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炎汉三兴 » 第4章 曲辕犁

第4章 曲辕犁

    柏论立刻两口扒完了面条,飞速地看了蔡琰一眼,然后说道:“我这不是看你了吗?”

    蔡琰:“……”

    柏论想抽自己一嘴巴子。

    你在说什么呀!

    好在他还有正事可以转移话题。

    “对了阿琰,有纸笔吗?”

    嗯……

    笔有。

    但是纸有点贵。

    “绢帛可以吗?”蔡琰说。

    柏论想了想:“可以。”

    拿到东西之后,柏论就开始在心里构想曲辕犁的各部分零件了。

    汉代的耕种工具是长直辕犁。

    缺点是转弯不够灵活,起土费劲,效率低下。

    一直到唐代后期,结合唐代初期的长曲辕犁发明改良形成了曲辕犁。将长直辕改为短曲辕,增加犁箭犁评。优点是犁身可以摆动,具有机动性。便于耕种,轻巧柔便,利于回旋。

    这种已经称得上是完善的曲辕犁一直到建国后的八十年代都还在使用。

    作为一个最基本的农业生产工具,千年来都没有再发展进步。由此可以看出曲辕犁对于农耕土地的适应。

    要是能够推广出去,绝对能提高和带动生产力。

    但是话说起来……

    要怎么画来着?

    蔡琰认了一阵,有些迟疑:“这是什么?”

    “曲辕犁。”柏论说。

    “现在那些黔首百姓所使用的长直辕犁需要两头牛牵引。即便如此,仍然回转困难,土地利用效率低下。曲辕犁只需要一头牛,并且机动性要比长直辕犁要好。”

    柏论说的话有些晦涩。

    但这不妨碍蔡琰拼拼凑凑的了解他的意思。

    总之就是曲辕犁比长直辕犁要好就是了。

    “不过具体怎样还得看工匠能不能造出来。而且我这也只画了一个大概。还不知道能不能成。”

    柏论说完后就将绢帛收起来。

    “我明天找几个工匠问问。”

    \\

    第二日一大早,天才刚刚亮,府上就有陈氏和申屠氏这俩家族的人来给柏论递帖子,请他去赴宴。要给他接风洗尘。

    府君只有一个。

    因此柏论跟着谁去又是一个问题。

    在小吏去通报的时候,这俩货在大门前就又吹胡子瞪眼,互相看对方都没什么好脸色。

    好歹没打起来。

    一直等小吏回来。

    他露出一个为难甚至有些古怪的神情向二人表示,你们不用再为府君去哪家而苦恼了。因为府君已经出门啦!

    “……”

    出门不早点说。

    柏论的确一大早就出门了。他带着王凌一块,除了要找几个工匠之外,还要找当地的百姓打听一下这几个士族的名声。

    等他们到屯留的时候,天色已经彻底亮了。

    有些小贩已经在市廛里摆了东西,这年头没什么超市商场,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因此消费水平也不高。大多就是一些日常用品。比如布帛米粮之类。

    这里的市廛比之前的长安看起来还要萧条些。

    不过再深刻的了解一下,并州治下羌族鲜卑南侵,因此上党郡的人口还算丰富。

    再问一下屯留鲍氏的名声怎么样。

    那可是一个好人家呀!

    当地的百姓是这样说的。

    具体好在哪里呢?

    ……会时不时地出来施粥算不算?

    屯留有百姓过不下去的就会将家中的田地卖给他,对方竟也不压价,因此也能得一个还算公道的价格。要是谁家有丫头儿子活不下去了,也能卖给他。

    若非他做的善事感动了上苍,鲍氏如何会有这样的家业呢?

    看那一大片田,都是老爷们的!

    更何况,那位鲍家的主君温和宽厚,从不苛责百姓。即使是有不长眼的人冲撞了他的车架,他的随从也不会随便就给人抽一鞭子,最多就骄矜地责骂一句罢了!

    这样的人还不算好吗?

    那屯留申屠氏呢?

    啊呀,那也是天大的好人呀!

    具体的好法依旧如上。

    他们屯留人杰地灵,得上苍保佑。这才有两位善人护佑他们一方百姓,即使荒年,好歹也没饿死,也能得一口饱饭。

    柏论点了点头听明白了。

    屯留是鲍氏和申屠氏的范围。百姓衣不裹食,没有自己的田地,只能紧紧地依靠这两家成为佃户。

    辛辛苦苦一年下来,家中没有余粮,只能靠鲍氏和申屠氏的一口饱饭为生。当然也有可能吃不饱。

    于是那个念头又冒出来了。

    他都不敢想象,他要是把鲍氏和申屠氏抄了会有多开朗。

    然后就是泫氏陈氏。

    陈氏又跟这两家不同。

    他家世代边将,也就是再往前几十年才发迹起来。因此算是这三家鄙视链的最底层。

    值得夸耀的人物,是顺帝年间的陈龟。他举孝廉,累官五原太守。桓帝封他为度辽将军,打击羌人匈奴。减轻赋税,打击地方豪强,减除奸恶。到任后节省开支,息兵养民。百姓都感其恩德。

    但最后被人弹劾,绝食而死。

    因为时间线不久,也就三四十年前,这里的百姓都还能记得他的名字,因此时不时还会往陈龟的坟前吊唁。

    陈龟的后代大多也都深受他的影响,因此宽仁百姓,宽以待民。

    百姓对他的评价一听就跟那两家不一样。

    柏论叹了口气,也是明白为什么上一任太守会亲近陈氏了。

    ……那的确是一名值得让人感其恩德的勇将。

    打听完这几个家族的事,在心里确定好到底要如何对待上党豪强的方针,那么接下来的就是要找工匠将曲辕犁打造出来。

    工匠看着图纸琢磨了半晌。

    原因也无他,只因为柏论的画技很有些抽象。

    最后柏论实在看不下去了,上手一个个解释零件,并把它们大概的作用都说了一下。

    他相信古代工匠的想象力是无穷的。

    一定能一点就通!

    柏论在那边慢慢解释,然后工匠的眼睛就越来越亮。

    即使他不识几个文字,也说不出曲辕犁的产生会对农业发展造成什么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但是这一点都不妨碍他知道一个最直观的道理。

    ——有了这个玩意,他家的粮食要翻倍了呀!

    于是那工匠无比珍重的将绢帛收起来,恳切道:“请贵人放心,小人一定尽全力将此物打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