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汉之帝国中兴 » 第十二章 不气盛还叫什么年轻人!

第十二章 不气盛还叫什么年轻人!

    刘宏也不禁有些意动。

    正如刘鯈所言,曹节和董宠借来的粮食,跟刘宏亲自去借来的粮食,那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前者是常侍和国舅奉未来天子之命去借粮,后者是刘宏这个未来天子心系百姓而亲自出面借粮,所起到的效果、所能造成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

    正所谓心动不如行动,刘宏只是稍微一琢磨便豁然起身,对刘鯈和刘冲吩咐道:“走,寡人亲自去借粮食!”

    刘鯈却微微躬身,拦住了刘宏:“敢问君侯,此番借粮是打算文借?还是武借?”

    文借还是武借?

    刘宏微微一怔,随即便明白了刘鯈的意思。

    所谓文借,就是跟那些地主豪强们好说好商量,用讲道理、摆事实、承诺好处的法子慢慢劝说,让那些地主豪强们们心甘情愿的把粮食借出来。

    所谓武借,自然就是带着羽林宿卫找上门,用羽林宿卫手里的刀枪跟那些地主豪强们讲道理,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把粮食借出来。

    两种方法在操作过程当中略有不同,最后的结果殊途同归。

    要是从个人的喜好上来说,刘宏肯定是喜欢武借,毕竟文借太麻烦,而且还不一定能借到。

    最主要的是,文借来的粮食大概率是要还的,而武借来的粮食根本不用还,这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操作起来的难度也完全不同。

    但是吧,刘宏现在还处于上雒的路上,在没有完成登基大典之前只能算是未来的天子,要是武借的事情传出去……

    刘宏微微皱眉,问道:“寡人尚未御极,现在就能武借?”

    刘鯈没有直接回答刘宏的问题,反而笑着问道:“君侯可知,孝景皇帝年少之时,曾用棋盘砸死吴王太子?”

    刘宏微微点头:“寡人自然知晓。”

    棋盘砸太子这事儿在整个大汉朝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哪怕是过了几百年,东汉的老百姓依旧对此津津乐道。

    具体情况是这样儿的:当时是汉文帝刘恒在位,吴王刘濞派儿子刘贤入京朝觐。

    然后,当时还是太子的孝景皇帝刘启,在和吴王刘濞的儿子刘贤下棋的时候发生冲突,史书记载是因为刘贤“不恭”,所以刘启才会用棋盘砸死刘贤。

    《史记》吴王濞列传: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师傅皆楚人,轻悍,又素骄,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

    大概意思就是因为吴王太子刘贤和他师傅都是楚人,就是那个“我蛮夷也”的楚地之人,不通礼数,在跟皇太子刘启下棋的时候和太子争论,不敬太子,所以被砸死了也活该。

    具体的过程和真相不得而知,反正事儿是这么传的,史书是这么写的,最后的结果就是刘贤白死。

    现在刘鯈忽然提起孝景皇帝当年的“英雄事迹”,自然也是有其用意。

    刘鯈笑着说道:“君侯既然知晓孝景皇帝当年故事,自然也该知晓,太祖高皇帝当年是个浪荡子,孝惠皇帝为给赵王报仇,曾使人腰斩力士,孝武皇帝当年时常微服出宫游玩,更是被人告到官府。”

    这话其实就是在劝说刘宏——瞧瞧咱们老刘家的天子,太祖高皇帝当年就是个不务正业的老流氓,就连素来以老实善良著称的孝惠皇帝刘盈,都曾为了给赵王刘如意报仇,而背着吕后派人腰斩暗害刘如意的力士,孝景皇帝刘启当年用棋盘砸死吴王太子刘贤,孝武皇帝就更不用说,微服出宫游玩打猎踏坏百姓庄稼,被人告到官府也不是一次两次。

    所以,像武借这种出格的事儿你就尽管放心大胆的干,区区几个豪强地主而已,就算这事儿传出去了,老百姓也只会认为你不愧是老刘家的天子。

    刘宏觉得这事儿靠谱。

    就像是穿越大明当皇帝必须得有个副业爱好一样,穿越成大汉皇帝要是不干几件出格的事情,还好意思说是老刘家的天子?

    说白了就是年轻人就得有年轻人的气势——不气盛还叫什么年轻人!

    至于说太后和大将军以及满朝文武怎么看……

    老子好不容易穿越一回,不愿意看就把眼睛闭上!

    心中打定主意,刘宏当即便对刘鯈和刘冲吩咐道:“走,随寡人去借粮!”

    ……

    “借粮,借粮,那粮食是那么好借的?”

    当刘宏带着刘鯈和刘宏出发之时,董宠和曹节已经在第一家豪强地主那里碰了个钉子。

    董宠一边左右打量着道路两边,一边小声嘟囔着:“再说了,就算借来粮食,难道就不用还了?”

    曹节其实不太想搭理董宠。

    太蠢了。

    古往今来,就没见过几个像董宠这么蠢的国舅爷!

    还踏马粮食不好借?

    这不是纯纯的废话么,要是粮食好借,国家还用得着派咱们俩个借粮?

    再说了,要是轻易就把粮食借回去,国家还怎么在百姓面前竖立起爱民如子、心忧百姓的形象?

    只是碍于董宠的国舅身份,曹节又不能完全不搭理他。

    略一沉吟,曹节便开口说道:“国舅爷且放宽心便是,一家不借,总不能家家都不借,总会有明事理、知进退的地主豪强。”

    董宠哼了一声道:“放宽心?我的好常侍,那不是一人两人需要的口粮,是好几个村子,几百户甚至上千户人家,上千甚至好几千人需要的口粮,你得有多少个明事理、知进退的地主豪强才能借到这许多粮食?要是家家都不借,难道常侍还能强抢不成?”

    曹节微微摇头:“强抢自然是不可能强抢的,但是国舅爷依旧可以放宽心。

    董宠再次哼一声,正打算说些什么,却听得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

    董宠和曹节两人勒停战马,遥遥望见远处疾驰而来的红翎之后,曹节便笑了起来:“这不,好借粮食的来了。”

    董宠微微一怔:“好借粮食的来了?你是说君侯亲自出面?”

    曹节嘿的笑了一声,说道:“君侯是要上雒登基的天子,如何能亲自出面去跟那些个地主豪强借粮?某说的好借粮食,是羽林宿卫!”

    两人正说话间,刘宏已经带着刘鯈和刘冲等人疾驰而来。

    “走,随寡人去借粮!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