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孤剑创道 » 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次九州学院参加实战训练的师生,以及驻军加起来将近有一千万人。那些怪兽虽然智力普遍不高,但毕竟不是完全没有智慧,经历了两个月的被屠杀,怎么可能还会毫无顾忌的往枪口上撞?

    随着猎物减少了,战线也开始往前推进。收获按说是真的不少,可要真的都兑换成适用资源,其实真的也就将将够学生们平均的官配资源。

    无论是九州学院,还是蓝海星其他的武道学院,对于即将到来的神迹这七届学生,培养方面并没有太多的偏向。毕竟除了年龄外,到目前为止天择条件没有任何硬性规定。

    按照以往的经验,在校期间并没表现出过出众天赋,没有得到过很多关注被选择的学生并不少。天赋出众,最后却并未被选择的也很多。所以这件事,真的是没有特别规律的。

    所以无论那天择是不是真的除了年龄外就完全随机,有一点必然就是即使被留下的学生,未来也会成为本国的栋梁,因此过早的资源倾斜是没有意义的。

    根据现状,这次大部队的领队副院长和几位高层商量决定,大部队仍旧照常按部就班日常训练。从所有人中挑选最优秀的一些人,分成若干小队,安排随队老师深入荒野区域进行强化训练。

    研究结果决定每个小队为百人,分别有两名武王级别老师带领。林雯虽然年轻,但已经是高级武王,自然成为随队老师之一。

    也有人质疑她姐弟俩同队可能不公平,可提出这种质疑的人,只会得到所有人的白眼。老师是老师,都是武王级别。而冉澈只有一个,把他放在哪对其他小队就能算公平?

    其实经过了两个多月实战,每个人都有了或多或少的提升。就结果而言,学院高层对于成果还是满意的。毕竟对于学院来说,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搜集资源,而是提升学生的实力为主。

    林雯和另一名老师共同带领着个百人小队,冉澈在其中,但显然他和徐晨等三人才是一伙的。而他们这个小团伙,其他人是很难融入其中的,毕竟实力还是有一定差距。

    没有冉澈,其他人就有了更多的表现机会,比如唐虎和秦云晴,唐虎跟冉澈当了好几年的室友,本身也是具备天然身体优势的,一直以来同年级中实力排名也是比较靠前的。

    秦云晴则是一直跟着冉澈修剑,在诸多修炼方向中,修剑算是最难的。

    而最初确定修炼方向的时候,首先选择修剑的人其实并不少。一方面没有人会愿意一开始就承认自己天赋不如别人。另一方面,修剑的是真帅啊!

    但想是想,实际上所有最初选择修剑的学生,能坚持三五个月的都算不错了,通常半年内会有超过百分之七十的人放弃,另选其他方向。能坚持超过一年的,不到千分之一。

    所以,秦云晴是后来该为修剑,但从结果看明显还是适合的。如果最后没有被选择,留在国内也会得到很多方面的重视,培养。

    至于唐虎,就普遍认知不能说差,可有多好?他这种现成“天赋”,就只是天生体格的优势,一般来说并没有多少人真的认可他能称为“天才”。

    说白了,大多数人认可的天才,主要还是那种智力方便,悟性,理解能力这种。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并不会被更多人认可是天赋范畴。

    不过唐虎这样的人,一旦成年会很受军方喜欢。至于能否有战功,未来可以爬到多高,只能看他自己了。

    其实现阶段很多人会开始考虑其他选择,比如有些学员中的天才,被外界的某些机构或者势力看重,愿意拉拢培养。他们可以选择提前离开学院,但招收他们的机构或势力,需要对学院给予足够的补偿。

    这种情况并不新鲜,也十分常见,学院方面原则上并不会阻止。因为这类人不会去参加神迹天择,基本上不会被当做损失,但对于国家,对于外星竞争,肯定还是有利的。而那些被选择走的,说难听点,所谓的奖励其实并不会落到某个人头上。

    同样的小队有一百个,从不同方向路线进入较深区域。冉澈四个人行动自由度足够高,没人会去限制他们。

    而就像林雯说的,非把冉澈放在群体里,对别人不一定是好事。毕竟自己这个弟弟并不是个善解人意的人,指望他照顾别人情绪不现实。可他的实力超过同学太多了,恐怕对于大多数人只会是打击,激发斗志效果不会好!

    而加上徐晨等三人,让他们四个跟在周围,还可以适时保护大家,安全方便更有保障了。

    另外三人自然是没意见,而冉澈的态度,白眼说明了一切……

    这只小队的另一位领队老师名叫关仑,是个外表粗犷的中年男人。

    很多时候看到那游弋在外,行动行云流水的四人小队,总是忍不住感叹:“林老师!你这个弟弟,说实话,我当老师都四十多年了,教过的学生千八百总有了。无论天赋还是性格,他是真不像这个年纪孩子啊!”

    林雯听了无奈苦笑:“没办法!大了,说两句就嫌烦,管不了啦……”

    很多事到底瞒不住,时间再一长,冉澈见到院长老远就躲,一两次没人在意,多了自然而然会引出很多猜测。而当初院长当着好多学院领导面打他的事,之后他就不再参加任何学院活动,人多了,好多事一联系,很多情况也就能总结个八九不离十!

    感性方面,更多人还是希望“孩子”就该天真,活泼。但总忍不住希望他们能早点懂事,自己可以少操点心!

    打过孩子的大人首先希望的都是孩子不会再犯同样错误,而不是担心孩子记仇,因此更加很少有人能考虑到孩子心情的变化,未来可能会性格变得孤僻,阴暗,需要及时安抚!

    天下间没有那么多想就可以成为现实的好事,姑且不论是非对错,要有记性,还别记仇?想太多了,孩子为什么是孩子?就是因为简单!

    年纪小,要是一个十六岁的孩子就能有六十岁的形态和阅历,父母真的会高兴?可现实中拎不清的大人实在还是很多,所以造成很多不好后果的原因往往就在于大人,因为他们其实从没真的了解过孩子。

    绝大多数大人的观念,还是依照自己的心愿把孩子打造成自理想中的商品。可惜孩子再小也终究是人,并不是那种没有思想意识的泥塑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