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历代昏君,请上朕身 » 第28章 普及金融知识

第28章 普及金融知识

    天子无私事。

    即便姚勉已经遣散了九成以上的宫女内侍,但是李贺之擢升枢密使和冯进贤加开府仪同三司的消息,依然在圣旨下达前传遍了整个京城。

    面对蜂拥而至的拜访者,李贺之选择闭门谢客,不接待任何人,甚至干脆搬到了禁军北营。而冯进贤则一副春风得意的样子,大开府门,招待旧友新客。

    很快,一则消息震惊了朝野内外——刚加开府仪同三司,冯进贤便准备兜售自己的僚属官职。

    他穷了一辈子,如今位极人臣,想要改善一下生活条件也是人之常情,不过按理来说现今朝廷的职位都不值钱,更别说中书令的僚属官职,怕是免费赠送都没人要。

    然而冯进贤的卖法和之前的大为不同。

    正常情况下,中书令府属官员是有定数的,其中长史二人,六品,主薄四人,七品,参军二十二人,七品,舍人十九人,七品,加在一起也不过百人。

    冯进贤则不设品级,不限人数,大开方便之门,而且制定了详尽的售卖措施。

    最低等的舍人,要价纹银五百两,月俸五十两;上一级的参军,价值两千两,月俸二百五十两;更上级的主簿,就要一万两,月俸达一千五百两;至于最高级的长史,其售卖价高达五万两之多,当然收益也是诸官之冠,足足一万两整。

    除此之外,冯进贤还在措施中为臣僚增加额外收益:每推荐一人成为中书令僚属,即可额外获得该人月俸的百分之十,此人如果还能拉拢其他人,则还可以获得百分之一的提成。

    也就是说,哪怕仅仅只选择最低级别的舍人,且完全不推荐他人,十个月就可以回本,仅以当年来说,年利息就高达百分之二十,而到了次年,则一跃而升至百分之一百二。至于主簿长史,更是难以想象。

    如此高的收益,足以让谦谦君子也动容红眼。京城最高的放贷利息,也仅仅只有百分之四十左右。

    要知道,放贷还有坏账的可能,可购买中书令的官职,风险几乎为零。朝廷再风雨飘摇,在圣君的带领下总不至于支撑不了一年吧,冯进贤圣恩深重,总不至于一年后就黯然下台吧,就算真的有所变动,本金总不至于要不回来。

    于是不过数日,冯府的门槛就被疯狂的人群踏破,以奢侈糜烂著称的瑾州节度使之子,一掷千金买下三个长史,而他花费的银两,甚至还排不到前十。

    冯进贤一日接见的求购者不下百人,从早上忙到深夜,以至于后续还补充了购买者资格限制——必须有爵位才行。

    好在这样的举措并没有遏制大家的热情,毕竟文程二人售卖的爵位已经普及到了酒楼小二的阶级。

    面对潮水般涌入的金银,冯进贤愁的直揪头发,寝食难安,面对姚勉的时候更是声泪俱下。

    “如此下去,不消八九个月,朝廷获取的财物又将全以俸禄的方式返还,彼时若是发不出俸禄,民怨沸腾,怕是要斩臣之头,方可以谢天下。”

    他真傻,真的,他单知道开府仪同三司是人臣的殊荣,没想到责任居然如此重大。

    姚勉对此不以为然:“冯卿多虑了,京城财力充盈的人多达数千,而你府下僚属现今只有不到八百,其他人还在犹豫观望。况且京城往来客商众多,各州府富人何止千万,朝廷完全可以拆东墙补西墙,以新还旧,别说八九个月,三五年也不无可能。”

    冯进贤干的这勾当,当然是他授意的,至于钱,当然要用来充实国库,美其名曰卖官鬻爵,实际则是传销。

    传销这种东西,讲究的就是新鲜感,短线高收益,长线负收益。玩的次数多了,崩盘的时间也会提前不少,到最后只剩下一群聪明人斗心眼。参与者明知是假指望着大赚一笔提前脱身,组织者则干脆撒一网就走,不走长线运营。

    不过晋朝的百姓涉世未深,对于传销的抗性应该不算强,运气好的话完全可以撑到资金链断裂,自然死亡。经过这次事件,吃一堑长一智,他们的人生智慧必然有所增长,这也算是金融学的初步普及了。

    冯进贤依旧不依不饶:“那三五年之后呢?”

    “三五年之后,朕将你的开府仪同三司职务撤去,源头断了,此事自然便可了结,若你对债主有所顾忌,朕还可以将你外放到某个州任州牧,如何?”

    其实按照姚勉的估计,三五年之后,这些债主早就已经灰飞烟灭,自然也就不可能追债。不过这话说出来冯进贤不一定能够接受,还是姑且放在心里。

    冯进贤心情平复了不少,他又没办法反抗,来这里只是诉诉苦,增加点感情分而已,如今得到了满意的答复,正要告辞,又被姚勉叫住。

    “冯卿,你去替朕请来一名医生,医术要精湛些的,朕有用处。”

    “医术,陛下,太医署……”

    姚勉不屑一顾:“太医署里哪来的医生?”

    他之前装傻子的时候,有幸和那群御医们接触过,总体的感受是:不如跳大神。

    倒不是姚勉歧视经验医学,即便没有成熟的现代理论体系和解剖学技术,历代总结出来的成果多少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民间甚至传说某个医生可以开膛破腹,取出其中的邪祟,再缝合如初。

    民间的归民间,官方的则截然不同。

    晋朝的御医和皇帝一样,实行的是继承制。父亲是御医,儿子天然便是御医,儿子死后,孙子则自动继承御医的职务,至于医术如何,经验如何并不重要,家室才是第一要紧。历经十几代的迭代更新后,成功将太医署内医生的合格率降低至零。

    姚勉查史书的时候,深切怀疑本朝的德宗皇帝就是被御医治死的,毕竟前后半个月的治疗过程,御医整整用了半斤雄黄,就算是白素贞也得魂飞魄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