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顺皇朝 » 第二十二章、李鸿业的鸿门宴(一)

第二十二章、李鸿业的鸿门宴(一)

    知县晏子宾三人看到桌子上那张纸,眼珠子差点没掉出来。指着李鸿业“你,你,你……”你了半天一句话也没有说出来。

    只听李鸿业继续说道:“我大哥和方将军原都是军中之人,只是现在军队之中,贪腐严重,把士兵的军饷都装进了自己的腰包,普通百姓更是苦不堪言,这年年天灾,百姓饥不果腹难道是皇上的错吗?不,定时朝中出了奸臣,奸臣误国,所以我们才要清君侧,请三位大人与我等联名吧”李鸿业说完,大大方方的写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按上手印,递给了李自成。

    李自成此刻正看着三个官惊惧的表情乐呢,见李鸿业把纸递过来,接口说道:“对对对,县令大人,你难道觉得是皇帝的错吗?定是奸臣。”说完也签字按手印了。

    接着就是高立功、李过和方广志,方广志一万个不愿意,但是没办法人在屋檐下,按上手印后心想完了,这条贼船上了下不去了。

    檄文递回给李鸿业,李鸿业在上边动手写上了县令三人的名字,说道:“来人,帮三位大人按上手印,再取三位大人的官印来。”

    立时有兵丁过来,按住三人,这三人拼命的挣扎,文人又怎有武夫的力气大呢,抓着三人的手在各自的名字上按下了手印,按完松开之后,这三人委顿于地,眼中一片死灰。

    “三位大人,从此以后我们就是一条船上的人了,以后要多多扶持啊”李鸿业笑呵呵的把纸张折起来收入怀中。

    猛地,县令晏子宾跳了起来,用脑袋向旁边的柱子撞去,幸亏有兵丁手疾眼快把他抱住,要不然肯定就是个万朵桃花开了。

    李鸿业走到晏子宾跟前冷冷的说道:“晏大人,你可不要想不开啊,如果你死了我立刻把这篇檄文广传天下,到时候是灭三族还是灭九族你可说了不算,如果你们好好的帮我们做事,那这张纸就烂在某的心中了。”

    “你待怎样?”仿佛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晏子宾恶狠狠的盯着李鸿业。

    “简单的很,先请县令大人出面安抚城中百姓,然后把城中的大族富户都请到县衙来饮宴吧,我大哥在酒宴上有事相商。”

    “好,希望你言而有信,另外莫要伤害我等家小”晏子宾现在也认命了。

    “一言为定,以后你还是米脂县令,不过城中大事我大哥说了算。”李鸿业与晏子宾击掌盟誓。

    现在也不怕他们跑了了,你就是放他们跑这几个人也都不敢跑了,真的要是把檄文发出去,即便皇帝不要他们的命,满朝的文武非得把他们家的祖坟刨了不可。

    于是命王家兴跟着县令在城中安抚百姓,李鸿业乐呵呵的坐下来开始吃早餐“怎么不见巡检司的那个官呢?”

    “昨天也不知道谁,在乱兵之中给了他一刀,死了”高立功解释道。

    “哦,死了就死了,大哥你们也吃啊!”李鸿业嘴里塞着包子,抬头看了一眼众人。

    “老二,我今天才发现,你的心眼挺黑啊,哈哈,是不是你们读书人都这么阴险啊?”李自成带着调侃的笑着。

    “大哥说啥呢,这叫智谋。晚上还有更好的招呢,你就擎好吧。”说完三口两口吃完早饭,站起身来“我去查验一下官库,下午咱们再碰头,你们一会干啥?”

    “我们要整编一下队伍,再仔细查看一下有没有漏网之鱼,你先把库房整理出来,下午要给兵卒们发赏银,这是我之前说好的,咱不能说话不算话。”李自成叮嘱着李鸿业。

    答应一声,李鸿业招呼人带着县丞、主簿和师爷等人一起去查验米脂粮仓和武库等地。

    再说知县晏子宾,晏子宾山西长治人,其人不到四十,中等身材,长的有些消瘦,父母亲族都在老家山西,近前只有一妻一妾和一双儿女。十年寒窗中了进士,因为朝中无人在京中等了两年后才实放陕西米脂县令,现在在任上已经是第三年了,米脂本就是穷县,加上连年的灾荒,升迁基本无望,只盼得九年三任期满调离这穷乡僻壤。

    可是现在这个想法破灭了,来到县衙门口,晏子宾强打精神对对王家兴说:“王捕头,召集本县胥吏吧,本官有话要讲。”

    王家兴答应一声,命人敲响梆鼓,不多时,衙门各口差役齐聚县衙门口,晏子宾站在台阶之上,看着下边的人,无奈的开口:“昨夜,有匪类进城,已经被守备兵马和乡勇剿灭了,众员分散沿街告知百姓,无需害怕,可正常生活,只是城门暂时关闭,以防匪类再次偷袭,开放之时本官会再行通知,本官今天就坐在大堂,如有百姓担忧,可来县衙见见本官。都去吧。”

    晏子宾实在编不下去了,简单的吩咐几句,转身回到大堂之上端坐,又吩咐王家兴持自己的名刺去通知县中豪商、大户晚上来县衙饮宴。做完这一切晏子宾好像被抽干了力气,缓缓的闭上眼睛。

    县中百姓到时好相与,衙门胥吏稍作安抚也就稳定下来,又为一天的生计开始忙碌,而县中大族却不同了,米脂有这个说法“常一千、艾八百、高杜各占半条街”,说的就是四姓大族,常家据说是开过大将常遇春的后人一支迁到这里定居的,其他三家也都有考中举人进士在各地为官的。

    这四家接到县令名刺后都是心中不住的打鼓,昨夜动乱,就都有派人悄悄地前去查看,回来的家丁说贼人已经冲进了县衙,怎的今天县令就又出来安抚百姓了,听着送信之人的说辞,也不敢相信,县令从贼的可能性应该不大吧,不过宴无好宴是肯定的,指不定今日要出血了。

    父母官召唤不得不去,送走差人,命人准备些礼物,准备晚上前去赴宴。

    李鸿业此时在县库中看着惨淡的库房在发愁,翻翻账册上边清楚的记着:存粮一万七千石,可看着眼前的东西,李鸿业真想骂街,这里边的存粮能有七千石就烧高香了,李鸿业一脸愤怒的拽过师爷来:“粮呢?这里怎么才这么点,最少还差了将近一半多!”

    师爷哆哆嗦嗦的回“大王饶命,确实只有这么多,账册是假册为了应付朝廷考核的。连年灾荒县中能有这些存粮已经很不错了。”

    李鸿业松开手,接着问:“那其他的存银、生铁、兵器这些呢?”

    “这些倒是相差不大,县中存银七千三百两,生铁一万斤,兵器刀盾各五百、长枪三百,铁甲一副,棉甲二十,马五匹,县小就只有这些东西了。”师爷如数家珍的报着数字。

    李鸿业算了算,别说养全县的百姓了,这些粮食就是养手下的兵都吃不了多长时间,光银钱今天后晌要发饷银和奖赏,这7千多两银子得用去大半。

    看来今天晚上要狠狠的宰这些富户一刀了,李鸿业咬着牙想。

    “好吧,来人通知各队来粮仓领粮食,生火做饭,王大川你带人守在这里,配合师爷分发粮食,每队只发三天的粮食,不能多发了知道吗?”

    “知道了,二爷”王大川领着自己的小队守住了粮仓。

    李鸿业又带人把银库和武库都清空了出来,全都抬到了县衙,下午不仅要发饷,还要都武装整齐了。兵才是自己这些人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