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盛唐天启 » 第三十三章:科举结束

第三十三章:科举结束

    另一个考官,摸到裴垣的肩膀时候,觉得硬邦邦地像是绑着一块石头一样。

    两人四目相对。

    他瞬间露出笑容。

    “公子我都懂,万一有人向您行凶的!”

    考官凑到他的耳旁,小声说道。

    “对了,公子你真的没带答案吗?”

    裴垣点了点头。

    “哼!”

    考官面露不悦,小心翼翼地在兜中拿着出一个纸条,面露笑容地塞在他手里。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公子请。”

    裴垣还没动,两个人考官被给他推了进去。

    待到裴垣进去后,两位考官全都冷着脸。

    “这是什么?”

    “我平时防身带的护罩。”

    “脱下来,如若不然此科为零。”

    “……”

    他的座位在最边角,而他的身旁是一个考官。

    那考官约莫有五百斤,正好将他右边的考生视线挡住。

    主考官在最中央,他俯视着全部书生,看到裴垣看着他,回了他一个笑容。

    最中央第一排的考生见主考官那么开心,露出笑容与他对视。

    两人视线交织。

    主考官一下冷了下来。

    “哼!”

    “本场考试如若有人东张西望,一律零分外加我朝律例处理!”

    裴垣见此,叹了一口气。

    他不知道这手笔是李旦还是李令月做的。

    反正他是知道了,原来身为有资质的世家子弟真的很爽。

    很快,一个考官一张一张地将卷子发了下来。

    裴垣看了眼第一题,这个选自《论语》。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XXX……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他咧嘴一笑,将笔蘸好墨汁写上答案。

    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第二题,是《诗经》的《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这道题有三个空,全都是一模一样的答案。

    第三题。

    掌百官府之征令,辨其八职。一曰正,掌官法以治要。二曰师,掌官成以治凡。三曰司,掌官法以治目……八曰徒,掌官令以征令。

    这是《易经》的。

    他想了想,抬头发现旁边的考官对他眨了眨眼。

    示意他去用那张纸条的答案。

    他沉默片刻,最后还是想到答案。

    四曰旅,掌官常以治数。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六曰史,掌官书以赞治。七曰胥,掌官叙以治叙。

    ……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裴垣自信满满地走出考场。

    第一轮考试他应该是满分,反正他十道题都答了上来。

    “……”

    第二场考核开始。

    裴垣站在主考官面前。

    主考官看一眼裴垣,确立是此人。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主考官笑着点点头说道。

    “第二道。”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裴垣内心不断吐槽,这个防水太严重了吧,便是不读书的人也会答对这些题。

    这场考核十道题,全都是耳熟能详的,摆明着让裴垣满分通过。

    “……”

    第三场考核。

    这是关于国家经济政策的题,总共有三道。

    第一道题是关于河北道之地的世家贵族。

    裴垣想了想那里的贵族。

    清河崔氏是自己未婚妻家里。

    赵郡李氏是自己祖母的家。

    博陵崔氏自己这一代没有什么好交处的。

    至于范阳卢氏。

    之前就一个很好的例子。

    他的母亲虽说也是范阳卢氏,但此一时彼一时,她早就嫁到裴家了。

    第二道题是关于下一年唐朝与大食国建交的事情。

    第三道题是关于唐朝的节度使制度。

    这几道题有其中两道题都与自己有关。

    他还是很轻松便写出了这三道题。

    如若放在去年,他现在大概率就是省元了。

    但是,这里还有个临场诗赋。

    他叹了一口气。

    到了最后一场考核时候,他是第一个。

    主考官好像是薛稷那个脑残。

    裴垣想到之前在李令月那里见到他那无厘头的操作就无力吐槽。

    就在这时,外面走来一个高大的身影。

    只见来人,他头戴官帽,身穿胸前绣有双鹤的大红袍。一眼看去,这个人双眼有神,两耳垂肩,美髯满面。

    他站在那里如同张仪身居朝堂。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全场书生见到此人不经意间低下脑袋不敢与他对视。

    “我是吏部尚书宋璟,这一场考核由我来监察。”

    “关于这次考核的内容是诗赋,由于是第一次便是自由发挥。”

    裴垣深深地“呼……”出一口气。

    等了差不多过了一个时辰,他站起身子。

    在纸上写好了他抄的这首诗。

    宋璟看了他一眼,拿着他的试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山数峰青。”

    舜帝二妃当年为了爱人殉节而亡,屈原为了政治理想殉道而亡,西汉贾谊为了知己殉身而亡。

    三者若有相通之处,所以说屈原、贾谊这样的“楚客”人才能理解湘灵的琴音。

    云和琴弹奏出的声音,是响彻天空的清音。它高亢而清亮,穿金裂石,一直到达宇宙最深最远的苍穹。它象征的是高洁的灵魂,必将万世流芳。

    最后一句写得余韵悠长,曲终人散,什么都没有了。只能看到江水上面,留着淡淡的数点青峰。神灵不见了,让人心中产生了一丝丝遗憾。可是江水尽头的青峰上面,会不会还有一点什么呢?

    宋璟点了点头,看着裴垣的试卷,笑着对他说道。

    “河东裴氏裴子建,名不虚传,此次常举明经科考已经可以定下来了。”

    裴垣一脸淡然,云淡风轻地样子。

    他们二人没有见过,但他认识自己,根本没有丝毫的意外。

    毕竟在他之前也有很多人第一次见面就认识自己的。

    裴垣坐会原来的地方,等待鼓声的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