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朝露行 » 第十四章 琅琊山

第十四章 琅琊山

    退敌第二日,雨停,云未消散,阴天。太守府探子来报,彭金军已退回濠州城,未知中箭伤势如何?寿州姚安夜袭围城之敌,夺回正阳关,敌军解围寿州,退保光州。

    扼住滁州城喉咙的手,暂时松开了,然而危机并未解除,不知何时,彭金大军必定还会卷土重来!

    城内还潜藏着韩太守被刺的阴影,这股无形的力量在侍机而动,可谓是内外交困!

    经此一战,让张铎意识到了,面前这个刚到滁州没几天,叫“李愚”的年轻人身上,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像是身处黑暗之中,看到了一丝亮光。这种能量是否足以解救滁州城内外交困的局面,关于这个,张铎心里是没有底的!

    张铎毫无保留的,让李愚在文书阁翻看所有的公文,军报,寄希望于李愚能想出对策!

    刚刚从议事堂和众将商讨完的张铎,一愁莫展,带着唐展来到文书阁,三人坐定,张铎张口便道:“今淮南处四战之地,无所倚靠,荆州盗贼正炽,自顾不暇,吴地杨氏刚掘起,先求自固,越地钱氏,境内安定,兵马强盛,但为吴地所阻,既使愿意发兵,需北上绕道扬州,也恐远水难救近火,河北四镇节度使魏王李戬派魏博都指挥使田兆龙占据河南东部各州。这个田兆龙,原先在河东任兵马使,因为滥杀平民,谎称敌军首级,冒功领赏!后畏罪潜逃,不知怎的现今成了李戬麾下的指挥使?”。

    张铎继续说道:“同州,华州为镇国军节度,镇兵主要为朝廷禁军,实际掌权的是监军景明。”

    李愚道:“景明?我与他还有些渊源。”于是李愚便细述了一遍景明的过往。

    张铎接着说:“还有淮南西面的山南东道,节度使为郭宗”。

    唐展道:“我知道郭宗,此人原来在柴洪将军麾下!而且还是柴将军的妹夫呢!”。

    张铎道:“正是此人,原来是河中节度使,因为诬告魏王李戬暗通辽军致使幽州,云州失守。被贬山南东道江陵太守,能援兵淮南的看来只有田兆龙,景明,郭宗三人了。”

    李愚道:“田兆龙所占之地,横征暴敛,不顾百姓死活,若让此人入淮南对付黄觉军,想驱虎吞狼,恐反被虎噬!景明如肯援兵,走的便是我从长安来滁州的路径,只是华州距离淮南较远。唯山南东道郭宗紧邻淮西,若其东进直逼申州,光州!那时黄觉必招回濠州彭金,共守申光二州,此围魏救赵之计。”

    张铎道:“藩镇之间各怀鬼胎,相互吞并,我与景明,郭宗素不相识,恐他们也未必肯出兵!”。

    李愚道:“此时形势已不同,前黄觉军攻城略地,势不可挡,周边军镇自然袖手旁观,今彭金精锐在滁州受挫,我猜不久,周边各军镇便会遣使来问。”

    唐展道:“这是什么缘故?”。

    李愚道:“滁州好比一个重病之人,别人要救先要考虑值不值得救?能不能救成功?眼看救不活了就不会浪费药材,人力了,所以说雪中送炭的少,锦上添花的多!”。

    张铎道;“确实如此,前些日子虽然抓了很多黄觉和周边军镇的奸细,但这城中一定还有很多潜伏着,明日起开城任其出入,可将贼军败退的消息传递出去!”

    太守府西厢,芽儿见李愚回来,开心得像只小鸟依偎过来,皱眉道:“李愚哥,听说你险些被张大人杀头?”,

    李愚笑道:“芽儿怎么不问李愚是怎么射杀敌将,立功退敌的呢?”,

    芽儿道:“芽儿只希望李愚哥平安回来,打打杀杀的,芽儿不想知道!”,

    李愚不免英雄气短,心里自问:建立什么样的功业能比得上让芽儿展颜欢笑,无忧无虑呢?这么单纯的女子居然错生在了乱世,我李愚真的能保护她一辈子吗?

    “芽儿,刚才我听你在哼唱的是什么曲子啊?”。

    “我听一个齐地的女子路过滁州的时候唱过,觉得好听,她告诉我曲名朝露行,可惜我只记得曲调,忘却歌词了!”。

    “不难,以后李愚哥给芽儿填上新词,明日虽然是谷雨节气,我观傍晩天边出现云霞而且刮起南风,定是好天气,明日一早随我和唐展一同去一趟瑯琊山,找张老泉订购箭支,芽儿觉得如何?”。

    “李愚哥一起,到哪都行!”

    李愚接着说道:“芽儿,此前说过这觊觎铁匣子之人藏在暗处,我有办法将他找出来!”。

    芽儿道:“这铁匣子里是何物啊?”

