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亡明 » 第23章 大衢山新岛主

第23章 大衢山新岛主

    “1、2、3、...6,一排6个”

    “1、2、3、4,一层4排”

    “每层24个银锭,每箱3层,一箱合72个银锭”

    “每个银锭50两,一箱合3600两”

    “1、2、3...11、12...33、34,共34箱”

    “3600乘以34,总计122400两”

    陈诏蹲着趴在一把鸡翅木座椅上,借着微弱的蜡烛光,一边碎碎念一边用毛笔在纸上写字,花了将近两刻钟,终于将书房密室里的银锭统计完。

    三十个漆着朱色的大木箱子,贴着密室的三面墙,叠成三层整齐的堆在一起。

    这些银锭都是林老七模仿官银锭的样式私铸出来的,每锭五十两,一箱银锭的重量就有二百六十斤。

    陈诏将上层的箱子挨个打开,全是装的满满,下层的箱子应该也是满的。

    统计结束后,陈诏将纸叠好放进衣袖口袋里,拿起蜡烛站了起来。

    环视了一圈这间密室,不过七八平米的样子,在靠门口的角落还有一个小书柜,上下摆放着二十多件珊瑚、青花瓷、玉雕器等珍贵奢侈品。

    陈诏注意到其中有一个朱漆小方奁,好奇的打开一看,竟然是装大珍珠的。

    数了一下有六颗,蜡烛光下看起来泛着金色,陈诏用手指头比了比,大概和无名指一节指头差不多大。

    珍珠在古代是比较稀有的,全靠人工潜水开采,越大越珍贵。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里,将珍珠分为九品,最高等名大品,尺寸有五分至一寸五分;次一等光彩微似镀金名珰珠;珰珠之次名走珠;走珠之次名滑珠;滑珠之次为螺蚵珠;螺蚵珠之次为官雨珠;官雨珠之次为税珠;税珠之次为葱珠;幼珠如粱粟,常珠如豌豆。

    陈诏盖上小方奁放回原位,扫视了一番奢侈品和堆着的大木箱,深深吐了口气,走出密室。

    ...

    大衢山岛的控制比陈诏想象中更顺利。

    林老七带走了绝大部分青壮,岛上除了一些只会打渔的渔民,就剩下妇孺老幼了。

    于是在第三天,陈诏就解除了岛上的戒严,蛮牛兵还是照常巡逻,从嵊泗岛死里逃生的俘虏们,回家之后还算老实。

    五百余名水兵,全都按照蛮牛营的模式,签了承诺书,造了兵册,陈诏基本可以掌握住这些人,接下来就是对这些新水兵的军训。

    林老七的小金库已经被陈诏挖完,除了第一天晚上在书房密室里找到的十二万多两银锭,第二天又从林宅后院花园里找到一个地窖,同样的朱漆大木箱,整整埋了二十箱,合计七万二千两白银。

    林老七的外宅两个小妾也已控制,陈诏带着青卫旗上门的时候,都知道了林老七的遭遇,见到陈诏反而不哭不闹,其中一个还恳求陈诏收留,愿意侍奉将军啥啥的...

    陈诏作为一个正常的青年男性,自然是严正拒绝的,太有伤风化,岂有此理。

    于是强行将两个小妾的小金库也给挖了,合计二万余两,林老七玩女人还真是下血本。

    陈诏也不能赶尽杀绝,她们并未犯什么罪,对陈诏更没有什么威胁,依照安抚原则,每个人给留了一百两银子,让她们老实在家呆着,不许乱跑,等待下一步处理。

    而林老七的家眷就比较让陈诏头疼,除了两个十岁左右的小儿子,其余都是女眷,直接砍了太简单粗暴,更不能放了他们,还真有点棘手。

    陈诏只好将九口人继续囚禁在宅子的祖堂里,安排一班蛮牛兵守着,原来的十多个家仆都被陈诏继续招用,专门负责做饭。

    林宅就被陈诏征用了,改为蛮牛营驻地,厢房很多,蛮牛兵全住里面都够用。

    自此,对大衢山岛的接盘,算是初步成功了。

    陈诏将所有抄家所得的银子和珍宝都集中起来,封箱存放在书房里,总计二十一万五千余两,一波肥。

    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毛雄的预估,他低估了林老七对大衢山岛民的压榨,手下那些水兵月饷只给二两银子。

