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曹操:吾乃大明天子 » 第十四章 武举选拔将才少

第十四章 武举选拔将才少

    崇祯皇帝连续两个月不上朝,文武百官有的习以为常,有的却心急如焚。

    孙承宗收到了辽东的加急奏报,后金犯边抢粮,掠走了不少牛羊与汉民。

    幸亏袁可立与后金交手多年,运筹帷幄,没有遭受重大损失。而且后金铁骑也没能突破宁锦防线,只能选择撤回。

    “刘公公,今日陛下还不上朝吗?臣有急事奏报!”

    刘若愚小声道:“今日是武举的会试,陛下亲自去了校场。”

    ……

    武举制度创始于武周,武则天于长安二年开设武举,选拔有武艺之人。

    武举创制甚早,但标准制度一直没有确定下来。直到成化十四年,才根据太监王直的建议,以文科为例,设武科乡试、会试。

    考察内容把军事谋略置于军事技术之上,先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

    如果在答策的笔试中不及格,便不能参加后面的武试。

    弘治六年,定武科六年一试,先策略,后弓马,策不中者不准试弓马。后又改为三年一试。考试内容主要还是马步弓箭和策试。

    万历末年实行改革,有朝臣主张开设将材武科,初场试武艺,内容包括马步箭及枪、刀、剑、戟、拳搏、击刺等法;二场试营阵、火药、战车等项;三场各就其兵法、天文、地理所熟悉者言之。

    曹操混迹于武举考场的周围,暗中观察着参加的每一个举人。

    武举主要选拔将才,与文举比较,其重要性不及文举,武举出身的地位也不及文举的进士。

    不过明代的军事职位多半由世荫承袭,再加上由行伍逐步提拔起来的军士,武举选将只是一个补充形式而已。

    曹操发现,参加武会试的举子中,能通过者寥寥无几。

    这是因为武举推用之途壅滞,让参与的人员鱼龙混杂。

    既有立下赫赫战功却不得提拔者,也有碌碌平庸却靠脸晋升之辈;既有华丽富贵的士绅形象,又有为霸一方的无赖流氓;既有讨好卖弄的文人形象,又有送礼送银的投机分子。

    整体而言,曹操对武举很失望。不过,比武场中有一人引起了他的注意。

    此人阔背熊腰,臂力过人,善开强弓,一把大刀更使得出神入化。

    比武时,一招一式如狂风扫乱叶,却又如蜻蜓点清水。

    一套刀法演绎完成,大弧劈落,即可顺势收刀。

    但在刀劈向下时,由于汗湿手滑,用力过猛而刀柄突然脱手。

    情急之中,那人用脚一挑,并顺势一蹲,脱落的刀柄又重新拿住,接着收刀落地,动作干脆利落,赢得一片喝彩之声。

    曹操心中一喜,经过询问,知道了此人的名字——朱可贞。

    小时候的朱可贞习文并考取了生员,但性情不近八股制艺,又感念边患频仍、良将无多,于是毅然转习武艺,攻读兵书,是半路上弃笔从戎。

    曹操了解后,钦点为武状元,授锦衣卫副千户。

    ……

    武举的会试结束,王承恩过来禀报:“陛下,懿安娘娘有请。”

    除了过年的时候,曹操连续几个月都没有去过慈庆宫了。

    这是因为张嫣皇后窈窕端丽,容颜绝世无双,万一哪天把持不住,岂不是罪过?

    曹操一边想着,一边坐着龙辇来到慈庆宫。

    “圣上吉祥!”

    张嫣施礼拜见。

    虽然她是皇嫂,但皇帝是九五至尊,因此她也是需要施礼的。

    “免礼。”

    曹操担心失了心智,不敢拿正眼去瞧,径直走向椅子,正襟危坐。

    张嫣笑道:“陛下见了臣妾,怎么跟见了老虎一样,难道害怕臣妾会吃了陛下?”

