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网游竞技 » 带着骑砍回南明 » 第十八章 练兵之法

第十八章 练兵之法

    【队伍(33)

    苏言

    大明义勇步卒(2+1)

    大明乡勇(27)

    地方猎户(3+1)】

    扫了一眼系统的队伍界面,苏言暗自在心中叹了口气后,才将系统关闭。

    虽然出乎他意料的是,在入队前杀过人的陈猎户也能够直接升级,从地方猎户升级为大明步弓手。

    但是,还是那个问题,他手上没钱,手上的这三两白银只够给一个人升级的,给林炳忠升级了,就没法给陈猎户升了。

    士兵升级以后身体各项能力都会得到提升,如果真要从这两个人里面选一个来的话,那苏言其实更偏向于陈猎户。

    陈猎户本身的身体素质就要比林炳忠好,他身为猎户,获得营养的途径更多,这从他健壮的体格就能看出,虽然杀人经验要比后者少,但他还有一个明显的优势,那就是斥候技能。

    “苏百户,怎么了?”

    离苏言最近的陈华彬见他若有所思,便出声询问道。

    “没什么。”

    苏言摇了摇头,收回思绪,看向跟前空地上站着的士兵们,中午的公审大会结束后,村民们就各自散去了,虽然已经决定加入明军,但生活还是需要照常过下去的。

    在村民们各自散去后,祠堂前的空地上就只剩下了这些士兵,士兵们嘻嘻哈哈地站在一起,兴奋地讨论着以后要怎么杀鞑子,这让苏言都有些看不下去了。

    这让他不由得开始思考该如何为这些士兵进行训练,他前世对名将戚继光的练兵曾有过了解。

    在戚继光眼中,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必须具备孙子兵法中的六如——“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这六如之中,难知如阴与动如雷震要靠将领,前面四如则必须靠兵。

    因而,戚继光就有一套属于他自己的练兵体系,简单总结一番就是第一做思想工作、第二行队列训练、第三学习号令、第四学习战技。

    这一套是不是很眼熟?后世的某支红色军队的操练方式和这就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谓做思想工作,并非是培养士兵的家国情怀,大明朝后期的士兵连饭都吃不上,还有哪门子的家国情怀。

    而是告诉士兵练武的重要性,他们操练武艺首先是吃饷当兵的公事,其次,唯有习得武艺高超才能杀得了贼,而不是被贼所杀,若不学武艺就是不要性命的呆子。

    第二步的队列训练就和后世军训里的站军姿和转向训练差不多,但是和军训不同,军训里错了有教官的耐心指导,这里转错方向就是被打板子了。

    第三步所要学习的号令包括了擂鼓前进、鸣金收兵,以及各种旗帜挥舞的意义。

    古代行军作战没有无线电之类的高科技,就只能通过军鼓号角和战旗挥舞来传达信号,不过苏言麾下士兵人数较少,这一步暂且可以按下不表。

    而且他手下也没有精通这个的人才,就连他自己都不太清楚,他是明军百户不错,但却是矮子里拔高个提上来的。

    第四步就是重中之重的学习战技了,这只能他亲自来教导,而且除了训练士兵的个人战技外,还要让他们学会结阵厮杀。

    战场上单打独斗只会死得更快,前天晚上的夜战是抓住清军大多喝醉,以及遭到偷袭没有反应过来,才让他们没有及时结阵迎击。

    不然的话,等清军结阵迎战,还不知道他们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获胜。

    苏言便是准备将戚继光的这一套照搬过来,用在这三十二名士兵身上。

    不过在正式训练开始之前,他要先给他们进行分队,从中选出临时军官,培养集体意识。

    有了主意后,苏言收回思绪,轻咳一声,对着那些还在交头接耳的士兵们说道:“弟兄们,安静!”

    苏言的威望还是挺高的,见他开口,士兵们都闭上了嘴巴,老老实实地看着他。

    见他们安静下来,苏言这才说道:“诸位从今日开始,就都是同袍兄弟了,我希望你们在军中能够忘记陈氏族人的辈分,相互之间以名字相称。”

    说完,他扫视了一圈,见士兵们没有太大的反应,才继续说道:“我明军之中,百户以下有总旗两人、小旗十人,而今我军人数不多,便只暂设小旗四人协助统领、操练兵丁。”

    听到这,士兵们这才有了反应,他们都用渴望的目光看向苏言,总旗官和小旗官虽然是没有品级的武官,但好歹也算是个官。

    对于他们这些平民而言,只要能当官,就算是没有品级的武官,走在村子里也能够羡煞旁人了。

    苏言没有理会他们的目光,因为他心底已经钦定好了人选,当下便点了四个人的名字:“陈华彬、陈四五、陈子壮、林炳忠,就由你们四人暂任小旗。”

    被点到名字的四人先是一愣,然后顺势站了出来,抱拳应下,苏言接着说道:

    “陈子壮,你弓术精湛,军中两名弓手便调入你麾下,日后若有合适兵丁,再补充到你麾下。”

    陈子壮听了,虽然有些失望苏言只给他两个手下,但还是答应下来。

    去除三名弓手,剩下二十九人显然凑不满三个十人队,苏言为了公平起见,便让他们进行抽签分配。

    一番抽签下来,三个十人队很快就完成了分配,林炳忠与陈华彬麾下各有九名兵丁,陈四五麾下则有八人。

    分配完毕,苏言让他们重新整队,士兵们跟在自己所属的小旗身后列阵,随后大声说道:

    “这四名小旗只是暂任,还未正式敲定下来,在接下来的训练里,若有人有意争选小旗,就要更加努力接受训练,通过考核,待训练结束后,考核成绩高者可取而代之。”

    听到苏言这样说,一开始还对苏言直接钦定小旗人选略有微词的士兵们顿时有了动力,考核成绩高者取而代之,既然是看实力的,那他们也不一定会比那四人差。

    哦,准确来说是三人,陈子壮手下的两个弓手是被他一手带出来的,对他心服口服,哪里有取而代之的想法。

    另外三个队就不同了,士兵们除了对陈华彬这个已故族长的长子还算服气,对另外两人并未完全心服。

    林炳忠虽然也在战斗中表现骁勇,但他是外地人,陈四五更不堪了,他只不过是参加过明军,前天的战斗也没有参与,又何德何能?

    因此,士兵们都暗自给自己加油打气,准备在接下来的训练中努力表现。

    而四位暂任小旗的心底也升起了浓浓的危机感,这要是被手下的人“下克上”了,那可是非常丢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