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顺皇朝 » 第一章、兄弟(求收藏、推荐票)

第一章、兄弟(求收藏、推荐票)

    明崇祯十七年/顺永昌三年/清顺治元年,三月十九日

    李鸿业站在紫禁城后身的煤山之上,看着不远处寿皇亭树下吊着的崇祯皇帝感慨万千,梦中无数次的梦到这个情景,经过十几年的励精图治,艰苦奋斗终于成为了现实,站在了帝国之巅。

    远处皇宫大殿之中传来的“万岁”山呼之声,将李鸿业的思绪拉回了现实,身后的亲卫统领刘山禀报:“殿下!皇上已经进紫禁城了,众臣也齐聚太和殿,陛下差人来请您过去。”

    “好知道了,把大明皇帝的遗体请下了,好生装殓不得亵渎。”李鸿业整理一下身上的盔甲,转目眺望东北,英俊的脸庞上带着无比的坚定,心中想着“真正决定中华命运的大战就要开始了!”一边往山下走一边回忆这十几年的艰辛路程。

    …………

    《米脂县志》记载:“米脂李姓,分太安里二甲李氏和永和石楼李氏。一支是太安里二甲,李自成家庭属太安里二甲,明代前由甘肃太安里迁徙来。而另一支李氏是由山西永和石楼县迁移到米脂的,二支李氏不属于同宗同室。太安里二甲的李氏,是一大族,遍及米脂城乡各处。“

    现在是崇祯二年,阳春三月,天气已经慢慢的转暖,树上的枝条、地上的青草已经长得郁郁葱葱了,艾老爷家的羊群在山坡上悠闲地吃草,李鸿业身穿着一件破烂的夹袄斜靠在山坡上,手里拿着一根柳树的纸条,在地上写画着。

    最近这些日子睡的总是不踏实,自从上次风雨天被掉下来的掾木砸中脑袋之后,每次在梦中自己的脑袋里总能冒出一些奇怪的图像和信息。在梦中他见过可以飞上天空的铁鸟;见过没有牲畜拉动而飞驰的车辆;见过可以把人装进小盒子里的奇怪机器等等。还有很多奇怪的信息如: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还在读书的李鸿业从文字中能知道这是朝代歌,但是现在还是大明天下啊,新皇才刚刚登基,更加让他心惊的是信息中推翻大明朝廷的正是自己现在还在做着驿卒的哥哥李鸿基。推翻大明建立大顺之后又兵败山海关,满清入关,野蛮开始统制文明,再到西方列强欺辱中华,倭岛小国横行中原,死伤亿兆黎民才还来盛世。

    李鸿业震惊而且愤怒,我泱泱中华怎么会沦落到被这弹丸之地的小国欺辱,哥哥既然能击败朝廷百万大军建立新朝,怎么会轻易被满清击败夺取了江山。问号充满了他的脑海,开始李鸿业觉得自己一定是得了癔症,但是随着脑海中的信息逐渐增多起来,也渐渐的明白了哥哥为什么会失败了,到处流窜毫无根基,穷人乍富德不配位,兵败之后变成了一盘散沙,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令人痛心的是哥哥在兵败之后,在屈辱中被几个农夫杀害,真是叔可忍婶婶不能忍,想起自从爹娘去世以后,他和哥哥相依为命,哥哥给艾老爷家放羊挣来微薄的粮食养活自己,但是那微薄的粮食怎么够养活两个人呢,四年前哥哥求艾老爷把放羊从差事交给13岁的李鸿业,自己绝然的背上包袱去投军了,只为能够活下来。

    幸运的是,哥哥没有被充到边军,而是成了一名宁夏驿的驿卒,每个月有二钱银子的俸禄,虽然从来没有发全过,哥哥说都被驿官和更大的官吃了亏空,但是三两个月还是能够有一次饷银发下来,这也是哥俩最开心的日子。

    两年多的时间,哥俩省吃俭用攒下了二两多银子,哥哥拿出了一两银子作为寨中李秀才的束脩,让李鸿业去读书识字。去上学的时候哥哥对他说:“一定要好好读书,不然一辈子都没有出息!”之后每天上午给艾地主家放羊只换一顿午饭,下午去李秀才那里读书,这一坚持就是两年,李鸿业也很争气,两年时间确实学了不少,也明白了很多的道理。每天放羊和读书的时候是最快乐的。

