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汉之帝国中兴 » 第二十八章 要学就学孝文皇帝

第二十八章 要学就学孝文皇帝

    一路上,刘宏曾无数次设想过跟窦后见面的场景,也曾无数次设想过窦太后的态度。

    但是刘宏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窦太后居然早早的就等在长乐宫外,而且一见到刘宏,便笑着说道:“天子不在厚德殿里安歇,怎么跑我这儿来了?”

    没有横眉怒目,没有严阵以待,没有什么皮笑肉不笑,也没有什么阴阳怪气,反而给人一种很是亲切的感觉。

    刘宏赶忙整肃衣冠,向着窦太后拜道:“儿臣宏,见过阿母。”

    窦太后笑了笑,上前扶起刘宏,引着刘宏往长乐宫内走去。

    一进到长乐宫,窦太后便拉着刘宏坐下,又对随侍在身边的宫女吩咐道:“快去拿些糕点和干果来,再让人去准备些姜汤。”

    待宫女领命而去,窦太后又笑着对刘宏说道:“眼下天寒地冻的,天子又一路奔波,先吃些糕点干果垫一垫,再喝碗姜汤暖暖身子。”

    刘宏被窦太后这番做态搞得有些懵,回过神来后赶忙躬身作揖,向着窦太后拜道:“谢阿母。”

    窦太后再次笑了笑,上下打量刘宏一番后说道:“天子聪慧英武,这大汉朝交到天子手里,我也算对得起大汉历代先帝了。”

    刘宏心中一凛,赶忙答道:“儿子尚且年幼,还要多多倚仗阿母指点。”

    窦太后没有接茬,反而直接转移了话题:“明日便是登基大典,天子可在登基大典时下一道诏书,不知天子心里可有什么想法?”

    被窦太后这么一问,刘宏心里的疑惑顿时变得更重了。

    先是在长乐宫外迎着自己,就好像真是一个操心自己儿子的老母亲一般,接着又是准备糕点干果,甚至还说什么把大汉朝交在自己手里,然后又说自己明天能下一道诏书?

    窦太后真就是这么好心善良?可她杀起孝桓皇帝的那些贵人来也丝毫没有手软!

    还是说窦太后真就丝毫都不在乎权利?可历史书上不是说她在后宫任命了一堆女尚书来着?

    又或者是,她是替窦武问大将军的事情?

    心里胡乱琢磨一番,刘宏便斟酌着答道:“儿臣打算明日先册封槐里侯为大将军,同时也要拜陈蕃为太傅,再由大将军和胡司徒参与总领尚书事。”

    刘宏寻思着不管你是关心窦武的大将军位置,还是真的希望大汉朝能有一个英明神武的天子,这个回答总能让你满意吧?

    然而让刘宏意外的是,窦太后居然微微摇头:“是否册封槐里侯为大将军,这事儿不急在一时。是否要拜陈蕃为太傅,这事儿也同样不急在一时。至于由大将军和胡司徒共同总领尚书事,这事儿更是要仔细斟酌才是。”

    刘宏心里越发懵逼,表面上却装出一副好奇的样子,问道:“这是为何?还请阿母指点。”

    窦太后笑了笑,并没有直接回答刘宏的问题,反而在宫女端来糕点干果和姜汤后对一众宫女、太监们吩咐道:“都下去吧,朕有些话,要单独和天子说。”

    待一众宫女、太监都退出殿外,窦太后先是拿起糕点掰开,自个儿吃了一块,另一块递到刘宏手中,紧接着又盛了一小碗姜汤喝下,然后才笑着对刘宏说道:“天子先吃些东西,暖暖身子。”

    这下子,刘宏算是彻底懵逼了。

    窦太后掰开糕点先吃,盛出姜汤先喝,这并不是窦太后为了突出自己的地位而先于刘宏享用,反而是为了证明这些东西的安全,是为了让刘宏放心。

    再结合窦太后刚刚的一番做派,还有之前窦太后派黄门告诉自己,允许自己在高邑招募五十名良家子并且安排进羽林宿卫的事儿,刘宏的心里也不禁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没。

    刘宏心里想着,手上却是直接从窦太后手中接过糕点,大口大口吃了起来。

    窦太后笑了笑,待刘宏吃完之后才慢慢说道:“明日的登基诏书,天子只需要记住一点,一定要赦免党人,而且不仅仅只是赦免党人,同时还要挑几个德行好的任用,剩下的无论天子想要册封谁,还是想要作用谁,其实都不打紧。”

    “除此之外,便是要下诏免赋,与民生息,这也是让天下万民知道天子仁德。”

    想了想,窦太后又补充了一句:“还有,宦官制度古已有之,虽然有许多宦官行事悖逆猖狂,但是也有许多宦官恪谨忠贞,有罪者当诛,无罪者自然要放过,万不能一概而论。”

    刘宏此时已经越发肯定自己的猜测。

    窦太后是个聪明人,她看重的是江山社稷,或者说她看中的是她的太后之位。

    而窦太后的这一番话虽然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却蕴含着深深的政治智慧。

    赦免党人,无疑是要平息朝廷内外的纷争,稳定政权;不偏袒任何一方,也是要保持朝堂的平衡,避免权力过于集中。

    下诏免赋,这就更重要了。

    这是替自己收买民心!

    而对待宦官的态度,则是在告诫自己要明辨是非,不能因为一些宦官的过错,就否定所有的宦官,这对于维护皇宫内部的稳定也同样很重要。

    “阿母教诲的是,儿臣记下了。”刘宏恭敬地回答。

    窦太后满意地点点头,又嘱咐道:“还有,段颎上书要征讨先零东羌,待登基大典之后,群臣必然会重提此事,到时天子一定要答允下来。”

    略微顿了顿,窦太后又补充了几句:“我这里还有一些钱财,到时候你便赏给段颎以及征羌的将士。”

    刘宏心中一暖,拒绝道:“儿臣这里也有一些钱财,阿母手里的钱物便先留着,若儿臣手中的钱财不够用了,再问阿母支取,可好?”

    窦太后摇了摇头,笑道:“大军开拔,所需资费何止万万?且不说这一路人上吃马嚼,就是每人一件冬衣,所需要的钱财也不止千万之数。”

    “更何况,你从河间带来的那些钱财还另有他用,若是都赏给征羌将士,于你来说也不甚方便。”

    刘宏嗯了一声,答道:“是,儿臣记下了。”

    窦太后再次笑了笑,说道:“既如此,那天子就早些回去歇息。”

    刘宏起身行礼,拜道:“是,儿臣告退。”

    窦太后起身,一边引着刘宏往长乐宫门走,一边压低了声音,说道:“要学就学孝文皇帝,莫要学先帝,更不可学质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