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成了剑门关 » 第十四章 移镇

第十四章 移镇

    梯田这个东西,落在诸葛亮的手里,对益州的改变绝对是翻天覆地的,恐怕这天下人没有人比他这个丞相更清楚这东西的作用。

    事实上论地盘,蜀汉真的不比曹魏小多少,蜀吴两国加一块更是远远超越了魏国。

    然而为何却说曹魏是三分天下有其二?无非就是益州地区多为山地和蛮夷,在册汉人相对较少,且全都只居住于地理上的成都平原那一小块地方罢了。

    也就是广汉郡、蜀郡、犍为郡北部、巴郡西部这一小块,总共不过三四个郡的体量而已。

    由于水利不兴,即使是这一小块地方,也一样是洪涝灾害频繁,至少在诸葛亮治蜀之前,这地方实在跟天府之国扯不上什么关系。

    可如果使上梯田就完全不同了。

    益州看到处都是山啊!

    事实上这些山地并不是没有住人,而是生活着大量的蛮夷少民,被群山分割成一块一块的。

    益州的蛮族其实一直都是极其极其得多,不止是南中地区,巴郡有巴氐、板楯蛮,广汉和犍为有白马氐,还有一部分被刘焉带出来的叟人。

    这些蛮夷占据支离破碎的山区,剿也没法剿,抚的成本又极高,隔三差五的碰上自然灾害就会骚扰益州百姓,当真是好不烦人。

    然而这些人其实又都是熟藩,比如目前正在诸葛亮账下听用的王平,就是板楯蛮,而氐人则素来以擅养牛、耕种而闻名是内地豪族最喜欢的奴隶来源。

    只要这梯田之法可以顺利推行,那这些蛮夷岂不都可以过上有地耕,有田收的汉人日子?

    那岂不就和汉人一样了么?

    这不就统统可以归为朝廷治下了么?

    事实上这些所谓的蛮夷,本来也有许多是不知哪代逃到山上躲租税的野人,过个几代就是各种奇奇怪怪的蛮夷了。

    实际上这帮人根本就是汉人。

    将这些蛮夷进行规划,至少可以将整个益州的人口扩大一倍以上,而且再也不用防范蛮夷侵扰。

    甚至这梯田还能有效缓解益州地区许多耕地太潮,降水量太大的问题。

    而这,却是还没算整个南中地区的。

    一旦将来梯田的技术铺开,整个南中地区的百夷说不定都可以进行汉话,至少,把他们从生番变成熟番还是可以的。

    这相当于是将季汉的国力再赠一倍啊!

    有此神物,自然也愈发坚定了诸葛亮战略转向的决心。

    北伐?

    着什么急啊。

    有那个时间,先把境内的山区改造成梯田,把蛮夷编户齐民,这多轻松和愉快啊?

    然而这种战略大转向,而且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向之下,汉中和魏延的地位自然就更尴尬了。

    甚至因为诸葛亮的兴奋和急迫,现在的魏延看起来反而特别碍事了。

    “将军,丞相他……是不是被那些益州人给架空了?不然,他怎会如此?咱们汉中啊,居然逼咱们给粮,给钱,给人,不北伐了么?”

    这还是说话比较客气的,有些说话不那么客气的将领,则是已经当着魏延的面就破口大骂了。

    “丞相现在一日一催,三日三催,钱不给了人不给了,连粮饷也不给了,他要干什么?放弃汉中,固守蜀中,重复那刘焉故事,做个守户之权么?”

    “是啊,这般作为,他对得起先帝么?难道他也和那些益州人一样,完全忘记了咱们匡扶汉室的宏愿理想了么?!”

    魏延的手下,与魏延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也几乎全是东洲派,连最底层的兵丁也都是以前关中来的流民。

    这帮人都是兵户,甚至已经接近全职士兵了,都是精英,将来北伐的时候各个都是屯骑、司马甚至都尉等中级军官。

    抛家舍业的在汉中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训练了多少年了,突然间好端端的北伐不搞了,让他们往回撤,这谁能受得了啊。

    反倒是作为主将的魏延,虽然在丞相府的一应属官文吏的眼中已经与桀骜不驯,不听调遣的军阀无二,却反而是众将中最冷静的那个。

    明明他才是最尴尬,利益受损最为严重的,却能反过来安慰下属将士:

    “丞相的为人,人品,本将却是从来都没有怀疑过的,尔等又何必如此悲观,丞相什么时候说过不北伐,不匡扶汉室了?说得好像丞相已经定下要舍弃汉中了似的。”

    “只要丞相还意图北伐,这汉中就不可能真的放弃,现在……应该只是暂时的,如今益州凋敝,故而以休养生息为重,待到他日北伐之时,必然是雷霆一击,终究还是要用吾等的。”

    这是实话,蜀道难不止难在难进,更是难在难出,真到了北伐的时候,若是从金牛道运送粮草,根本就不可能保证得了大军供应。

    必然是需要再北伐之前就把粮草一点一点的往汉中运,北伐的时候从汉中供应粮草,就会顺畅得多。

    什么时候汉中的粮草吃没了,开始吃蜀粮了,基本上这次北伐也就没后劲了。

    换言之汉中的意义在于进攻,丢了汉中,益州这地方再也别想领兵打出来了。

    所以虽然季汉的益州派一直有人主张彻底放弃汉中,但魏延绝对不信,诸葛亮会彻底放弃北伐的机会,甘心就这么被锁死在益州群山之中安心过小日子。

    诸葛亮这个人,就算是魏延在利益上与诸葛亮犯冲,严重不和,也绝不会质疑他的人品和理想。

    “可是,到底是出了什么事,让丞相宁可抽调咱们汉中的人力物力,也要兴建广元呢?这个广元,又有什么好特殊的呢?”

    一人道:“听说,是山神显灵?”

    另一人却道:“这么离谱的话,你也信?”

    “嗯……”

    魏延却是陷入了沉思。

    好一会儿道:“白水关既然拆了,我若是曹真,必不会放过这次机会,剑阁,必有仗要打。”

    “将军的意思是……”

    “广元有什么,去看看就知道了,若是当真有战事,咱们也好出一份力,丞相不是催促得急么?我亲自带着兵去!阳平关,就交由伯瞻来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