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成了剑门关 » 第五十七章 如此盟友

第五十七章 如此盟友

    即使是王大龙这个外人,看见急递上的内容也忍不住气得义愤填膺的。

    也怪不得刘禅气得都用南瓜锤锤桌子了。

    信件来自南中。

    曹魏的大军压惊,调动自然很快就被蜀汉这边察觉,自然便要全力备战。

    由于这一战是原本历史上完全没有过的一战,所以就连王大龙都不免有些紧张,生怕元气未复的蜀汉顶不住曹魏的这一波猛攻。

    这个节骨眼上,巴郡那边的叛乱尚且好说,那边说白了就是养蛊么,诸葛亮只是书信一封,至少马忠和严颜都立刻表示要派兵助战,其余的豪强和蛮夷也都在纷纷争着抢着表忠心。

    南中那边自然就不同了。

    本来就是剿抚并用,诸葛亮索性便将姿态做得更软了一点。

    建宁豪族雍凯杀了原本的建宁太守正昂导致了南中叛乱的开端,诸葛亮见眼下朝廷实在是无力进剿。

    居然命令李恢和廖化不急进攻,而是另外又派了成都名士张裔去建宁郡继任建宁太守,还明确的表示,雍凯杀正昂之事,是事出有因。

    肯定是咱们的地方官员贪赃枉法,对建宁蛮夷和百姓剥削太过,这才逼得雍凯官逼民反的么。

    这姿态,都低到这般地步了,几乎相当于明摆着告诉雍凯说:“我不管你为啥造反,我都愿意既往不咎,我现在派个名士单骑下来,你给我一个面子让他做个傀儡,从此以后建宁就是你的,大家相安无事即可”了。

    张裔这人出身于蜀军张氏,而蜀郡张氏却是在东汉时整個益州最有名的名门,在整个大汉儒林之中都有一席之地的。

    尤其是这么大的名气之下却是个不肯同流合污的“真·名门”,也就是一直置书讲学,没有兼并土地和人口去做那豪强之事。

    这其实就相当于是自愿放弃了从名门到门阀的升级,说白了就是空有名望,却无半点实力。

    这人给雍凯送去,简直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傀儡好人选。

    如果不是眼下情况危急,诸葛亮是不会把姿态摆得这么低的,这基本就是等同于承认雍凯南中王的地位了。

    结果,这雍凯还挺狂,除了写了一封信给诸葛亮,大意是说,你们城里人太会玩了,天下现在有了三个朝廷,我这个山里人都不知道该忠于谁了。

    当然这也不是重点,不就是被贴脸输出了一下么,忍忍就过去了。

    然而更可恨的事,那享有诺大名头却无丝毫实力的张裔,居然被这雍凯五花大绑的,送给了交趾的士燮,士燮又将人送给了孙权。

    然后,孙权下诏,任命雍凯为永昌太守。

    这几乎是明摆着在告诉天下人:雍凯是我的人了啊!

    要知道现在的交州已经是孙权的地盘了,掌控力就算低了一点至少名义上也是孙权的地盘了。

    而南中这地方和交州是接壤的。

    换言之孙权这还真不只是嘴炮,他是真的有能力出钱出物出人,甚至是直接出兵去帮雍凯的。

    本来,南中的各个大豪强对于雍凯造反都是持观望态度,都还等着诸葛亮给他们开价呢。

    结果孙权这么一搞,这还观望个屁啊!

    投降得趁早啊,不投就没机会了。

    再说作为豪强,屁股决定脑袋,谁不想跟着孙权混?

    孙权对手下豪强是出了名的放纵啊!

    于是,建宁的另一大豪强孟获趁机起兵,与雍凯合兵一处,越嶲郡的蛮夷首领高定卷土重来再次攻占郡府,越嶲太守焦璜被杀,牂牁太守朱褒杀死了益州从事常欣响应雍凯。

    雍凯也是如有神助,彻底打退了李恢和廖化的先锋兵马,二人也只得率领败兵退守永昌。

    诺大的一个南中,除了永昌郡之外,其余的三个大郡,都他娘的要划入吴国的地盘,几大匪首都他娘的要做吴臣了啊!

    说好的吴蜀交好,恢复同盟,共同戮力抗曹呢?

    这落井下石的这个手法,这么自然的么?

    王大龙上辈子虽然研究过三国正史,但研究的并不算细致,至少他就真不知道,原来南中叛乱这事儿居然还他娘的有孙权在背后搞事。

    原来雍凯孟获等人叛乱,名义上他娘的居然还都是吴臣!

