家常事,南洋水师虽败,我国已从南洋诸国及南海水师调遣船只充入,贵国尽管来南洋便是,只是到时候反而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休要将我国朝当做蛮荒小国,大明不接受任何人恐吓,贵使毫无诚意,今日就先作罢吧!”

    言罢,朱敦汉就目睹这位礼部尚书不急不缓起身,白发苍苍的面容尽显锋芒。

    而对面的英王专使威尔逊伯爵,则满脸错愕。

    都没谈呢,就结束了?

    “殿下,您不觉得惊讶?”

    吴廷栋看着并肩而行的舒王,见他满脸轻松,浑不在意的模样,不由得问道。

    “这有甚的奇怪。”朱敦汉笑着摇摇头,脚步轻快:“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朝廷又定下了计,大宗伯想必心中也已有谋划,本王担心什么?”

    “就算本王言语了,怕您老也不想解释吧。”

    “哈哈哈!”吴廷栋捋着白须,大笑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殿下果真变了许多,愈发卓越了。”

    “您老谬赞了!”

    朱敦汉淡然一笑:“今日事毕,想来日后也不需要我了,再见了诸位!”

    说着,他摆摆手,自顾自地离去。

    吴廷栋目睹其背影,眯着眼睛不知道在想什么。

    “贶生!”

    “大宗伯?”胡林翼面露不解,但仍躬身听候。

    “我听雪琴(彭玉麟)说过你!”

    吴廷栋慢悠悠道:“昔日湖南沅湘大水,汝自告奋勇面见知县救济灾民,劝得岳家及乡梓士绅解银数千,从而安置了灾民。”

    “待长沙粮食抵至,民患就已平。”

    “后又平定贵州苗乱,拔为民部右侍郎,本来前途无量,如今却恶了首辅,你现在怕是想着外放一任巡抚吧,

    我说得可对?”

    胡林翼叹了口气,无奈道:“大宗伯所言甚是,下官身不由己,只能外放了。”

    “杜元辅我不与评论,但礼部接下来却要少个右侍郎,你可愿意?”

    吴廷栋盯着胡林翼,颇为认真,显然这并不是玩笑。

    “下官需要做什么?”胡林翼深吸口气,这段时间他可算是品尝了没有背景的苦果,能得个靠山,他求之不得

    但他依旧怀揣着谨慎。

    如果代价过大,他宁愿外放。

    吴廷栋眼眸中露出一丝欣赏与满意,他要是立马答应,反倒是不合适了。

    “听说汝子去年中了秀才,不如来桐城学院吧,教书的先生可有不少进士呢!”

    胡林翼瞬间恍然,这是让他转投秦学桐城派。

    “莫要急着回答,回去仔细想想。”

    吴廷栋摇摇头,神态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