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成了剑门关 » 第二十三章 诸葛亮:“十年之内不北伐”

第二十三章 诸葛亮:“十年之内不北伐”

    大梦两千年,梦醒终有时。

    微风拂过山岗,魏延与糜竺二人悠悠转醒,彼此对视了一眼,都有恍然隔世的感觉。

    糜竺:“文长在梦中看到了什么?愚兄于梦中倒是所得不小。”

    说着,这糜竺就打算将他得到的养猪诀窍,说与这魏延分享。

    哪知魏延却是魂不守舍,摇了摇头,冲着糜竺略表歉意地抱了个拳,道:“糜先生赎罪,在下有急事要寻丞相,失陪了。”

    说罢,却是起身就走,都不搭理糜竺了。

    看得糜竺也是直挠头:“这是梦着什么了啊这是。”

    不过他现在已经是蜀汉政权的边缘人物了,知道这魏延找诸葛亮肯定是要聊正事,自然也懒得管他,而是哼着歌,去养殖场看自己养的猪去了。

    “但愿到那时,我们再相会,举杯赞英雄,光荣属于谁,为祖国,为四化,流过多少汗?回首往事心中可有愧~”

    本来都是快死的人了,这一忙活起来,反而让这老头越忙越精神,两个月不到的时间,不但已没了刚来时的暮年将死之气,反而是整天红光满面的。

    到了猪圈,居然抢着要去干活。

    然后,腰就闪了。

    “不应该啊……我之前在梦里……”

    “你还知道之前那是梦啊!”

    说话间,王大龙却是突然出现在他面前。

    “你是我的庙中主持,咱就是说啊,自己的身体是不是也爱惜一点?你在梦里那个身体机能我是挑过的,否则你还真以为你能跟刘家那四个大小伙子干一样的活儿啊?”

    糜竺闻言,不好意思地笑了,脸色也不由得羞红了起来。

    他刚从梦中回来,梦中那个激情昂扬的八十年代,和成天打了鸡血,仿佛不知道疲累的刘家四兄弟对他的影响太深了。

    稀里糊涂的他也就跟着燃起来了。

    梦里干活儿干习惯了,一到了养殖场,就感觉心里有一团火憋着在燃烧自己的骨肉血液一样,撸起胳膊挽起袖,上来就弯腰扛了二百斤猪草,把老头直接给扛躺下了。

    “腰间盘突出了吧?人老不以筋骨为能,你自己的身体什么样,自己的心里没数么?这一扭,半个月你都下不来床。”

    糜竺闻言愈发不好意思道:“惭愧,惭愧,这梦做的,太上头了。”

    “哎~”

    王大龙闻言,伸手摸了摸糜竺的腰,然后右手突然冒起了白光,在他身上摸了摸。

    “好了。”

    “好了?”

    “好了。”

    糜竺兴奋的站起身来,走了两步,然后还大跳了两下。

    “别特么跳了,一会儿再跳拧了,我的神力很珍惜的啊。”

    “尊神,居然还有这般手段,妙手回春之能?”

    王大龙点头道:“保信徒的身体康健,本就是咱作为山神的本职神力,只是我这神做的素来偷懒,不愿耗费神力,把你们祭拜我的香火和血食都偷偷攒下,以入梦这般取巧的方式应付你们罢了。”

    糜竺闻言笑道:“得尊神垂怜,入梦一场,胜吾等凡人一辈子苦学,于我大汉而言,更是惠国立民,臣倒是愿意尊神将您的神力,都用来给我大汉上下君臣入梦呢。”

    “呸!你想得美,本神的神力可是很珍贵的,这也就是你啊,你是我庙中主持,是我在人间的代言人。

    嗯……虽然我自己也可以给自己代言,但我毕竟出不去不是,换了别人,我才不浪费神力呢,不过小糜啊,你自己的身体,也得调养得好一点啊,才六十出头的人,美好的夕阳红才刚刚开始,这身体怎么比我九十的时候还差呢?”

