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汉之帝国中兴 » 第四十七章 朕还要大兴土木!

第四十七章 朕还要大兴土木!

    刘宏笑了笑,说道:“朕就是想着,既然用布做的马镫能变成用铁做的,能让人在马上更稳,那这犁为什么不能像马镫一样被改进?只要能让百姓节省出一分的力气和时间,百姓自然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比如说养鸡,或者是养什么其他的东西,又或者是干一些什么其他的活计。”

    “无论百姓养了什么,又或者是去做什么其他的事情,这些总是能让百姓多赚到几文钱的吧?”

    “多一文钱,百姓的日子就要比没那一文钱更好过。”

    剩下的已经不需要刘宏再往深了说,在场的无论是窦太后还是窦武、陈蕃、胡广三人,随便哪一个都能想到。

    比如说,刘宏所谓的能让百姓节省出一分力气和时间,更深层次的意思是节省出一分粮食。

    多一文钱比没那一文钱更好过,更深层的意思则是商贾们能赚到更多的钱,而朝廷也能从商贾那里收到更多的税。

    都是些千年的狐狸,话不用说的太透。

    但是吧,能够听懂是一回事儿,让窦武和陈蕃、胡广接受却是另外一回事。

    众所周知,自从孝武皇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就成了千年不易的显学。

    但是,这个所谓的“显学”,也仅仅只是显在了表面。

    随便哪朝哪代,基本上都是奉行“儒皮法骨”的玩法,历经千年而不易。

    关键是这个所谓的“法骨”也不是真正的法家精髓。

    法家的核心思想是富国强兵、以法治国,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而历朝历代所信奉的“法骨”,却是实打实的法家糟粕。

    愚民!

    疲民!

    辱民!

    弱民!

    贫民!

    他们信奉的是《商君书》里“以善民治奸民,国削至乱;以奸民治善民,国治至强”的理论,信奉“民强国弱,民弱国强。治国之道,首在弱民”,秦灭六国之后收天下之兵于咸阳,铸十二金人,为的就是弱民。

    所谓贫民,则是要让百姓在贫困线上挣扎,使百姓“家无积粟”,因为商鞅认为,“家有余食,则逸于岁”,百姓在贫困线挣扎,为了生计就只有开垦更多的耕地,自然也就没空去想东想西,只能老老实实的耕种。

    历朝历代所信奉遵从的“儒皮法骨”,本质就是用儒家仁德的外衣去包裹法家的“驭民五术”。

    大汉自然也不例外。

    虽说大汉在太祖高皇帝刘邦“与民约法三章”,表示除了“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之外,秦朝的繁律苛法均可全部废除,可是实际上的结果却是“汉承秦制”。

    残暴无缘的大秦律改掉几个字,摇身一变就成了宽松仁德的大汉律。

    本质上其实还是那套东西。

    现在刘宏忽然提出来要改进农民,要让百姓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更多的事情,赚更多的钱,甚至隐隐有鼓励小手工业、小工商业发展的意思,窦武和陈蕃、胡广自然不太容易接受。

    说白了吧,“天下大同”是理想,是所有清流名士的白月光,朱砂痣,窦武等人愿意为了理想而努力。

    但是当理想照进现实的那一刻,白月光就变成了米饭粒,朱砂痣也变成了蚊子血。

    之前还因为刘宏那一番“朕有一个梦想”的演讲而激动的窦武等人,这会儿就再也激动不起来了。

    窦武悄然和胡广对视一眼,正在琢磨着该怎么劝说刘宏放弃这个颇为“离经叛道”的想法时,却听刘宏又笑着说道:“另外,朕还打算大兴土木。”

    听到大兴土木这四个字,窦太后不禁眉头微皱,窦武和胡广、陈蕃也是心中一惊。

    国库本身就紧张,接下来还有那么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事情要花钱,天子居然还要大兴土木?

    窦武直接开口说道:“陛下……”

    刘宏却摆了摆手,示意窦武先不要劝谏。

    “大将军放心,朕不是打算修宫殿。”

    刘宏笑着说道:“朕现在身为天子,每天都能吃饱、穿暖,对比那些连饭都吃不饱的穷苦百姓而言,朕的日子已经够好了。”

    窦武向着刘宏拜道:“陛下仁德爱民,每餐竟只有一菜,实是臣等罪过。”

    胡广和陈蕃也跟着拜道:“陛下仁德!”

    刘宏再次笑着摆了摆手,说道:“百姓吃不饱,朕又怎么敢吃得好?朕每餐只一菜,便是要提醒自己,只要天下还有百姓不能吃饱穿暖,朕这个天子就不能追求享乐,自然更不可能去修什么宫殿。”

    毕竟大汉时期还没有炒菜这一说法,辣椒、孜然、胡椒之类的香料也还没有传入,口舌方面实在是没什么好追求的。

    至于美色……踏马一个十二岁的小屁孩儿又能追求个锤子!

    刘宏又接着说道:“朕所谓的大兴土木,是朕想要让天下各郡县都开始修桥铺路,只不过不征发徭役,而是招募百姓做工。”

    “一则是方便百姓交通往来,二则也是能方便财货流通。更紧要的,还是要给百姓们找些事情来做,让他们能有个赚钱的门路。”

    窦武和陈蕃、胡广都听懂了。

    重点在于给百姓们找些事情来做,不在于让他们有个赚钱的门路。

    也就是说,天子在提出要让人想办法改进农具,减轻百姓耕种负担时,就已经想好了要怎么继续“疲民”。

    关键是谁都挑不出什么毛病。

    首先,让人想办法改进农具,这是大大的善政。

    其次,不征发徭役,给百姓发工钱,这更是大大的仁政。

    任谁听了去,都得竖起大拇指夸赞天子仁德,而不会往“疲民”这两个字上想。

    黑,实在是太踏马黑了!

    正当窦武三人在心里暗自吐槽时,刘宏却又接着说道:“当然,考虑到国库空虚的问题,也考虑到百姓耕种的问题,总不可能整个大汉全都开始大兴土木,所以每个郡县都要做好规划,今年修哪座桥、哪条路,明年修哪座桥、哪条路。”

    窦武三人再次被惊到了。

    听天子这意思,是打算要常年累月的大兴土木?

    那么问题来了。

    钱呢?

    年年大兴土木,年年都得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