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越古代不当太子 » 第79章 盲人摸象

第79章 盲人摸象

    刘温珏老神在在地说道:“所以了,除去个别当官就是为了发财的人,其他的官员一开始并不是想捞钱的。”

    皇帝拍着桌子骂道:“大娃,你怎么能为贪官说情?”

    “我这是在分析具体原因,我们找到了根源所在,才能对症下药。”

    刘温珏问道:“大汉现在还是实行孝廉制,当官主要是靠举荐。这东西多半是靠人脉,也给了五姓七望收拢人心的便利。

    所以科举必须推广下去,给平民百姓一个机会。”

    皇帝摆手道:“在做了,在做了。”

    刘温珏继续说道:“假如,你是一个寒窗苦读十年的读书人,家人为了供养你读书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父母苍老,妻子瘦弱。

    你被人举荐当了一地县令,然而每天县令的事务让你无从下手。你所读的那些圣贤书并不能让你处理好百姓纠纷,强人盗贼,同事关系。

    就在这个时候,你的父母生病了,但是你连药钱都拿不出来。而当地富商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给你送了点小礼,说是敬仰你的孝心不图回报。

    问,之后会发生什么?”

    皇帝等人已经皱起了眉头开始思考,其实大家都想得出结果。很多东西就是有一就有二的,比如这个县令,今后必然是不知不觉就被富商拉上了贼船,两人做些不正经的勾当。

    皇帝骂道:“那是他不够坚守本心,枉读圣贤书。”

    刘温珏叹气道:“这就是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儒家不受待见的原因。你总是希望身居高位的人用道德约束自己,这可能吗?

    特别是爹你身为皇帝,掌握天下人生杀大权,你能有什么道德?”

    皇帝吹胡子瞪眼:“你个逆子,你说什么!”

    刘温珏根本没在怕的:“纵观历史,季汉之前的几十个皇帝,明君无不是心狠手辣之辈。如果有道德,爹你怎么会登基的?”

    皇帝那是脸色漆黑无比,虽然刘温珏说的没错,但就是气啊!

    刘温珏说道:“行了,哪个皇帝是正经从小学儒家的?武帝之前就不说了,武帝之后呢,那宣帝从小在监狱长大,登基后如何?

    再说宣帝之子元帝,柔仁好儒,宣帝更是直言‘乱我家者,太子也’这样的话来,他的能力可想而知。

    爹,我说实话吧,你让大儒来教导皇子没有问题。问题是你不能只教儒术,这种皇帝登基了有什么用?

    反观光武帝,昭烈帝,德元帝,有谁是正经家族出生,还靠儒家打天下的?

    如何当皇帝,只有皇帝才有资格有能力教,你让儒生教皇子怎么当皇帝,这能教吗,教不了,没那个能力知道吧!你李纲什么的都在教皇子,他手底下的太子都死了两个了,什么原因爹你不知道吗!”

    刘温珏这话是震耳欲聋,直接把皇帝等人干懵了,周围的下人更是一个个缩起了脖子,当起了鸵鸟。

    皇帝的鼻子像是老牛一样哼哧哼哧地喘气,好一会儿才泄了劲叹息起来。

    刘温珏说道:“我讲个故事吧,古宋国有一个君王有一天得到了下面人敬献的大象。他找来了几个盲人用手去摸大象,然后让他们描述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有的人说大象是长长的弯曲竹子,有人说大象是很大很大的蒲扇,有人说大象是石臼,有人说大象是水缸。

    你们觉得,每个盲人看到的大象都不一样,是因为什么?”

    众人都开始思索起来,刘温瑜说道:“大哥,我懂你的意思了,盲人看不见大象,只能靠自己的手摸来认知大象。

    所以,他们摸到的地方只是大象身上的一个部位,描述的和大象根本就是两回事。”

    刘温珏说道:“没错,盲人摸象就是这样的。同时,它还有一个意思,那就是每个人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样,那么目的和结果都是不一样的。

    我管这叫,屁股决定脑袋,脑袋决定屁股。”

    皇帝一脸嫌弃,这话怎么听起来那么难听呢。

    刘温珏解释到:“儒家大臣的屁股,决定了儒家大臣只会制定让儒家地位更巩固的政策。而皇帝,要做的是平衡各方势力,削弱下面的权利,让自己掌握更多的权利。

    所以皇帝和臣子或者具体说是皇帝和丞相只见有相同的目的,也有最根本的利益冲突,这都是因为他们坐的位置也就是屁股不一样。”

    皇帝骂道:“屁话,你三叔跟朕是一条心!”

    刘温珏伸出手指:“吕不韦,霍光,王莽,曹操……”

    看到皇帝不耐烦了,刘温珏说道:“总之一句话,能教出一个合格皇帝的,只有皇帝。因为他们坐的位置是一样的,但是矛盾的是,国家需要太子,但是皇帝又不希望太子过强,否则会威胁自己的地位。

    所以啊,老爹,该退休退休,你不退下去,只能逼太子造反。历史上除了那些比皇帝差太多的太子,其他任何一个只要是能力很强的太子,基本上都会想要造反的。”

    皇帝显然是不想在这个问题进行过多讨论,于是说道:“还是说回县令的事吧。”

    刘温珏耸肩:“行啊,县令也是一样的,他坐在县令的位置上,你们认为他心里的想法是什么?”

    平安说道:“当然是造福一方,然后做政绩,升官啦。”

    刘温珏没好气地问道:“请问,历史上有多少个县令能升官进入朝堂的?”

    能进入朝堂的,那起码都得是五品官或者是京官。

    皇帝黑着脸说道:“应该是没有。”

    “这不就结了!”

    刘温珏一拍手:“你现在是县令,已经知道升职无望,事情又多,家里又穷。父母生病,妻子衣服打着补丁。这个时候,有个富商时不时地请你吃饭喝酒,结果不用我多说吧?”

    皇帝拍桌大怒:“那能怎么办?千百年来都是这样的,朕能怎么办!”

    刘温珏说道:“所以嘛,我觉得年终奖制度就很不错。

    你们看啊,我们把一个县的各种数据都罗列出来,年末的时候看这个县令做的如何,做的好那就多给半年的工资,做不好,那就慢慢扣。

    如此一来,他们能安安稳稳拿年终奖,又何必冒险去贪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