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抗清:白粥榨菜,南明逆风翻盘 » 第二十四章 同窗

第二十四章 同窗

    李养臣虽有勇有谋,但贪功冒进,最终也因此而殒命。

    张友德勇猛有余,而智谋不足。

    董方策虽稳重,却无过人之处。

    然而,当他看到李小军以一千疲惫之师,全歼李养臣的三千精锐,而自身仅损失二十一人时,他的心中燃起了希望之火。

    只要能招降此人,他部队的战斗力必将大幅提升。

    届时,无论是归顺明朝抗击清朝,还是自立为王割据一方,都大有可为。

    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李成栋苦思冥想之后,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他眼睛一亮,随即离开了皇宫,匆匆返回家中。

    而此时的李小军,正在黄花梨大床上沉睡,这一觉便睡到了次日天亮。

    他迷迷糊糊中,听到有人轻轻地敲门。

    于是起身查看,只见门外站着一位美丽的女子。

    这位女子的容颜,如同春天里绽放的第一朵牡丹,她的皮肤白皙如玉,仿佛可以倒映出世间的一切美好。

    她的眼睛明亮而深邃,像是包含了整个宇宙的星辰,只需一眼,就能让人深陷其中。

    她的嘴角带着淡淡的微笑,那是一种从容和智慧的体现。

    她的头发如瀑布般披于肩后,黑亮而柔软,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摆动,散发出一种自然的香气。

    李小军愣住了,他望着眼前这张面孔,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熟悉感。

    这张脸,他究竟在何处见过?

    女子温婉地行礼,声音如绵绵春风:“贱妾张玉乔,见过李师兄。”

    “师兄”两字传入耳中,李小军如梦初醒。

    是的,他确实认识她。

    回忆如潮水般涌来,那时在石斋先生黄道周门下求学的日子,有个名叫张瑜的师弟。

    那师弟面如冠玉,又单名一个瑜字,令人不禁联想到三国时的周瑜。

    虽然李小军没怎么在意他,但能感觉到这位师弟对他怀有好感。

    他万万没想到,那个印象中风度翩翩的师弟,竟会是眼前这位佳人。

    眼前的张玉乔,已完全展露出女子的婀娜与柔美。

    与那时的张瑜相比,她的容貌更添了三分美艳,三分动人。唯一不变的,是她那令人钦佩的才华。

    李小军回过神来,微笑着说:“原来是师弟……不,师妹,快请里边坐。”

    他引着张玉乔来到正厅,为她拉来椅子,然后取出一瓶可乐递给她:“师妹,这里没有茶水,我们就喝可乐吧。”

    张玉乔看着那黑乎乎的液体,小气泡在里面欢快地跳跃,她不禁有些害怕。

    李小军见状,轻轻一笑,拿起自己的可乐大口喝下:“师妹,这可乐味道不错的,你尝尝。”

    张玉乔听了,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口。

    甘甜的液体滑入口中,那些小气泡在口腔里炸开,让她吓了一跳。

    但渐渐地,她喜欢上了这种奇妙的感觉。

    即使李成栋家中藏有美酒,但比起这可乐来,似乎还差了那么一点儿。

    看着张玉乔满足的神情,李小军心中暗想:这肥宅快乐水,果然不是盖的。

    张玉乔因为喝多了可乐,不小心打了个嗝。

    她赶忙用衣袖遮住脸庞,生怕被李小军看到她这不雅的一面。

    两人开始闲聊起来,回忆起求学时的点点滴滴。

    若单论文学才华,张玉乔无疑远超李小军。

    她的诗词,常被先生当作范文当众诵读,成为同学们眼中的才子。

    而李小军呢?他在文学方面并无太多天赋,成绩总是垫底。

    那时的他自卑而孤独,常常独自一人。

    是张瑜主动接近他,与他交谈,甚至要帮他补习诗词。

    后来,李小军意识到自己并非文学之路的料,于是决定投身军旅。

    离别时,张瑜依依不舍地送了他很远很远。

    张玉乔谈了一阵,终于触及了正题,她神情严肃地说道:“李师兄,我希望你能加入提督大人的麾下。”

    听到这话,李小军的脸色骤变,他终于明白了张玉乔突然造访的真正用意。

    她已然全心投靠了李成栋,现在竟为他当起了说客。

    念及此,李小军心中涌起一阵悲伤,“师妹,我原以为,你是怀念我们过去的同窗情谊,才来看我,没想到,你竟然是为李成栋当说客来的!”

    李小军斩钉截铁地说:“要我降清,绝无可能!”

    言罢,他猛地站起身来,做了个送客的手势,大声说道:“请回吧。”

    张玉乔无奈,只得转身离开。

    她走后,外面不断传来惨叫声,屠杀显然已经蔓延到了这附近。

    李小军不忍听闻这些惨叫,一头扎到大床上,用被子紧紧捂住自己的耳朵。

    躺在被窝里,他心中五味杂陈。

    想到连死战不屈的增城侯张家玉之妹,如今都投入了清军,不仅成了李成栋的妾室,还心甘情愿为他做说客,他心里就感到十分憋屈。

    外面的惨叫声越来越响,越来越近,被子也无法隔绝那凄厉的声音。

    李小军的心情沉到了谷底。

    这群畜生!

    夜幕降临,被惨叫声折磨得近乎崩溃的李小军,终于迎来了宁静。

    不知是野兽杀累了,还是周围的百姓已被屠戮殆尽,惨叫声渐渐平息。

    但夜空却是一片漆黑,连那明月也不知躲到哪里去了。

    也许,它也被清军的暴行,吓得躲进了乌云背后,瑟瑟发抖吧!

    此情此景,倘若苏轼在世,恐怕也会哀叹:“明月几时有?掩面避清军!”

    李小军在悲伤与抑郁中沉沉睡去。

    梦中,他高举抗清大旗,率领数十万大军,在中原与清军展开决战。

    一觉醒来,已是次日清晨,他发现张玉乔已在门外等候多时。

    看来,这女人还真是锲而不舍。

    李小军一见到她,便直言不讳地说:“如果你只是来叙同窗之情的,那就请坐;但若是来劝降的,就请免开尊口。”

    没想到张玉乔却说道:“我们曾在石斋先生门下共同学诗,念及往日的情谊,我想送你一首诗词,不知你意下如何?”

    李小军做了个邀请的手势,“请。”

    他引着张玉乔来到大厅。

    张玉乔将自己带来的笔墨纸砚,放在紫光檀桌子上。

    李小军像求学时那样,帮她研墨。

    那时候,成绩差的总是要帮成绩好的研墨。

    很快,端砚中散发出淡淡的墨香。

    不一会儿,墨就研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