    李愚道:“舅父也未曾告知,只说务必要在绝对安全的时候找到神机门的人才能打开!所以要先将暗中觊觎之人找出再说!不出所料的话,明天晚上便可将此人拿下。”

    说着便来到西厢侧房——芽儿的卧房,环视一周,似乎没有放过一个角落,然后对芽儿说道:“李愚哥需向芽儿借样东西!”,

    芽儿嘟嘟嘴,有些不高兴:“不论何物,芽儿有的,李愚哥尽可拿去,何必借来还去那么生份”,

    李愚拉着芽儿走到床边道:“芽儿先坐下”,

    “李愚哥……”芽儿一边坐下一边有点疑惑,有些手足无措,浮现出一头的问号。

    李愚用手将芽儿发簪一抽,黑色瀑布倾泻而下,芽儿脸微微的红了,低头轻轻颤颤的害窘道:“李愚哥,门没关”,

    声音比蚊子叫的稍轻一些,李愚自然听得是一清二楚,俯下身在芽儿背后床单上拾起两根长发,笑着责怪道:“芽儿,想到哪里去了?李愚哥想借芽儿头发一用!”,

    芽儿脸愈发的红了,急忙道:“我说门没关,是因为有点起风了”,

    李愚收起责怪的笑,突然皱眉道:“芽儿脚怎么了?”

    话题转变的如此迅猛,芽儿显然有些蒙圈,侧身仔细察看起了玉足,嘟囔道:“脚没事啊!脚好好的”,

    李愚一脸严肃的说道:“芽儿脚变了”,

    “狡辩了?”,芽儿重复了一句后,猴屁股又出现,接着粉拳出击,娇嗔道:“没狡辨,就是没狡辨,自己也有,为何要借芽儿的,还来!”,

    “李愚哥发丝太短,最主要是不掉头发啊”

    芽儿不依不挠了,“不掉头发芽儿隔壁有剪子,发丝太短可几根系在一起”

    “系一起有个结,容易被发现”

    “借你可以,用你的头发来换”

    李愚终于告饶道:“好芽儿,且饶我一回”,看芽儿转嗔为笑,李愚长舒了一口气,心想戏弄一个女子就像是在玩火,好险,差点烧了头发!

    谷雨,清晨,风和日丽,果然是好天气,李,芽,唐三人策马出西门,只过了一日,除了城墙下有火烧痕迹外,已经看不出这里前一日,还是地狱一般血腥的战场!

    出城西南行五里,有一溪水湍流,溪水源头方向,群山连绵,山峰隐于白云之中,这便是瑯琊山了!

    瑯琊山得名于东晋时期,西晋末年,八王之乱,瑯琊王司马睿避难于此,后在金陵定都,建立东晋,称帝后,赐此山名为瑯琊。

    三人延溪行至山下一处农家,将马寄存,便徒步登山。

    唐展对李愚道:“张老泉就在这瑯琊之巅,估计要走两三个时辰,我只二十年前来过一次,不知道这张老泉是否还健在?”。

    李愚道:“长年在此山中居住,必能高寿,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世外桃源一般,就算百岁也不稀奇!”。

    芽儿道:“那以后天下太平,我们来此结庐隐居!”

    三人行走在山间,如同至身于画中,猿啼鸟鸣之声不断,奇花异草,熔洞瀑布,呼吸着林间芬芳,顿觉精神爽朗,虽然走了两个多时辰却丝毫不觉得疲倦。不知不觉也来到山巅,云雾缭绕,如同仙境一般,唐展手指前面不远一处庐舍说道:“就是那里!”。

    李愚不禁感叹造物之神奇,那庐舍构筑在一块巨大岩石之中,远远看去就像悬在半空,岩石之上有许多洞穴,不知是天然形成还是人工开凿。从三人站立处到那庐舍有一条平整的过道,且仅此一条。最窄处只有一丈多宽,一边是绝壁另一边就是悬崖。

    唐展嘴里嘟囔道:“这过道和之前不太一样啊?”,边快步前行边喊:“张老…”,泉字未及喊出,只见地面突然下陷,唐展便不见了踪影。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李愚,芽儿大惊失色,大声呼喊唐展,可回应的只有山中瀑布和鸟鸣之声,还有二人的回音“唐展展展….”芽儿都快急哭了!

    这时有人却笑了,笑得很大声,顺着声音来处,只见一位老者从庐舍中走出,此老者须发皆白,然而身躯却很挺拔,面色红润,眼神犀利,笑道:“老夫这里很久没有来客人了!呀,还有位美人!”。

    李愚急忙行礼道:“想必您就是张老前辈,我们三人来此订购箭支,并无恶意,方才同行好友落入机关之中,望老前辈速度解救!”。

    张老泉此时已看见李愚背后的穿云弓!便说道:“我这机关不伤人的,二位放心走过来吧”,

    说罢走向绝壁一侧,地面上有一黑一白两块方形石砖,张老泉踩上凸出地面一尺高的白色石砖,那石砖便缓缓降下与地齐平,原本与地面齐平的黑色石砖缓缓升起一尺高,然后笑眯眯的朝二人迎去,走过唐展消失的那块地面,已经纹丝不动,表面上看本来就是很普通的地面,好像刚才的下陷导致唐展消失都是一种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