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余生里的情怀 » 水声中的洗洋塘(二)

水声中的洗洋塘(二)

    我家里有一块地是挨着洗洋塘的,隔洗洋塘也就是十几步的距离,从洗洋塘经过时,都喜欢向同行的人介绍自家的土地,因为洗洋塘离大路比较近,所以我们都喜欢放学后跑到小山丘上面,在上面听着肆意吹过脸上的风,感觉当时的阳光格外的明媚,微风格外的清凉。后来我家洗洋塘那儿的地,就和洞门的苗家人换了,父亲说,离家太远,便和人家换了,我却始终把那儿当作我家的地。之后苗家人在里面种了萝卜,我们放学回家时,便直接跑到地里,偷起了人家的萝卜,当时苗家的婶子看到,追了我们好久,领居家的哥哥被捉到了,我们都跑了,之后见他手里拿着几个萝卜,路上都不肯和我们说话,后来问他为什么,他说:苗家婶子不让我们和他玩。其实当时是想笑的,但是还是憋住了,虽然知道这样不好,但谁叫他运气背,被抓到了呢。

    洗洋塘的地换给了苗家婶子家三年,之后又被二伯家给要来种土豆,好像也是换的,至于换的是哪儿,确实不太清楚,只记得有一次去种土豆时,发生的一些趣事。那时候天气多变,加上家住在比较高的地方,所以天气一变化时,飘到山边的云就顺着风而下,一阵一阵的顺着山沟,不多打一会儿,就包围了村寨,当时我们在洗洋塘正在农作,不大一会儿,雾气就包围了我们,起初还好,随着太阳落下了山,刮起来的风就是有些冷了,我当时穿的衣服单薄,一阵一阵的风吹过来,我就受不住了,便吵嚷着要回家,但是父亲还是不放心我们回去,就让我们坚持一下,等一会儿,就好了。我在父母阻止的声音中钻到了父亲的背篓里,虽然漏风,但是还是好上不少,后来父亲顺着山里的柴火,点燃成一个小火堆,当然不可能在林子里,都是放在地里,就这样燃起来,我就被他们喊出来,烤着火。后来才知道,那背篓是父亲用来装散粪的。

    而像这样的的天气,父辈都叫做“回了”意思就是天气要阴,有时候是下雨,但下雨我们的感受是直接的,只要天气一闷热,准要下雨,而且天色很明显,但是“回了”不一样,回了就是雾气下来,可能要一晚上,有时早上太阳出来之前就能消散。

    洗洋塘的右边,是一处矮山,那里地势比较平坦,所以苗家人顺着地势就修起了土地,一路延伸到山的顶上,顺着蜿蜒的,还有一条小路,当时也是方便农作修的路,有时苗家人放牧也会经过,时间久了,也走得平坦了一些,顺着山路往上,在苗家人的地里头,有着几颗野的樱桃树,味道和家里的不同,是黑色的,周围还有野桑葚,那时候放学后,约上几个伙伴,就跑着去山那头,爬到野樱桃树上面,使劲用木棒子打着,几个年纪小的就在下面捡,捡的差不多了,就准备跑路,在路上,就把收获给分脏,当然,最多的,就是上树的人。等回到家里,家里人是不知道的,但看到我们嘴角沾染的紫色汁液后,就开始追问了起来,但好在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随便给他们说野桑葚,他们也是相信的。

    在洗洋塘下面,还有一个苗寨聚集着,但是那边的人比较凶,没有我们山上的人那么好相处,始终不是一个组的,我们是山上,他们在山脚,尤其是苗家人喜欢养狗,所以通常下面的东西,我们是不敢觊觎的,有些时候路过,那里的狗也是叫的闹腾。但是有一年,那里不知道哪一家的杏子移栽到山脚的旁边,离他们寨子有点远,我们便开始我们的打算,那一次,是大哥做的计划。

    我们趁着前一天的天“回了”,我们就开始做好计划,说第二天提前一个小时,于是早早的就被大哥给拉下了床,早上的雾还没有被太阳晒完,还很浓郁的散在村庄里,我们就摸摸索索的起床,好在运气好,一路上没有出现什么问题,等大哥把背着的小书包给装满之后,我们便收拾好回了学校,其实杏子不是很好吃,但是我们喜欢的是里面的核,可以用来和小学同学一整天下,那时候的弹珠还没有出来,所以大都是用杏子核来代替,谁家有多的,小伙伴都爱找他玩,就希望能够多得到一些,好在朋友面前显摆。

    洗洋塘是经历风霜的一个地方,等到夏天的时候,特别是雨季的时候,因为家里那边地势比较高,所以沿途冲下来的雨水汇聚起来成了大河,阻碍了我们上学的路,当时路泥泞,家里又不富裕,没有一个人有一把伞,父亲便买了一大把大黑伞,还几个人都可以躲,但是下雨天又没有这么有用,水大的时候,又要忙着赶路,又要想着躲雨,又要看着脚下的路,因为路上的碎石头实在太多了,一不注意,就会摔倒,在摔倒在河里,就得不偿失了。

    后来的水越发越大,学校那儿的场坝都被水给淹没了,学校老师就组织人开始接上学的学生,等到学生都上课了,大家也都差不多淋湿了,但我还记得那天我们语文课上的课本,刚学了《充气雨衣》那一节课,好希望能够有那么一套雨衣,那样书就不会被淋湿了,

    后来回家的过程当中,雨还是一直下着,下的大了,我们就跑到洗洋塘中间半包围的岩洞下面,想着等雨小一点,再回家,但是雨水却越来越大,最后还是家里人来把我们接走的。当时我没注意,就被一双大手给抱住了,是扛起来的,我看不到是谁,但是身上的烟草味儿让我觉得心安。

    冬天的洗洋塘是一处险地,因为坡度大,什么时候下雪时就封住了路面,路上实在是太滑了,上学还成了问题,都是几个大人带着自己的孩子送去的学校,因为路太滑了,地势高,不放心孩子的同时,学校也要求要家长送,但是父母家里事情太多了,有些时候抽不出时间,边想着用家里不要得烂布片绑在鞋子上面。这也是我们能够慢慢从家里一直到学校得原因,当然,路不可能一直都是冻着的,只有家里到洗洋塘那里那一段路是结冰的,过了那一段,路上就看不到结冰了,这样一来,送孩子的家长也不用送完,送到半路就行了。

    洗洋塘的风光是一路慢慢成长的,是马车的车辙,是洪水的侵袭,是秋天的硕果,也是寒天的冰冻。从记事起,就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一直在之前的回忆里穿插,直到去年我再次回到家时,那里变得太多了,以前泥泞的路现在是看不见了,都在水泥地上铺上灰尘。以前的洪水也是不见了,现在,路下面有专门引导水流的渠道,这是洗洋塘的成长,也是我的成长。

    风吹过我思绪的鬓角,我从回忆中抽身出来,窗外还在下雨,听着雨声,从屋檐一直滴到地上,再看地面的水洼时,我好像在水中,看到了洗洋塘,我关了窗,顺便也把台灯关了,闭着眼睛,在一滴一滴的雨声中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