    这海上讨生活随时可能丢命,二两月饷只是大明丘八的水平,用这点工资想让水兵卖命,还是少了点。

    于是陈诏在嵊泗岛收服他们的时候,就将月饷加到三两,以后出海作战,还得有赏银和战功赏,不然谁给你卖命啊。

    隔壁郑芝龙,可比陈诏大方过了,凡是海上遇到渔民穷人,一律撒银子收买,为他提供消息,闽粤沿海老百姓全是他的眼线。

    手下水兵将士,出海作战每人十两赏银,击毁或俘虏一艘敌船更是百两银子起步。

    海贸利润至少100%,给水兵发的那点月饷,太微不足道了。

    大衢山的第五天。

    陈诏今日将所有蛮牛兵都召集到林宅,准备对五百余水兵进行首次整训。

    时间已经到了十二月,浙海的冬天也是非常寒冷,海贸活动都已停止,跑日本大明航线的海商海盗们也需要猫冬。

    陈诏看着眼前的五十蛮牛兵,都穿着厚厚的棉衣,颜色不尽相同。

    “童山,人都到齐了吗?”陈诏看向身边的童山,目前在岛上由他协助陈诏管理五个旗。

    “回领兵话,都已到齐。”童山声音浑厚,嘴里吐着热气说道。

    在林宅前院大花园里,陈诏要给蛮牛兵下达冬季练兵任务。

    “诸位同袍!”

    “咱们自打月初从应天府来到这浙海,快有一个月了。”

    “蛮牛营只短短一、两个月的练兵,就能走上战场,五十人仅用了不到十分钟,就击溃了林老七的海寇。”

    “诸位都是好样的!没有辜负本领兵的苦心,也对得起你们自己的辛苦训练。”

    “下面我讲两三个事情,都听仔细了。”陈诏清了清嗓子。

    “第一,咱们初到这大衢山岛,人生地不熟,各位一定要严守军规,不得扰民、不得侵占岛民财物、不得犯大明律。但有发现,军法处置。”

    “此岛已是咱们的地盘,咱们现在不是客,而是主。所有岛民都是兄弟姐妹,各位定要牢记这一点。”

    “都听明白了没有?”

    “诺!”

    “很好!第二个事,从明日起,召集所有五百水兵,由你们带领,进行冬季练兵,办法还是和牛头寨一样。”

    “这些水兵以往是海寇,难免有些匪气,不服管教之徒,本领兵要求你们以身作则,让那群新兵懂得什么叫纪律。”

    “具体的练兵章程,童旗长会告知你们。”

    “第三个事,从下个月起,所有蛮牛兵月饷增加到三两,按月足额发放,每三天加一顿肉食。”

    “希望诸位能对得起本领兵给你们发的饷银。严守军法规矩,不堕我蛮牛营的声誉。”

    “诺!”众人面露喜色,加工资效果显著。

    陈诏看着这些蛮牛兵,年龄基本都没有陈诏大,当初招揽的时候刻意选择青年人,思想相对单纯,没有沾染什么坏习气,也更容易洗脑。

    陈诏准备接下来好好摸底这岛上的四千多岛民,尽可能的将青壮、渔民招揽为水兵,不需要他们打渔为生了,陈诏发的起军饷。

    组建舟山舰队迫在眉睫,水兵越多越好,大的战船可能缺,但小型渔船却很多。

    现阶段,就是玩人海战术,海战时派一大群小渔船往前冲,火攻才是当下最有效的克敌法宝。

    “就讲这么多,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