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在日本战国当领主的日子 » 第六十九章 夕阳下的帝国(四)

第六十九章 夕阳下的帝国(四)

    张信看着那人思索很久说道:我们见过吗?

    那人:在松江攻打川沙堡时候我代表松江中卫所的给您那边出过计谋,您还赏过我几枚金片子。

    张信想,你丫不是胡宗宪的幕僚吗,怎么又给我献计过,开什么玩笑。不过看着徐渭的眼神貌似不像开玩笑。

    张信:原来是你啊,当时太忙了没有顾及到你,失礼失礼,要不我们重新认识下,忘记之前不愉快的。

    那人整理了下长袍:学生浙江绍兴府山阴人徐渭徐文长。。。。。。。。。

    张信:行了做我王府纪善吧,回头我们细细聊。

    徐渭:王爷,你就不好好问问我吗。

    张信:问什么问,问你什么?老胡请你肯定不是因为你是他亲戚吧。

    徐渭:我和胡大人没有任何亲缘关系,张信,那不得了,以后有事再找你,你现在跟。。。秀吉混。

    秀吉一听:是的,主公。

    张信:赵大人,我觉得你是当代周公啊,你这推荐贤才本事水镜先生也不如啊。

    赵通之:呵呵呵,我也只是看这些人比较有贤才,不想埋没了,没想到王爷慧眼识珠啊。

    张信:我得赏你点什么。

    于是张信把身上所有的东西都掏了出来:这些随便你选吧,除了腰牌都可以赏给你。

    突然一个小孩凑过来说爹我要那个,只见小孩指着张信用来防身的燧发手枪,而且这把还是马汉根据佛郎机原理做的一款带子铳的应急后装遂发手枪。

    张信:小孩你喜欢这个火枪。这个很危险不能玩

    只见小孩拿着火枪看了看说:这个不像大明的鸟铳、也和日本、佛郎机的火枪有所不同,这后面整体布局很像佛郎机啊,但这样只能作为防身武器,做军队制式武器还需要好好改进。

    赵通之:王爷这是我侄子士桢,他父亲以前在南直隶管过火器督造,所以这孩子对火器特别喜欢

    张信:这个不能给你,这个全天下就一个,你拿走了我就没得用了,不过你要喜欢跟我回日本,我让发明这个工匠教你。

    赵通之:王爷说笑了。。。

    张信:你看我像是开玩笑的人吗,我那边正好特别缺人,你要不也跟我走吧,我给你个知府当,还给你封地,这比大明一个县令强多了。

    赵通之:下官温州乐清赵通之携子赵士桢叩见主公。

    张信:乐清。。。赵士桢。。。。。

    “。。。。。王。。。爷。。。晕。。。。了。。。。。。。。。。。。。。。”

    第二天张信醒来的时候一行人已经在收拾东西了,而赵知县因为需要办理一下交接,于是跟着张信上船去南直隶的应天府办手续。

    船上张信看着赵士桢还在和张信的护卫队中铁炮高手柘植三之丞、伊贺崎道顺、岛津义弘请教火枪问题及射击战术

    突然张信想孩子了,虽然张信上一世不算个好父亲,但这一世只要有机会就会陪着孩子,到了立储后,他的几个孩子关系都特别好,几个妃子也不想着争宠,反正争了也不可能决策谁是太子,干脆过好自己。于是乎几个老婆都分工好了,辉夜负责国政、军事,月如和千代负责后宫安保,归蝶是后宫大管家,雪子负责礼仪、佟丽雅是负责干苦力的。

    而张信后备的老婆还有真理姬是武田信玄最宠爱的女儿,历史上送亲就一万人可见信玄多么女儿奴,有了他武田家臣就会把张家当自己家。

    阿南:历史上叫宇都宫南吕院,在乱世协调宇都宫家和佐竹家在关东生存下来,有尼将军之称

    至于夏英,最简单的解释,娶一个大明重臣之女,这也让汉臣知道自己不会脱离大明。

    想想未来还要安抚女真、东南亚、西班牙、葡萄牙。。。。腰子又疼了

    张信觉得总是这样娶老婆搞平衡不是回事儿啊,必须得想个其他办法,让自己个人势力和国家势力出现均衡。。。。。野猪皮!