    若不是孙权适时的捅了这么一刀,这场南中叛乱是万万不可能大到这般地步的。

    得盟友若此,就连王大龙这个外人都有些气得绷不住了,真不怪刘禅锤桌子没城府啊,他这分明是想锤孙权的脑袋啊。

    原本历史上,诸葛亮南征的一个很重要的契机就是曹丕的二次伐吴。

    他是确定了魏吴彻底翻脸之后,这才向南用兵的,同时也遣使东吴,再一次的和孙权结盟。

    而且使者邓芝对孙权说的很清楚:“你丫要是再嘚瑟,我特么新仇旧恨一块算,南中不要,甚至天下不要了我也得跟曹丕合伙干你!”

    这才让孙权心不甘情不愿的放弃南中。

    没了孙权的支持,南中的此次叛乱自然便是一盘散沙,这才有了难辨真假的七擒孟获。

    而现在的这个时空,曹丕没去伐吴,反而来伐蜀来了,孙权依旧是背后捅刀。

    诸葛亮虽提议对东吴继续隐忍,再派使节去东吴对孙权晓以利害,希望让他能尽量以大局为重。

    然而没了二次伐吴的大军压境,这个盟约还能不能续得上,谁又能说得好呢?

    再说就算能续,有这么个玩意做盟友,大家如何能够放心呢?

    所有人,一时之间都在眉头紧锁。

    诸葛亮冲王大龙拱手道:“尊神以为,此时咱该要如何是好?”

    王大龙撇嘴道:“若是问我,我也没什么妙法,无非是暂且放弃南中,先应付曹魏,待打退曹魏之后,再想办法收复南中吧,反正如果是我,这狗屁的盟友我是宁可不要,大不了一打二的。”

    诸葛亮闻言笑道:“我听闻,曹丕此前一直都在亲自督工造船,明显是要伐吴的,却突然摆出了这么大的阵仗要伐蜀,分明是因为此前拆去了白水关的缘故。”

    众人闻言都点头。

    事实上此事诸葛亮在拆白水关的时候应该就已经做好了准备,就连魏延在得知此事之后都开始从汉中调兵,就是认定了曹魏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定会来伐蜀。

    现在让蜀汉众人破防的只是孙权这个盟友的背刺而已。

    诸葛亮却道:“南中小叛,其实无伤大雅,雍凯、杨定等人虽看似势大,实则都是一盘散沙,彼辈所用者皆是蛮夷之辈,覆之易也,只是免不得,却是要抽调此处兵马。”

    王大龙皱眉道:“抽调此处兵马,若是抽得多了,如何还能确保挡得住曹丕大军?”

    诸葛亮笑道:“臣以为,抵挡曹魏大军,倒也没那么,白水关虽然拆了,但剑阁之险,本就尤在白水之上,却是因此若是扰了尊神清修,将战场这都放在您眼前了,这……却是害怕亵渎、冒犯了尊神啊。”

    闻言,王大龙却是使劲使劲地给了诸葛亮一个大白眼。

    打几个月前者诸葛亮拆白水关的时候王大龙就判断,这诸葛亮就是存心想在这剑阁打这一仗。

    分明是想借自己的神力么。

    只是当时谁都没想到孙权会来这么一手么。

    这诸葛亮这么说,分明是打算将大部分的兵力送去南中,然后借剑阁的山险,更重要的是请用王大龙的神通来阻敌了。

    “哼~!”

    王大龙傲娇地哼了一声,却是干脆化作一团烟雾不见,既没说行也没说不行。

    诸葛亮见状却是笑笑道:“子龙,南中事关重大,本相许你持节,并高翔吴班,以及马忠王平,所领巴郡兵马,同李恢、廖化一道,尽讨之,动作要快,并不求南中尽平,只求你快些将雍凯的脑袋砍下来给我,先解燃眉之急。”

    “喏”

    “传令,命吴班率军东进,与严颜合兵一处,攻鱼复,不许东吴有一兵一卒,趁机进入益州。”

    “喏。”

    刘禅见状皱眉道:“相父,尊神刚刚好像没答应用神力帮忙守城啊。”

    诸葛亮叹息:“他帮与不帮,眼下这仗都只能这么打了,剑阁这地方就算是没有神仙显灵,终是天险总是没错的,纵是守军的兵力少些,步步血战也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