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真大后期,最后的炎黄文明 » 第113章 实践

第113章 实践

    几日后,皇帝收到了各地皇庄准确情况,当场大发雷霆,命人将汪直和怀恩又打了一顿板子,外加罚了若干俸禄,职位倒是没有降。

    皇帝心中烦闷,照例来到万贵妃宫中。

    万贵妃比成化皇帝大十几岁,脸上精心涂抹的胭脂掩盖不住眼角的鱼尾纹,她凤目含笑道:“陛下不必为了下面奴才的事烦心,实在不行交给能任事的人去做。”

    这话却是汪直偷偷给万贵妃灌输的,其实也是李四有的意思。汪直出身大藤峡的瑶民,自从入宫起就侍候万贵妃,他拍万贵妃马屁堪称得心应手。

    万贵妃自成化皇帝还在潜龙之时,与皇帝相濡相沫感情深厚,对皇帝的心思拿捏到位。

    皇帝略微思索,问道:“洛阳,李四有?”

    万贵妃深知宫中的忌讳,她一个妇人不能干政,只能点到为止:“自是由陛下圣心独断,妾身不过随口说一句。”

    她转头吩咐宫女:“将我亲手煨好的银耳莲子粥端上来。”

    成化皇帝展颜,随后两人一起喝粥,殿中一片温馨。

    远在华阴过小日子的李四有接到皇帝口谕,命他监管各地皇庄。

    口谕由锦衣卫西安府千户马连良代传的,传完口谕,马连良给李四有道喜:“陛下是信得过你的,你复起之时指日可待。”

    “不接。”

    李四有坐在椅上给儿子削水果,一边稳稳削着果皮,一边扬起了眉毛说:“陛下想得真美。皇庄的太监一个不撤,让我空头一个去监管。想屁呢。”

    屋里没外人,马连良听他口出谤君之言也没太在意,问道:“你不想接旨就不接呗。我怎么回话?”

    “就说我身体不好,病了。”

    “这个理由太扯淡。”马连良道,“我往上报:你旧伤复发,正在休养。”

    小冬阳在一边静静地听两个大人说话,听说爹受伤,他插话问道:“爹,你伤在哪里,要紧吗?”

    李四有和马连良相视而笑,李四有将削好的果子塞给儿子。

    “出去玩吧。爹没事。”

    马连良准备告辞,临出门问李四有:“你后边有啥打算,给我通个气呗。”

    李四有虽然信任马连良,但马连良到底是锦衣卫,以前还是赵千乘的嫡系,不能给他吐实话。

    李四有藏了一半,说道:“我想把华阴县的收租模式多推广几个地方,让更多人日子好过一些。”

    马连良点点头,没觉得奇怪,在他心中李四有本来就是这样的人。

    再过三日,飞鸽传书又送来皇帝口谕,皇庄太监撤一半,让李四有带一部分人手去接管皇庄。

    李四有仍然不接旨。

    但他写了封密信,让马连良转呈给皇帝。

    成化皇帝收到密信,首先问:“动过,没有?”

    大太监怀恩小心翼翼接过密信,仔细检查封口,说道:“回圣上,没有开封过。”

    皇帝这才打开看信,先是震怒,接着震惊,继而陷入沉思。

    怀恩偷偷抬头,见皇帝脸色变幻不定,赶紧低下头,不再偷看。

    最后,皇帝将密信丢入火盆烧了。薄薄的信纸化为飞舞跳跃的火苗,皇帝目视火光,眼神幽深。

    李四有在家中第三次接到口谕:命他与洪兴社接管天下皇庄,如洛阳例。

    李四有出门,于华阴城郊召集本地的洪兴社骨干。

    人员毕集,统一的红色制服,腰扎黑带。有2000多人。

    李四有站上高台,目视手下的精锐,心知这几年洪兴社发展太快,里面肯定有许多心思不纯的,但形势发展到如今的地步,顾不上太多了。

    “诸位。”他开口训话,台下鸦雀无声,几千双眼睛望向高台。于是他扬声提气。

    “500多万亩皇庄靠你们接管,担子很重。具体怎么做,社里定好了章程,你们照着办就行。”

    “我只告诉你们一句话:管住手,不要贪,不要贪,不要贪。说三遍!”

