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日本战国:细川之野望 » 第二十章 国友村(求追读)

第二十章 国友村(求追读)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哼哼哼哼哼嗯哼…”细川藤元哼着小曲儿,心情愉快。

    紧贴着他的是服部正成,警惕的眼神时刻关注着四周。

    走在细川藤元前面的是背着行李箱的纳屋才助,身后就是母亲源广尼抱着三岁的鹤寿丸和与力细川藤孝,助左扛着太刀跟在后面。

    最后就是津田照算和铃木重秀,腰间有太刀,手里有铁炮。

    下一个目的地:国友村。

    细川藤元来近江的目的,一是拿到幕府的官方许可,二就是来看看国友铁炮发展成什么样了。

    在细川藤元离开观音寺城没几天,甲贺的望月千代,就娶了信浓国的豪族望月盛时(此望月氏为滋野氏下三大分支:海野氏、祢津氏、望月氏)。

    是的,是娶而不是嫁,因为这个望月盛时并不是望月氏的后裔,而是武田信玄的侄子。

    武田信玄攻破望月城,为了稳固其在信浓的支配,笼络望月一族。

    便听从“攻弹正”真田幸隆(海野氏支流)的劝说,让自己的侄子入赘到望月家,并嫁给了甲贺望月氏的小姐千代,准备以两人的孩子来继承望月家名。

    望月一族的残余势力听闻千代小姐来了,便纷纷投入小姐麾下,新任当主望月千代则代表望月氏向武田氏降伏…

    国友村,位于近江国北部,琵琶湖以东,在浅井家的势力范围之内。

    原本以为国友村只不过就是个小村子,结果等细川藤元来到此处一看,面前是一座有简易木质栅栏,浅壕沟,门口还有俩足轻守卫的村落。

    “呃…才助,你确定这就是国友村?”细川藤元疑惑地问道,有守卫就说明这里是私人领地。

    “没错管领殿下,小人来这里贩卖过砂铁和煤炭。您看,这不幕府的牙旗还在呢。”纳屋才助一指城上竖立的旗帜,他现在知道眼前这个小武士大人就是幕府管领了。

    “幕府的…”细川藤元错愕的看着那飘扬的旗帜,可不就是象征幕府的牙旗吗。

    “那…藤孝。”细川藤元点名细川藤孝。

    “在。”细川藤孝也是一脸懵比,幕府的直领?也没听将军提过啊。

    “去,上去亮明身份,打个招呼。”细川藤元决定让他去试水,这么好用的工具人不用白不用。

    “呃是!”细川藤孝整理了下衣服,拍去身上的风尘,昂首阔步地走向国友村。

    看到他跟门岗说了什么话,对方就毕恭毕敬地把他请了进去。

    没多久,细川藤孝就领着一个人出来。

    “管领殿下,他就是负责国友村的地头:与左卫门。与左卫门!还不快点儿见过管领殿下!”细川藤孝简一介绍。

    注:地头与地侍同为下等武士,类似于村长一样管理乡村。前者是幕府任命的地方下级官吏,负责征收。后者并非幕府的武士,属于乡村当地拥有势力的武士,一般从属本地势力,有的会逐渐走向小领主化,甚至会成为大名。

    “在,在下与左卫门,参见管领殿下!”与左卫门连忙向细川藤元行跪拜大礼。心中想着容貌、家纹跟幕令上的一样,是那个新任的小管领。

    “与左卫门?善兵卫呢?”细川藤元一听咋不是国友善兵卫,下意识地问道。

    “呃…他…他应该在制作铁炮吧?您要见他?在下这就命人去将他带来。”与左卫门没想到细川藤元一来就点名善兵卫,心想那家伙犯啥事儿了?

    细川藤元立马反应过来自己失误了,国友善兵卫虽然历史上名气很大,但他也只是一名工匠而已,未经许可,是不够资格来见自己的。

    “不用了,正好去检查一下国友村这些年来的工作。母亲大人,你们就先去宿屋休息吧。”细川藤元摆摆手,示意与左卫门带他参观一下,其它非幕府人员就不便参与了,保镖服部正成不再其列。

    “是!管领殿下,您这边请。”与左卫门毕恭毕敬地引细川藤元等人进村,开始讲解这些年来的发展。

    1543年,葡萄牙商船漂流到了种子岛,种子岛时尧花费黄金二千两,买下两只葡萄牙火绳枪。一只让八板金兵卫复制,成为了萨摩筒的原型,另一支在1544年二月,由岛津义久上交给管领细川晴元,再献与足利义晴将军。

    随后足利义晴将军和管领细川晴元都极其重视这种新式武器,立刻命令近江坂田郡国友村名铁匠国友善兵卫等四人研究制作。

    同年8月12日,成功研发了自有品牌“国友筒”,并在国友村继续加工生产铁炮。铁炮的数量逐年增加,村子的规模也就越来越大。

    细川藤元等人走进去一看,那一排排的锻冶屋从村头到村尾,叮叮当当、吱吱嗡嗡的啥动静都有,成片的家属房屋分布在后面,时不时的还看到一群小孩儿游街串巷的玩耍。

    这已经不是村落级别了,完全就是个作坊町(镇)。

    “管领殿下,这是正在加工的麻绳,在浸泡硝酸后用于点火的。”与左卫门介绍这间锻冶屋的工作,专门负责编织绳索。

    “嗯。”细川藤元随手拿起来试了试手感,编织的挺结实,但这玩意遇到水就湿了,也是铁炮的弊端之一。

    “这是枪托及副杆加工。”来到下一间,与左卫门自觉地拿起一杆成品让细川藤元检验。

    细川藤元端起来看枪杆水平度,这年代没有木制加工车床,全靠木匠手工打磨。

    “嗯,还不错。”细川藤元赞许了一声,准头高不高,就看这水平。

    “这间是生产弹丸的。”与左卫门再介绍下一间。

    细川藤元随便抓起一把,摊在手上,看到有大有小,有的还有坑的铅弹,顿时眉头一皱:“圆度不够,且大小不一…不好。”

    “这…我们已经很尽力了,但实在是太难控制了。”与左卫门顿时头冒虚汗,这弹丸研究了十年,总也达不到理想状态。

    “那就筛检一下,把规格好的留下,残次品回炉重铸。”细川藤元知道现在的铁炮没有线膛,弹丸射出去就自由飞翔了,如果统一规格,还能大致把控一下飞行轨迹。

    “是!”与左卫门赶紧记下来,这可是需要整改的。

    再往后又看了火门、药池、螺栓等零件加工锻冶屋,一支铁炮的生产,是需要索匠,木匠,铁匠,铜匠,雕刻匠等各个工种参与其中的。

    最后,就来到了国友村最大的一间冶锻屋,里面都是忙碌的铁匠,敲敲打打的声音不绝于耳。一股股的热浪扑面而来,仿佛置身蒸笼一般。

    枪管,铁炮最核心也是最麻烦的部位,一名合格的铁匠需要一个月甚至是一个半月才能完成。而类似国友善兵卫这样的名匠,一个月制作2-3个就是极限了。

    此时的这位名匠,正跟众人一起,跪在地上恭迎细川藤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