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曹操:吾乃大明天子 » 第五章 大智若愚刘时敏

第五章 大智若愚刘时敏

    曹操来到文渊阁的时候,是一个当值的小太监给带的路。

    这个地方是藏书阁,平时很少有人来,只有负责打理的官员会进入打扫或者拿取书籍。

    文渊阁坐北面南,在建筑规制上比较宏大,建筑功能也比较齐全。

    小太监将一册藏书总录拿了出来,询问道:“陛下,《永乐大典》共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分两万两千九百三十七卷,不知陛下想看什么内容?待微臣给您找。”

    曹操看了一眼小太监,问道:“用这个总录就能找到朕想要的书?”

    “是的,陛下,除了总录,各书架上还有分录。按录查寻,简单快捷。”

    曹操道:“给朕找几本内容关于税收、田地、房产的书。”

    “是。”

    很快,小太监找出了三本,递给曹操。

    曹操随手翻了翻,甚为满意。

    小太监又拿出一个册子,将取走书册的名称和年月都书写清楚,以备后面方便查询。

    曹操看着手册子上的字,是一种漂亮的小篆,字迹工整,行距清晰。

    因此不由得问道:“汝叫什么名字?”

    小太监回道:“回陛下,奴婢曾名刘时敏,现自改名刘若愚。”

    这个时候,旁边的王承恩在耳旁低语了几句,将刘若愚的经历简单说了。

    刘若愚十六岁时因感异梦而自宫,万历二十九年选入皇官,隶属司礼太监陈矩名下。

    天启初年,魏之心腹太监李永贞任司礼监秉笔,因刘若愚擅长书法且博学多才,对其颇多猜忌,便派其经管文书。

    刘若愚目击魏李所为而又无可奈何,遂自改名为“若愚”,借二字以自警。

    曹操闻言,忽然问道:“汝读过书?”

    “在内书堂念过几年。”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后两句是什么?”

    刘若愚知道陛下这是在考校他,不假思索的回答道:“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出自于何诗?抒发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出自曹操的《观沧海》,此诗描写了沧海的雄伟景象,表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曹操甚觉满意:“以后跟着朕吧。”

    “谢陛下!”

    刘若愚心中激动,叩头感谢陛下的知遇之恩。

    ……

    “皇爷,夜深了,该翻牌了。”

    王承恩将一个托盘放在曹操的面前。

    曹操将手中的书卷合上,扫了一眼道:“一个个等着朕的宠幸,可朕御极以来,快两个月都没好好休息过了,今夜朕就在乾清宫看书了。”

    “是。”

    不管陛下在什么地方就寝,需得给各位娘娘回个准信。

    经过永乐大典中的记载,曹操已经基本掌握了明朝皇权的架构体系。

    相比于以前的朝代,明朝创立了监督百官都锦衣卫和东厂,权利架构可谓得到了加强,且实际效果极为明显。

    即使天启帝一心当木匠,不理朝政,凭借成熟的运作体系,朝廷仍能持续良好运作。

    弊端则是皇帝一定程度上被架空,这也正是魏忠贤一手遮天的一个重要原因。

    并且大明朝还有一个别具一格的票拟制度。

    明朝初期设有左、右丞相,然而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的胡案之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如此一来,皇权确实得到了高度集中,但皇帝的工作量也骤然加大,为了应对繁琐的朝廷事务,内阁制度应运而生。