    曹操一时语塞。

    张嫣见了他这副模样,娇笑道:“陛下可是有些日子没来了,是不是把曾经的许诺给忘了。忘了当初是谁献计帮助陛下除掉了乱臣贼子。”

    “皇后娘娘说笑了,朕最近只是公务繁忙,缺少走动。”曹操打了一个哈哈:“许诺的事情朕是不会忘的,皇后娘娘想要什么奖赏,尽管说便是。”

    “真的吗?”

    “当真。”

    曹操心想,只要不是太过分的要求,满足她就是了。

    张嫣却道:“臣妾为陛下分忧,是理所应该的事,臣妾可不要什么奖赏。”

    曹操看了一眼,正好看见了那张绝世容颜,还有玲珑乖巧的身躯,不由得心神一荡。

    然后急忙转移了目光:“朕一言九鼎,说出去的话,岂能收回?”

    “臣妾还没有想好向陛下讨要什么赏赐,暂且记下就是了。”

    张嫣不再继续惹自己的小叔子,说起了正事:“陛下连续不上朝,后宫多有传言,说陛下沉迷酒色,不思进取。臣妾本不应该过问,只是希望陛下不要像熹宗一样,荒废了朝政。臣妾希望大明永存,江山永固。”

    曹操知道张嫣这次叫他来的真正用意。

    熹宗去世后,皇嫂就成了长辈,道听途说,竟然相信他沉迷后宫佳丽。

    曹操道:“朕身为一国之君,家事就是国事。朕往返与后宫之间,只是希望早些拥有子嗣。”

    想当年,他也是这种想法,多养子嗣,多培养继承人。

    张嫣愣了一下,然后莞尔一笑:“看来臣妾是误会陛下了。陛下说的对,不孝为三,无后为大。况且各位娘娘如果能早日诞下皇子,这对大明江山也是一件大事。”

    她转过头,对着身侧的宫女吩咐道:“传懿旨,谁再敢乱嚼舌头,掌嘴一百。”

    “是。”

    曹操眼观鼻,鼻观心,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水,然后实在坐不住了,起身道:“朕还有国事需要处理,先走了,下次有空再来探望。”

    深吸了一口气,压住心底的火热与冲动,快步离去。

    曹操虽然很想征服了张嫣,可毕竟是他的嫂嫂,以常人的眼光来看,那就是乱论。

    名声,他还是很在乎的。

    他希望自己能成为大明王朝的一代明君。

    ……

    入秋,天气开始转凉。

    曹操手持毛笔,看着园林落叶,忍不住作诗一首:

    “秋风萧瑟风景异,雁去留声人留名。

    四面楚歌铮鸣起,铁马踏雪醉卧醒。”

    田贵妃拿来一件衣袍披在他的身上:“陛下还在为辽东忧虑吗?夜深了,睡觉吧。”

    曹操道:“朕虽然不上朝,却知天下事。不仅辽东,还有陕边,因为严重的旱灾,田地颗粒无收,加上赋税,很多流民被贼人蛊惑起兵,现有高迎祥等聚众作乱。”

    田贵妃心知陛下忧国忧民,日夜操劳,帮着收拾好墨宝,柔声说道:“陛下,国事繁多,要注意身体才是,有些事情完全可以交给下面的人去做,没必要事事躬亲。”

    曹操喝了一口红枣粥:“朕最近一直在思考税收制度,高迎祥起兵,归根结底是因为旱灾交不上赋税,而导致官逼民反。”

    田贵妃道:“税收制度一直延续前朝的一条鞭法,其实早已名存实亡。陛下若是有心,可以重新启用这个税收制度。不过会得罪很多人,需要有人在前面冲锋陷阵才行。”

    曹操点了点头,将田贵妃抱到了炕上:“朕也有此意,只是没有合适的人选。”

    田贵妃将鞋脱掉:“臣妾或许可以为陛下举荐一人。”

    “爱妃说的是何人?”

    “范景文。他的父亲范永年,曾任南宁知府,很有声望。范景文自幼得到熏陶,极富器度与胆识,人品深厚。万历年间中进士,授东昌府推官,常常教导手下人要“不受嘱,不受馈”。所以没有人敢对他及他的手下人行贿。因此获得了“不二公”的雅号。”

    “如果他是个人才,朕一定重用。”

    曹操记住了范景文这个人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