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大国建筑 » 第三十九章 莫论“才子佳人”,是为“梁上君子”

第三十九章 莫论“才子佳人”,是为“梁上君子”

    易尘捧着资料,没有回宿舍,而是来到了图书馆复习。

    宿舍是个小社会,自由一直都是里面的议题。

    “能不能别吵了。”

    这个一直都是大学生宿舍常常离不开的矛盾,如果是宿舍六个都打游戏到深夜也还好,这样大家不仅是井水不犯河水,甚至还是深夜五排的好基友,不过就是怕宿舍里有那种很自律的舍友每天都按时规律作息,这压根就会有被打扰的可能。

    如果这两类人都有脾气,那么就跟火药桶一样,一触即发,不过及时都没有脾气,那矛盾本身也在那,大家的心情也还是不好。

    易尘现在每天都十一点前睡觉。

    虽然易尘的宿舍不像别的宿舍玩游戏很嗨,但是这并不代表安静,尤其是大家在画图时候,那呼呼的散热器声音真的是响亮的噪音。

    易尘对舍友们表示理解,但是这不代表自己要一直在这种困境里。

    自己在这么四天完成了十五个单子了,通过单子结算的钱有六百了,但是对于想要提高生活水准却还是远远不够。

    “这等级得赶紧提上去,一成二的占比实在是太少了。”

    如果是三成五的话,自己做了这么多的单子,获得的钱得翻三倍,也就是一千八。

    同时到了青铜段位以后,可供自己接单的水准也会上去,到时候的单子就不止是几百了,青铜段能够接到上千的单子,至于白银的单子金额都到了上万,最后黄金段的,那都是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都有。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高级设计师的一个单子能够完成阶级跨越,这一点倒是和地球设计师的境遇一样。

    当然这种单子的难度,也不会是像目前新人的单子那样简单——画画效果图、或者是改改平面图,而是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各种因素,比如暖通、电气、结构、造价、设备……

    总之并非是没有难度的。

    “以后的事慢慢来吧。”

    易尘已经来到了图书馆,再一次坐在了他那个特别的喜欢呆的室外阅览室的座位。

    这个位置比较绝佳,不仅是在室外拥有新鲜空气,并且还拥有一个绝佳的观景视角,忙累了,可以看看图书馆前方的风景,这对释放脑子的压力格外有效,能够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这是他自己研究出来的学习方式。

    当然他在地球清华系里的那些学霸同学们,都有各自的学习方式,甚至还有一个讲究吐纳呼吸的方法,类似于修炼功法,不过具体的方式和原理,他也没研究清楚。

    他摊开资料,对着资料上的知识就是孜孜不倦的咀嚼起来。

    这门课具体讲解的就是从华夏有文字记载到如今时代的建筑变迁,也不像是被大部分大学生会称之为水课的近现代史,或者是什么主义概论,对于建筑系学生来说学好建筑史对建筑理论研究和建筑设计有着重要的作用。

    毕竟现在的建筑大多建立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而这些理论又是从前人实践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易尘对蓝星的建筑史同样无比向往,这无关考试,哪怕是不考试,他也是会去学习的。

    易尘先是粗略笼统的把资料看完,旋即心里便是有了自己的想法——

    与地球一样,蓝星的华夏建筑史同样是一脉相承。

    易尘发现两个世界的建筑史高度重合,并且华夏这个民族不愧是源远流长的存在,即使是在不同时空,华夏建筑在世界建筑中也是熠熠生辉。

    也许是时空长河中总会有浪花翻起。

    虽然这个世界没有北京故宫、苏州园林、武周明堂等建筑,也没有类似《营造法式》这类总结较全的著作,但蓝星华夏历史上依然出现了属于自己的经典建筑,易尘为之折服。

    遗憾的是,这个世界少了一个能够将华夏建筑史总结完善的人,因为在他看这个资料的时候,发现这个知识自上往下存在断层,也就是说华夏建筑史存在漏洞,没有一个集华夏建筑为一体的大成者。

    “看来国家的建筑水平低于国外也并非和自己没有关系的。”易尘有些怅然,在这个世界,华夏建筑依然是被国外小瞧,甚至有偏激者在国际论坛上,公然宣称,华夏建筑落后于同代国外建筑,那些被国人尊崇的古建筑师根本就是浪得虚名,而现在华夏同样也出不了一名真正的建筑大师!

    这让华夏建筑界一阵苦楚,无数的国人建筑师前仆后继,但始终是基础没有打牢。

    这让易尘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为中国建筑立史,为华夏营造继绝学——梁思成。

    说到梁思成,大家可能不熟悉,但如果提到民国四大才女的林徽因与他那精彩的爱情故事,想必大家就懂了。

    梁思成正是林徽因的另一半,也是开创近代革命先驱梁启超之子,中国当代建筑之父,中国古建筑奠基人,他和他的夫人放弃了荣华富贵和安逸人生,而是选择辛劳一生为中国古建筑的研究和保护贡献力量。

    梁思成早年便立志要建构一部科学意义上的中国建筑史,还为中国建筑史与古代建筑诠释做了基础性的调研工作。当时在那个科技不发达的时代,测绘一个建筑,经常需要中国老建筑师们冒着生命危险登高。

    易尘有些缅怀地球的梁思成、刘敦桢、林徽因、莫宗江等一批中国建筑史界的先驱,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足迹遍布大半华北,考察了数百座古建筑,绘制了2870余幅测绘图,这才有了中国建筑的基础。

    在梁思成的学术生涯中,他参与了无数的古建筑调查和修复工作。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在1937年对五台山的佛光寺进行的调查,这是中国首次发现的唐代木结构建筑,引起了世界轰动。

    这一发现,不仅改变了外国当初看不起中国建筑的局面,也证明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卓越成就,更奠定了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

    易尘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