    张信又开始写写画画,又一个封建糟粕要被拿出来了。

    6月25日

    一行人来到了南直隶应天府,来这边第一是要兵符和南三省的一些行政授权书,第二还是想弄一些兵,好歹这是张信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但问题也来了,张信当年也整过南直隶的人,间接让他们难堪了。现在又让他们帮忙有点难。

    不过好歹张溶在浙闽当过总督还是有一定人脉关系,他让张信先去九江然后去赣州,自己则是去浙江、福建调人。最后一起围攻张琏老巢潮州饶平县

    对于老爹的想法张信想都不带想的,一定这老小子找机会落跑了,等自己这边打了差不多再出来。

    张信不怎么担心士兵问题,日本那边已经回信,日本兵部已经组织了一支5000人部队顺着琉球前往浙江,7月到大明,7月中到九江府。

    这次来九江府张信的目的就是去庐山去本愿寺的祖庭东林寺逛逛,在日本张信最想除掉的就是宗教势力,第一个就是本愿寺家,这个和尚大名,手上人多钱多,还他喵的和自己一样很爱玩火器,并且他们还有个技能《一向一揆》,一发动无视距离在你的后面变出一堆人来。

    这次来东林寺最主要还是想通过魔法打败魔法,你本愿寺不是说自己是净土真宗吗,那我直接把净土祖宗带去日本,信徒听你的还是听我的。你要是和你祖宗对着干那就说明,你们只是一群披着宗教外衣的伪君子。

    于是张信就让汉语比较好的松永久秀和徐渭找了南直隶兵部、礼部要了相应的东西后直接就乘船离开了,不带丝毫停留。

    7月3日,张信乘着皇船停靠在了九江府的浔阳码头。明朝的九江府在江西是个很特别的地方,现在也是特别的一个存在,虽然他是江西的城市但他却带着浓厚的淮西文化(只限九江府府城德化县)根据了解九江以前叫江州府是陈友谅的首都,虽然朱元璋打下了这里,但想要守住这里避免陈友谅旧部闹事,换谁貌似都不放心,最后朱元璋想到了,自己身边最值得放心的不就是自己的淮西子弟吗,于是调集了8000淮西子弟去驻守九江顺带家属也全都搬过去了,但百年过去了除了德化县及周边一小撮地方,淮西人就管不到其他地方了,这也就造成了整个江西都说赣方言,德化县一个县(主要是府城)说江淮官话。

    张信虽然不是标准淮西子弟后代,但因为家族很多人跟皇家有血缘关系又是高级勋贵,直接被认为是表亲家也被淮西人看做自己人。

    现在张信还带着一个王爵身份来到九江,九江知府、同知、通判、推官,淮西军官代表、锦衣卫、乡绅、富户全来了这场面比京城也差不了太多。

    这种场面老张不装逼是不行的,京城那一套他继续来了一下,只是这次他表现的有点过,一到九江府,先去给岳飞母亲上了个香,添置了一些钱财找人修缮,初一十五上香。

    又去了五柳先生老家好好祭拜,又去白鹿洞书院捐资助学。

    反正这么一路下来让随行的官员都纳闷这个扶桑王到底要干嘛,听闻扶桑王就是个泼皮无赖,不学无术、无君无父的混蛋玩意啊。

    这样忙活3天后,张信才被安置在城中大户李氏的家中,这次张信比较确信江西没有他要找的牛人了,这年头江西最牛逼的就是严嵩,到时候路过他老家时候要不要让小太郎他们半夜把严嵩家祖坟给炸了或者泼狗血。

    左右看了看自己住的这个李家还是最有名的,这是五代李家的皇族的后代,大宋没有怎么刻意对待他们让李氏在此地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家族,不过他们除了壮大家族,也没有做什么为非作歹的事情,张信也没什么心思去整他们

    傍晚张信又到了例行遛弯时间,只是这次不是闲的而是热的7月正是最热的时候九江府地段因为附近水汽足,地段在几座山脉中夹着,综合因素导致张信实在待不住只能去外面溜达。府城所在地德化县是一个小县城,因沙河从城中而过,这个县所在镇叫做沙河镇。

    张信也是不知不觉走到了沙河边,一股丝丝凉意过来让人心旷神怡,而且他也发现这个江南城市河边的不一样,夜宵摊!