    一年前哥哥又娶了位嫂子,嫂子长得很好看,虽然她家里里的活计不怎么会做,但是只要哥哥愿意,李鸿业还是很高兴的。嫂嫂刚进门后,知道哥俩从小相依为命,对他也很好。可是毕竟是十五六的大小子了,哥哥不在家,叔嫂同住一个屋檐下总归不好,在这个年代十五六成亲的有的是,于是李鸿业就在哥哥家不远的地方盖起来一座小茅草房,每天放学后就在这里居住,平时经常过去帮嫂嫂做一些活计,亏得还有哥哥的好兄弟们时长来照应一下,日子倒也过得下去。

    只是最近已经有三四个月哥哥没有回来了,也没有差人送饷回来,虽然他和嫂子还不至于饿肚子,但是家中也没有几个铜板了,下个月如果还没有回来,那家中的粮食肯定就不够吃了。前些天听李先生讲新皇登基要征辽,各地又增加了税银用于北边鞑子的战事,叹息着说穷苦人家的日子更难了。

    就在昨天李先生讲完课以后和李鸿业说,今年的束脩已经推迟三个月没有送来了,从明天开始让他不要再来了,尽管李秀才确实很喜欢聪明的李鸿业,但是先生也不能饿死啊!免费让他学了三个月已经很大度了,临走时还送给了他一套自己抄写的书,里边包括《论语》、《史记》、《资治通鉴》、《齐民要术》等等。李鸿业视若珍宝千恩万谢。

    傍晚失魂落魄的回到家中,闷头扎进自己的小屋内,黑暗的小屋里连盏灯都没有,李鸿业翻来覆去的睡不着,索性搬了把椅子坐在屋外,抬头看着满天的星斗,思绪万千,想着日后将会如何,哥哥是否会和脑海中的信息一样真的会造反?自己怎么才能帮到哥哥呢?反正无论如何就要尽全力的帮助哥哥,哪怕是死也要死在一起。

    …………

    再说李鸿基,现在正在收拾行李准备回家,准确的说不是休假回家,而是被裁撤了。自从新皇登基之后,到现在已经将近四个月没有发饷了,这份差事现在只能让自己勉强的填饱肚子,但是没有银钱家里的婆姨和弟弟如何生活,三番五次讨要无果之后还被驿丞打了一顿板子,最近又传来新皇裁撤驿站的公文,驿中众人人心惶惶,李鸿基也不例外,就在前几天一份公文在转递的过程中被弄丢了,这下正好给了驿丞裁撤自己的理由。

    患难之处见真情,驿中差役们平时自己对他们都不错,有需要帮忙的时候都是义不容辞,讨要饷银的时候也是自己出头帮大家,可以在被裁撤的时候竟然无一人出来说情,真是世态炎凉啊!

    因错被裁撤,四个月的饷银一分没有,还险些又吃顿板子,李鸿基有些灰心丧气,扛着哨棒自己的破铺盖卷挂在上面,头也没有回的离开了驿站。

    一路上心中百转千回,回家以后如何生活,饷银打了水漂,家中兄弟还有婆姨还在等着银子回去生活,不由得脚步有些沉重,临近李家寨的时候,横了横心干脆先像艾举人借上几两银子,维持住眼下的生活,还上还不上再说吧。

    想完转身走向艾举人家,艾举人头上有着举人功名,可以免交赋税徭役,乡中很多人把土地挂在他的名下,再加上这些年强取豪夺的田产,整个乡中一大半都是他的田庄了,可以说是家宅豪富,家里住着四进院的大宅子,门口气派非凡,两个家丁左右两旁站立,看到李鸿基登门,伸手拦住:“干什么的?”

    李鸿基抱拳拱手:“两位小哥请了,烦请通禀一声,李鸿基求见艾老爷”

    李鸿基再当地也算是小有名气,从小爱抱打不平,为人豪爽,好交朋友。两个门人也听说过他的名字,又见李鸿基生的高大威猛,不由多了几分敬畏:“等着,这就去通禀。”

    不多时,门人出来引李鸿基去见了艾举人,见到艾举人说明来意后,艾举人也未有异议,痛快的答应借十两银子给李鸿基,不过要求“九出十三归”,现在是春天,年底之前还清共计十三两银钱,迫于无奈借也就借了,立下字据。

    怀里揣着十两碎银,李鸿基急匆匆的往家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