    在这种模式下,皇帝牢牢掌握着决策权,而内阁则拥有议政权,六部则掌握着行政权。

    凡是朝廷的重要文书,先由内阁负责拟定几条意见,以笔墨写于票签上,然后呈送皇帝批准,这个过程便被称为票拟。

    其实内阁的“票拟”就是给皇帝提供参考的初步意见,只是省去了皇帝自己查访和思考的过程罢了,最后拍板的仍然是皇帝的“朱批”。

    虽说票拟大大降低了皇帝的工作量,但每天批阅大量奏章依旧是一件苦差事,于是经过内书堂训练的宦官开始代替皇帝批红,这便是司礼监秉笔。

    此后皇帝每天除了御笔朱批部分奏章外,其余皆由众太监分批,这使得宦官的权力开始加重,司礼监一跃成为十二监之首。

    统领腾骧四卫及四卫营、勇士营的御马监,屈居第二。

    为了监督全国各地的兵马,皇帝还可以派遣宦官干预兵事。

    曹操心想,如果提督的宦官知晓兵法还好,如果一窍不通,岂不是会严重干扰武将在战场上的决策?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

    曹操将手中的书卷放下,闭目沉思。

    大明朝看起来衣光鲜丽,其实内政漏洞百出,弊端极多。

    如果不加以改善,用不了多久大厦将倾。

    王承恩端着一碗莲子粥过来:“皇爷,已经三更天了,吃点宵夜歇了吧?”

    曹操用勺子把粥吃完,道:“去找刘若愚过来。”

    “是。”

    王承恩没有多问,立即到直房把刘若愚找了过来。

    虽然刘若愚已经投靠过来,但目前仍然让他混在魏党那边,用以探听情报。

    “最近魏公公有什么异常吗?”

    “没有。”

    “文武百官拜访的人多吗?”

    “不多,门可罗雀。”

    刘若愚回答着,心中也猜测着,陛下让他偷偷监视魏忠贤,肯定是想除之而后快,只是不知为何到了现在迟迟没有动手。

    曹操自然不会轻易表露出心迹,挥挥手让其退下。

    ……

    杨所修和陈尔翼本以为已经揣摩透了皇帝的心思,可没想到,陛下登极已经两个月了,却迟迟没有动手。

    两个人在地窖中大声商量了许久,最后得出一个结论——陛下沉迷后宫佳丽,是一个昏君。

    所以,两个人再也不敢行动,静观其变。

    文武百官都是通过科考爬到天子脚下的佼佼者,没有一个是蠢货。

    很多大臣都在分析局势,揣摩圣意。

    都说伴君如伴虎,目前陛下不表态,让多数臣子们都看不清他的真实心思。

    不过,总有人敢为天下先。

    第二天早朝,工部主事陆澄源上疏,弹劾崔呈秀,以及魏忠贤。

    陆澄源并不是阉党,此人职位很小,但名气很大。

    东林党上台,他不理东林党。阉党上台,不理阉党。是公认的软硬都不吃的中立派。

    曹操昨夜没有挥汗如雨的进行练剑,今日精神很好,认真听着陆澄源的奏报。

    “陛下,兵部尚书崔呈秀结党营私,进献皆东林者的《同志诸录》;又进《天鉴录》,皆不附东林者;魏忠贤凭以黜陟,正直的朝臣几乎全被贬谪;而暮夜乞怜者,皆缘崔呈秀以进,为阉党五虎之魁。”

    说罢,将搜罗来的《同志诸录》和《天鉴录》呈上。

    曹操翻看几眼,这可都是确凿的证物啊。

    隐忍了那么久,是时候亮剑了!

    曹操将两本书放在御案上,说道:“崔尚书,你有什么话要说?”

    崔呈秀看着陛下冷峻的目光,一阵寒意袭上心头。

    他立即知道,这次恐怕真的完蛋了!

    “崔呈秀目无王法,残害忠良,人证物证俱在,即日起革职查办,押入大牢候审!”

    曹操根本不听崔呈秀的跪地求饶,命令锦衣卫进殿拿人。

    这一通犀利操作,让文武百官全都懵了。

    皇帝蛰伏两月不出,一上来就将兵部尚书拿下,雷霆手段让百官们极为震惊。

    等反应过来的时候,崔呈秀已经被押了下去。

    最为震惊的当属魏忠贤。

    他越来越摸不透这位新皇帝的心思。

    这个时候,明眼人都瞧出来了,皇帝这是要拿魏党开刀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