    “太监们贪了,才轮到我们洪兴社。我们洪兴社接手皇庄,东厂,西厂,锦衣卫,他们全都瞪大眼睛等着我们犯错。”

    “你们敢贪,倒霉的不光是你们个人,还有你们的家人,还有我李四有,还有我们洪兴社。”

    “你们想在家乡一辈子抬不起头来吗?”

    “管住自己,行不行?行不行?回答我!”

    最后一句,台上的李四有近乎在咆哮。

    吼声在场中回荡,下面许多社员憋得脸通红,也有人不动声色。但最后一问,他们全体必须回答。

    “行!老子堂堂正正做人,老子不贱!”

    “不贪,谁敢贪,老子打死他!”

    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场中的社员热烈表态,李四有也只能满意了。

    “今年秋收,是你们第一次考试。散会!”

    静虚道长是个闲不住的,他跟着李四有来看热闹,等散会后,他忧心忡忡给李四有提醒:“人心难测,这两年洪兴社没以前单纯了,你要当心。”

    “我想不出办法,您有啥高招?”在李四有心中,静虚道长长于务实,堪称道门刘伯温,他指望静虚道长再给他支个高招。

    “我也没办法。”道长感慨,“人少了怎么都好管,人一多起来,洪武皇帝都没招,我们能怎么办?小小的洪兴社好比中原天下,上下几千年,真有治贪的好办法,前人早就想到了。”

    两人一路往玉泉院走,一路唉声叹气,忽然李四有想起了一事。

    “当年守拙老道长教我道理,曾经对我说:先贤一句话就盖过了儒家满车满屋的典籍。”

    “我当时不到10岁,随口抢答:仓廪实而知礼节。”

    “老道长曰:大善!”

    李四有说到这里停下脚步,静虚道长也停下脚步。两人对视,忽然都笑了。

    道长说:“难,极难。”

    李四有说:“儒家做不到,我们道家呢?”

    道长说:“道家唯一有希望做到的,只有我们全真一系,求真功,求真行。但希望渺茫。”

    李四有沉思,忽然笑道:“不管儒家和我们道家有没有希望,佛家肯定不能指望。”

    道长闻言失笑:“那种坐享其成的教义,不提也罢。”继而唱了句古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李四有被道长激发出胸中豪情,大声问道:“这次南下东南海外,道长您亲自去吗?”

    “为何不去?”静虚道长放声大笑,“道门出海第一人,必是我全真一脉,必是我静虚!”

    李四有大喜。

    “道长您亲自去,我最放心。回头我给你个单子,上面是我在东南安排的人手。随您调遣!”

    洪兴社选拔的骨干悄无声息地渗入大明东南西北各处皇庄,教庄子里的孩子们“玉泉院版3000字”,偷偷在当地发展社员,准备在各地扎下根基。

    东厂西厂锦衣卫默默睁大眼睛盯着他们,然而朝廷里的文官们全然不知。皇帝怎么折腾皇庄,只要闹不出命案,关他们屁事。

    成化皇帝这次给李四有放了这么大的产业权力,虽然是被现实逼迫,却也在心中隐约有想法。能一劳永逸治好贪污,这是每一个皇帝的终极梦想。

    先看看今年秋收,洪兴社搞不好,就给它一刀切死吧。不是自家的奴才,不心疼。

    但这个李四有不能再放在华阴县了,必须挪到京城来放在眼皮底下。

    此刻,成化皇帝的心思跟几年前的赵千乘很类似:将坐地虎李四有来个调虎离山。

    随后,一道圣旨飞入华阴:李四有起复,入京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