    说着,王大龙还嘀咕道:“老子穿越过来之前,听说那头退休都延迟到六十五了。”

    见糜竺依旧苦笑,王大龙却是回过头跟他唠上了。

    “我跟你说啊,这养生之道,我可太懂了,无外乎两点,一个是吃,一个是动,还得保障多睡觉,真的你听我的,回头我来给你安排一个食谱,保你活到至少八十一点问题都没有。”

    这王大龙,穿越之前毕竟是百岁老人,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养生了,不夸张的说一半营养师都没他专业。

    聊到这个感兴趣的话题,愣是拉着糜竺聊了半个多时辰,依然还是唾液横飞,兴致勃勃的。

    ………………

    魏延来到丞相府的时候,诸葛亮已经命人备好茶和茶点在等着他了。

    “梦中剑门关上,慕容兄曾请我喝了这样一壶茶来,我见后世之人似乎都很喜欢饮用此物,便依着慕容兄的描述煮了一点,嗯……味道上比后世喝得难喝许多,但至少比白水强,文长坐下饮一杯尝尝吧。”

    魏延见状,叹息一声坐在了诸葛亮的对面,诸葛亮挥了挥手,屏退了身旁服侍的众侍者,使这厅堂之内只留下了他们两人。

    魏延这才开头道:“我的事,想必丞相已经知道了,故而特来请罪,只是……杨仪鼠辈,竟然杀我全家,夷我三族,此事郁结于胸,实难消也,却是恳请丞相,如此小人,还是不要重用了吧。”

    “嗯……哎~”

    说着,却是连诸葛亮也跟着叹息了起来。

    却是道:“事情的前因后果,我已听慕容兄与我讲过了,此事,不能全都怪你,不过那是没有尊神的历史,如今情状,又已大不相同。”

    “所谓的历史上,我将丞相府迁往汉中,又已经霸府,你这个征北将军,也只能屈居于我的相府之内做个属官。”

    “这汉中之事,本是你一人说了算的,我去之后,自然便是我说了算,但恐怕自我之下,也是轮不到你的,此地又没有外人,你我说话,不必遮掩。”

    “凭威公的资历,官职,权柄,他哪有什么资格跟你‘素来交恶’,说白了,他的背后还不是我么,说得难听,也直白一点,他就是一条咬人的狗,咬谁,还不是主人的意思。”

    这诸葛亮,倒也坦然,想明白事情之后,当着魏延的面居然直接就承认了。

    “我要霸府,你则是重号将军,军中第一人,我要迁相府去汉中,而你则是在汉中经营日久,你我之间,无论从哪个角度,我都必然要压制住你,又不可能亲自不顾身份的下场欺负你,能用的,可不就只有杨仪这样的人了么。”

    却是把魏延给说闭嘴了。

    诸葛亮这般坦诚,是他万没想到的。

    这些道理其实诸葛亮不说他魏延也懂,正如后世那个网红所说,两汉以来的权臣,从来都是大将军,大司马,能当丞相的,哪个㐊先当了好几年的大将军大司马。

    诸葛亮这个丞相在刘备刚死的那几年里,其地位是远远没有后来稳固的,他在刘备活着的时候压根就没有过独立领兵的经验,没当过大将军大司马之类的职位,是他的绝对短板。

    魏延这个军方第一人,在汉中独立统兵多年的重号将军,真的是能够威胁他这个丞相的地位的。如果他这个重号将军不是突然拔擢,而是有赵云那样的资历和人望,诸葛亮敢不敢把相府迁过去都不一定的。

    蜀汉在诸葛亮主政时期确实是三国中内部斗争最平缓的,但也并不代表其内部真的就是铁板一块,即使诸葛亮和魏延同为荆州派,也不代表这俩人真的毫无龌龊。

    此时,面对诸葛亮的推心置腹,反而是魏延被他整的有点不会了。

    就见诸葛亮继续道:“从梦中看到的东西,终究都是梦中,我不可能因为你在梦中的行迹如同造反,反而在现实之中苛待于你。”

    “同样的,我自然也不可能因为梦中发生的事情就去处置杨仪,他那人虽然性格暴戾,但能力确实还是有的。”

    “而今日,之所以与文长如此推心置腹,就是为了坦诚相待,今时之势,与梦中,已大不同矣。”

    魏延想了想,道:“您……当真是不打算,移府于汉中了么?”

    “对,汉中,我不去了。”

    说着,诸葛亮端起茶碗来喝了一口茶来,喝了一口后慢慢地品,好一会儿,才放下了茶杯道:“北伐之事,至少十年,甚至二十年内,都休要再提。”

    魏延一愣:“十年二十年?”

    这却是真给他整麻了。

    他自从来了广元,见了尊神之后,已经理解了诸葛亮的战略转向,明白了短期之内,广元这地方光是薅尊神的羊毛,所得收益恐怕就不再收复陇右之下。

    但这十年二十年,还是让他觉得有些夸张。

    “十年之内不北伐,这么长的时间咱光整内政么?”

