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小逍遥神医 » 第四章:等等

第四章:等等

    很快,那张李氏和张大官人的大女儿,张巧文,便被带了上来。

    张巧文看起来十六七岁,唇红齿白的,倒是个不折不扣的美人胚子。

    只是此时,面色煞白,衣衫破旧。

    额头上,甚至有一道红色的印子?

    不用说,这些天,一定是受尽了虐待。

    “张巧文,本县问你一句,你答一句。”

    “知道了,知县大老爷。”

    张巧文脸色有些发青,神色看起来不太自然,似乎受到了什么不知名的灌输与威胁。

    “你弟弟,是何时出生?”

    “报告县令大老爷,半年前。”

    “当时,这江华,可前去贺礼过?而且是从家人才能进入的小门进入的?”

    “是从小门进去的……”

    张巧文咬了咬牙,最后还是说了出来。

    “但是,县令大人,我母亲和江华大夫是清白了,绝对没有二心……”

    “本县说他们之间有奸情了吗?”

    毛驴县令似乎难得的聪明了一次。

    “你这,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更加说明,江华和张李氏,有关系。”

    “正是因为,张李氏和江华有不清不楚的关系,并诞下一子,怕事情败露,这才促使江华和张李氏突施杀手,害死张大官人。”

    “不不不……不是这样的。”

    张巧文极力否定,俏脸憋得通红。

    “阿弥陀佛……小施主涉世未深,不知道这世上人情险恶,也属于情理之中,只是这件事,却是牵扯到命案,本寺身为临江县城的供奉,自然要说些公正的话。”

    “江华大夫和张李氏是否沆瀣一气,杀死张大官人,在本寺看来,已然证据确凿了。”

    “阿弥陀佛。”

    说完,那凌云寺的主持,拿出了一枚签,却是说道。

    “这是张大官人患病时,本寺特意求告神明,赐下的一签,请武县令大人一看。”

    下面的一个小厮,很快便接住了签,送给了武县令。

    武县令一看,却是冷冷一笑,随后,亮出签,众人定睛一看。

    上面赫然写着。

    命犯小人,后院起火,性命不保。

    “阿弥陀佛,当初,将此签给张施主之后,张施主尚且不信,可惜造成如今惨状,可谓是人心难测,纵然佛法也难求其一啊!”

    这句话说出后,县衙外的群众,一个个都群情激奋起来。

    “怨不得那张李氏就要那江华去救自己相公,原来是早有奸情啊。”

    而,江华此时,却漫不经心的开口了。

    “这签,没有任何问题。”

    江华一句话,武县令长出一口气。

    要不是这江华蠢到亲口承认,自己就算办了江华,恐怕也会引起那临江县众多群众的不满。

    毕竟,佛法不像前一段时间,那么深入人心。

    江华,这段时间的威望,也与日俱增。

    而,这样,情况就舒服多了。

    两个僧侣,撵着佛珠,撵着阿弥陀佛,悲天悯人。

    生死面前,江华却仍旧平静异常。

    自从他知道这是一个局之后,他就料到,正常的验毒还有分析,验尸,都是行不通的。

    这几天的时间,足够那些僧侣把所有证据消灭清楚。

    “县令大人,请问那张大官人的尸骨是否入殓。”

    “还未,你这个作奸犯科的犯人,都到了这个地步,还妄想通过一些蝇营狗苟的办法脱困?”

    “告诉你,律法无情!”

    “来人啊,把江华押入死牢,择期问斩。”

    “县令大人,你误会了,我不是想脱困,只是想做个试验罢了。”

    江华走到李千雪那里,却是取回了包裹。

    随后,一边打开包裹,一边对武县令说道。

    “大夏律法三十五条,大夫在被定罪前,有一次诘问机会,可自证清白。”

    江华的目光看向武县令,却是开口道。

    “武县令,若是不同意此,恐怕于法不合,难以服众。”

    “好好好,就按你所说,来人啊,将张大官人的遗体搬上来。”

    “等等……还要孙氏和张李氏两个刚出世的孩童,一并带上来。”

    武县令,却是挥挥手,一脸不耐。

    “小三,速去!”

    ……

    江华一身长衫站在那里,身姿挺拔,目光平静,一举一动却极具书卷气,看起来,有一股极为强烈的吸引力。

    当然,这只是对女人所说。

    而李千雪却是好奇的看着他。

    都到了这个地步,证据链完成,江华如何翻过来?

    李千雪无意识间,握住的石头无意识中成了粉末。

    而很快,张大官人的尸体已经送了上来。

    只是,只剩下了骸骨。

    江华倒没有太多的意外。

    如果现在尸体完备,万一江华想开棺验尸,那万一验出来了什么,那这路子可就不对了。

    那些僧侣,忌惮的,不就是自己的医术吗?

    但是,这件事,江华和凌云寺的僧侣,达成了一项异样的“默契”。

    众目睽睽之下,江华取出一枚银针,和一个玻璃做的管子装的东西。

    导管和试管。

    这些东西,都是他千辛万苦,制造而出的。

    整个大夏国,只此一套,再无分店。

    江华用银针分别扎入了张李氏和孙氏孩子的血管中。

    殷红的鲜血被取出,分别流入两套不同的试管。

    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下,江华终于准备出手了。

    江华先是把盛放两个孩童鲜血的试管,涂上了一层胶水,然后细心的写下了张李氏和孙氏两个孩子的名字。

    随后,带了一副塑料薄膜制作的手套,随后拿出了一个玻璃和软性塑料,做成的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