    摊主挂上几个灯笼几张小凳子甚至没有凳子,就可以弄出一个小夜宵摊。只是这里的夜宵张信只见过他们的子孙,这类祖宗还没见过。

    比如:清汤,他就不知道是什么;

    油糍,看着名字和样子他也不知道是什么。

    倒是最后看到了自己比较认识的东西,炒米粉。只是当张信点了一盘炒米粉后又不认识了,米粉又粗又大,像桂林米粉却又没那么软弹,吃起来有点辣,有点咸但又很好吃。于是乎张信让护卫把各种各样的小吃都买了一份,凑出一个大桌子和几个妃子一起吃。

    茶饼、蒸米粑、炒豆粑、萝卜饼、九江小笼包、修水哨子,最后还有一壶庐山云雾茶,这样一顿比张信吃晚饭还香。

    夜宵摊没人喝酒那就不是夜宵摊,随着夜深,附近摊位已经出现了年轻人就着一盘炒粉,喝酒划拳了,一听口音就是淮西子弟,也奇怪淮西人来九江府百年了口音还是没怎么变,不像其他地方语言都被同化了,当然也有没被同化的。(就像云南沐王府那边的人跟九江府的人就能正常对话,这个是现代发现的)

    喝酒不打架那也不是夜宵摊,很快几个年轻后生因为划拳吵到了几桌南昌来的客人,就被客人的护卫打了一顿。后生也不生气只是看了几眼就走了,老板这时候赶紧过来劝:刚才那几个是李家的孙辈,他们叫人去了,你们还不赶快走。

    这几个南昌客人倒是不急:我们都是卫所的怕他作甚,而且我们这二十多个人都带着刀子呢。

    一刻钟后,从河边的三个方向呼啦啦来了很多人,清一色的拿着棍棒。那几个南昌客人也感觉不妙:这得有几百人啊,来者不善走着。

    但这哪里能让他们走,几百人直接就冲出去对着他们打,虽然这些人那都是军户,但这些李家子弟传闻是陈友谅的后人,因为陈友谅当年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性说自己姓李,为了避货改成了陈姓,陈友谅灭亡后其后人、部属也都留下了跟当地原先的李氏族人合并成了现在九江府庞大的李家(根据了解德化县《现在叫柴桑区》那边几个地方现在还叫大房李家、二房李家、后房李家、xxx李家大队、李家门、李家垄)

    随着打架升级一边巡街的差役和官兵也过来劝架,但这些李家子弟哪里管得了这么多,几百人把上百人的差役、兵丁、南昌军户追着打直到追至城门附近被守门守军阻拦才纷纷退去。

    等张信看着车回来的李家子弟时候发现没几个受伤的:戚继光的义乌兵也就这样吧,而且义乌兵只是同乡,而这里是同族。。。。。。。

    第二天张信叫来了李氏族长和知府谢大人说明自己的意思:昨日我见李家子弟们与官兵发生争斗,对方有刀枪都不怕,而且打起来非常有章法,都不是一窝蜂的冲过去乱打,这事。。。。。

    李氏族长:小民李弘德,王爷这么一说我感觉到惭愧呀,李家几房祖宗早年跟随陈友谅打天下,之后又被任命为都城禁军,之后的九江城之战和大明军队那是打的昏天黑地,直到听说陈友谅死了才投降,但老祖们跑明廷报复,于是所有子孙3岁开始就要习武,之后必须参加民壮或者直接去卫所当兵,慢慢有一些人当了军官就回乡正规的训练,加上大家都是五服没出的亲戚,所以虽然是打架,但都是按照军阵去操练的。

    张信:这,我有个不情之请,皇上令我父子镇压飞龙军,我本意在江西招募民壮去对付他们,但看到李家子弟后喜爱的不得了,不知道族长能否让家中子弟来我这参军,未来打完了跟我去日本去南洋或者想留在大明军队都可以。

    李族长:为国效力义不容辞,三日后请王爷去李家祠堂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