    却见诸葛亮笑着问道:“文长以为,此物如何?”

    “啊?哪,哪一物?”

    诸葛亮指了指他们面前的茶叶:“此物。”

    “这……沁人心脾,挺好喝的。”

    “这是我第一次弄,还不太会泡制,多试几次,一定会更好喝的。”

    魏延闻言微微皱眉,不解其中之意。

    “我听慕容兄跟我说过,说茶叶这东西,大多产自丘陵地带,其主产区就是益州和扬州,而这东西一旦流行起来,其利,其规模,都将百倍于蜀锦。”

    “尤其是游牧地区,他们多食肉类,少吃菜类,茶叶这个东西,能够有效的刮他们腹中的油脂,一旦这游牧的民族喝上了茶叶,这东西就将成为他们的必需品。”

    “梦中,我六出祁山,姜维他九伐中原,其实目标都是陇右,可惜,终不能成也,可是文长你说,若是此物卖去了陇右,谁能得此巨利?”

    “自然是凉州大姓,尤其是天水的姜、阎、任、赵四家。”

    “若是能够卖去西凉,难道姜家还能派人亲自去卖么?”

    “那自然是先零羌、烧当羌等熟羌,以及敦煌盖氏等……额……”

    “然也,那你说这东西,若是能卖到敦煌以西,重建丝绸之路呢?”

    魏延,不说话了。

    再低头瞅着茶叶,眼神都变了。

    凉州自古擅商,其豪族中如盖氏、姜氏等皆是善于经营之家,与中原擅长圈地的豪强完全不同。

    羌人,其实相比于打仗,更擅于经商,以前丝绸之路通畅的时候这帮人做生意很厉害的,更不会造反。

    曹魏一统北方以来,西域经营的其实还是不错的,曹真也算是个有本事的,曾经一口气打到了龟兹,换言之,丝绸之路,其实现在勉强已经可以算是能走了。

    只是中原凋敝,就算是通商,也实在是没啥正经玩意可以用来交换,利润也不够大。

    然后魏延低头看向了手里的茶叶。

    醒悟过来了到:“把茶叶卖给天水姜、阎等豪强,他们可以将东西加价转卖给东羌诸部,以及敦煌张、盖等西凉大姓,赚取大量钱财的同时钳制东羌。”

    “东羌和西凉大姓,可以将茶叶再加价,卖给西羌、杂氐诸部。”

    “西羌和杂氐,还可以再加价,把东西卖给鲜卑、西域,换来西域奇珍,再往回卖,通过西羌,东羌,凉州大姓,卖给……关中,卖到洛阳去。”

    诸葛亮笑着道:“不错,这个过程中,咱们大汉是纯赚的,而魏逆,是纯赔的。”

    “更关键的是,整条贸易路线的核心,就在于这个茶叶,辅以少量丝绸即可,这丝绸和茶叶,魏逆,也没有。”

    魏延接话道:“也就是说整个凉州,不管是羌人汉人还是氐人,都要靠贸易来过好日子,而他们贸易的茶叶和丝绸却是咱们的。”

    “也就是说,益州,凉州的这条通商的路线越顺,整个凉州的上上下下就都会过得越好,这条商路越阻,他们的日子过的越差……并入咱们大汉,对他们百利而无一害啊!”

    “相反,魏逆要想压制咱们,必然也要断这一条商路,这……岂不是损害凉州上下的集体利益?那可是凉州!”

    诸葛亮闻言笑道:“不错,那可是素来桀骜,民风剽悍,与中原士族势同水火,平均十年里要造反八次的凉州!”

    “原来……还可以这样。”

    要知道,即使是大汉帝国强盛的时候,依然也是被一次次羌乱给折腾的没了半条命的,朝中是真的有相当多的大臣主张放弃凉州,东汉之所以灭亡,羌乱的影响真不比黄巾起义来得小多少。

    诸葛亮六出祁山去打陇右,打不下来。

    可如果凉州自己造反,无论东羌西羌,汉人胡人,全都主动寻求依附呢?

    凉州与益州若是能合兵一处,曹魏,他拿什么挡?

    换言之,就是这个茶叶贸易如果真的能搞得好。

    那特么就完全用不着北伐了啊!

    不用打,这凉州的土地会自己往咱季汉的怀里钻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