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越古代不当太子 » 第101章 孔明灯和飞艇

第101章 孔明灯和飞艇

    刘温珏很快在纸张上绘制了一个孔明灯的图纸,他说道:“首先,关于重力你应该有所了解吧?”

    王青松回答道:“是的,只要在这地球上,任何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影响。”

    “很好,既然了解重力,那也该知道重力基本上是一个定量。只要我们给一个物体提供一个向上并且大于重力的力,那么这个物体就可以暂时脱离重力的影响。

    能理解吗?”

    王青松思索了一番说道:“明白了,孔明灯能升空,是因为它很轻,再就是蜡烛燃烧升腾的热气提供了向上的力,是这样吗?”

    “不算对。”

    刘温珏解释道:“要了解这其中的原理,还需要了解什么是密度。”

    目前刘温珏出的教材只有七年级的,而密度是在八年级才教。

    他继续说道:“首先一点,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密度。第二,密度就是指每立方米的物体的质量,所以和体积大小无关。铁球不管大小,会同一时间落地,就是因为它们的密度是一样的。

    你想一下,是不是金块比同样大小的铁要重?”

    “原来是这样,那每种物体的密度,我们能测出来吗?”

    “把水的密度设置为1,我们只需要把物体放进水池里,看看它能排出多少水,就能测算出物体的密度。”

    “妙啊!等这个发电机做出来了,我就动手测试那些东西,做成一本书。”

    刘温珏赞赏地点头,常见密度表,有搞头。

    他说道:“说回孔明灯,我再举一个例子,把一斤油和一斤水混合在一起,放置一段时间,会发生什么?”

    “水的上面会有一层油。”

    “没错,油不溶于水,而且油的密度比水低,所以油会浮在水面上。像是木头基本上会浮在水面,但是有些木头会直接沉入水中,这也是因为它们的密度不同。

    当你了解了这个,再回头看孔明灯,你能想到什么?”

    王青松看着孔明灯的图纸,开始思索起来,刘温珏慢条斯理地喝着茶水。

    前段时间,他把炒茶技术拿了出来,厨娘早就学会炒茶技术了,现在他喝的,那都是回味醇香的茶。

    教育学生,特别是聪明的学生,你必须让他们主动去思考,这样才能更好地教学。

    王青松好一会儿才说道:“应该是和密度有关系吧?但是我也不知道到底是哪里有问题。”

    刘温珏提示道:“空气也是有密度的。”

    “空气,也有密度?”

    王青松立马思考了起来,小環也是愁眉不展,她在旁边听了半天,也在努力地思考。

    很快,王青松说道:“大王,是不是因为孔明灯里的空气密度变小了?”

    “没错,确实是这样。”

    刘温珏一开始就讲了一大堆关于密度的定义,显然孔明灯的飞行原理一定是和密度有关。王青松想了半天,最后觉得应该是和空气密度有关。

    刘温珏吩咐道:“小環,去端盆水来。”

    很快,小環端了一盆水进来,在刘温珏的示意下放在了桌子上。

    刘温珏将一个茶杯放进了水盆里,茶杯在水里晃晃荡荡的,漂浮着。他将茶杯按进水里,沉了下去。

    刘温珏说道:“你们看,这孔明灯的大小是固定的。它里面的空气和外面的空气一样多,就像是装满水的茶杯一样,放进水里直接沉底。

    但是我们将茶杯里的水倒干净,那么它就可以浮在水面上了。”

    刘温珏将茶杯捡起来,让它浮在水上。

    他说道:“蜡烛燃烧后,会产生热气。根据热胀冷缩原理,孔明灯里的空气遇热膨胀,将其他空气挤了出去,造成了孔明灯里的空气密度变低,因此飞了起来。

    这么说,你们能明白吗?”

    “原来如此,我懂了!”

    王青松有些兴奋,他很后悔,之前怎么没有跟着刘温珏上课。他可是记得孔慧元那家伙跟着听课听了很久。

    刘温珏看向小環,小環摇头道:“大王,奴婢只知道,烧蜡烛,发热,升空。奴婢是不是太笨了?”

    “没关系,不懂就不懂了。这些东西并不适合每个人,不深入研究的话,了解个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刘温珏又对王青松说道:“我们只做一个大一点的孔明灯,用牛皮缝制,烧蜂窝煤,应该足够把铸铁块送上天。

    而且用这样的方法,人也安全,只要在下雨之前,把孔明灯用绳子绑在树上,然后远远地看着就行了。”

    王青松心满意足地记了笔记,他忽然问道:“大王,如果我们做的孔明灯足够大,是不是可以把人送到天上去?”

    “确实是可以的,但是不实用。等以后技术上来了,我们直接制造飞艇。”

    刘温珏在纸上画了一个飞艇的图纸,随口说到:“原理很简单,就是在上面的这个气囊里,装满比空气密度低的气体,就可以进行飞行。我们目前缺少的技术,就是方便快捷收集这种气体的技术。”

    王青松却问道:“也就是说,花大力气,我们也是能做出来的?”

    “你说的对,但是用处不大。”

    王青松劝说道:“大王,还有十余日就是国庆,何不做出一台小型的,可以载人的飞艇出来呢。

    这飞艇要是能做出来,我可以说,大王的声望将如日中天。那些异族也将会惶恐不安,一举多得。”

    刘温珏开始思考起来,一般来说,飞艇所使用的气体不是氢气就是氦气。但是氦气目前无法收集,倒是氢气勉强可以做到。

    用铝,氢氧化钠,和水,就可以制备出氢气。

    但是该如何收集氢气呢?

    刘温珏翻开无字天书,上面有记载世界第一架飞艇的气囊是由棉布做成。他思来想去,觉得要不直接用棉布做气囊,做出氢气之后直接充入气囊算了。

    “好像也不是不行。”

    王青松好奇地看向被翻开的无字天书,但书本空白一片,他什么也看不到。

    刘温珏将制备氢气和棉布气囊的技术写在纸上,吩咐到:“氢气和气囊由你来做,我来负责飞艇的骨架。”

    反正他只需要能带几个人飞,载重能力有个齐柏林飞艇的十分之一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