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越古代不当太子 » 第24章 造纸和印刷

第24章 造纸和印刷

    刘温珏一口气说了五条法令,皇帝一一记下。

    世家大族他不敢硬来,但是和尚嘛,他收拾起来那是手拿把掐。反正都是外来的宗教,干了就干了。

    刘温珏怕皇帝做的不彻底,就说道:“在遥远的西方,有一个国家就是教皇权力最大,就连皇帝登基,也要教皇给他加冕。而这教皇的地位,就相当于龙虎山的天师,或者全天下和尚的总住持。”

    “嘶~”

    皇帝急切地问道:“珏儿,你说的是真的?”

    “是真的,虽然我也很奇怪,但是事情就是这样。等之后我上历史课的时候,爹你也来听,我会细说。”

    “等等,你上什么历史课?”

    刘温珏解释道:“我打算在秦王宫里讲学,给弟弟妹妹们教授一些神仙知识。这样等我出去单干了,手底下也得有人不是?”

    “这样也好,省的你小子天天正事不干,弄倒腾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皇帝吩咐道:“儒释道三家的讨论就到此为止,你先把造纸术和印刷做出来。争取明年举行第一次科举的时候,有足够多的寒门读书人出现。”

    “爹,你不想知道孙悟空后来在怎么样了吗?”

    “嗯?”

    刘温珏说道:“在我刚才的故事结尾,孙悟空是被太上老君,也就是老子给镇压了。如果先把我这个故事宣传到民间,对于佛家来说也是一次不小的打击。”

    皇帝问道:“你这个故事有什么特别之处?”

    “我准备设计一个新人物,就叫三藏。此人是极西之地历经千辛万苦来到我大汉的胡人,想要学习道法。太上老君在长安讲道,见其颇有慧根,点播之下,悟出佛理。这三藏愿去西方成就如来佛,普度西方众生。于是,太上老君做局,安排了孙悟空保护唐三藏前往西方。

    这故事的名字,叫做老子化胡为佛!”

    “你认真的?你可知这么做的后果?”

    刘温珏骄傲地说:“一群和尚罢了,反正是外来的和尚。我敢说,只要把我这故事传播出去,那群道士应该会像是过年一样欢庆起来,同时也会对我多番维护,自觉地和那群和尚对仗。”

    皇帝开怀大笑:“哈哈哈,好好好,就按你说的来办。等老三那边把故事都记录下来,我就安排人传播出去。”

    刘温珏说道:“爹,你可以先找几个口才好的人过来听故事。然后他们就装作说书先生,分派各地,讲述故事,这样进度更快。”

    “好,据依你的意思。”

    皇帝又听了一下午的课,那是心情舒畅。

    晚上,小豆丁们又急不可耐地不约而同地来到了秦王宫,缠着要听孙悟空的故事。

    刘温珏当然没有继续说,他正忙着安排人研究造纸和印刷呢。

    造纸术简单,印刷术就有难度了。

    刘温珏想要一步到位,直接用活字印刷术,所以活字就必须用金属,这样耐用。所以铅活字就直接营运而出,在刘温珏的要求下,皇帝老爹直接下旨,开采要用的金属,然后进行熔炼成半寸大小的金属块。

    有刘温珏提供的配比,制作并不难,只不过需要大量的时间。而字块熔炼好之后,就是雕刻了,要将日常所需要的大部分字体雕刻出来,那也是年后的事情了。

    所以印刷术中,反而是油墨最容易制作。

    如果是木头的雕版印刷,那用普通的水墨就可以胜任,但是金属印刷,就必须用特质的油墨。

    总之,刘温珏张张嘴,工匠们是跑断腿。

    就在刘温珏忙着造纸和印刷的时候,皇帝也没有闲着。

    大朝会,所有五品以上的臣工除了值班的都要到场。

    随着几声鞭响,王德唱到:“陛下驾到!”

    “臣等参见陛下!”

    “众卿家免礼!”

    王德:“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户部尚书李天德来到殿中说道:“陛下,臣有本奏。”

    “讲来!”

    “这几日杜尚书从户部要钱二百万两,户部没钱啊。”

    皇帝看向杜谦,杜谦出列抱拳道:“禀陛下,这装备骑兵的旨意臣不敢违抗。如今工部的库存都用完了,只能去户部支使些银两,还望陛下答应。”

    李天德立马说道:“陛下,今年才六月而已,去年收缴的税银已用去大半,不足三百万两了。他工部一张口就是要两百万两,臣该如何是好?”

    皇帝说道:“朕已知晓,尔等先退下。”

    两尚书躬身行礼退回文臣之列。

    皇帝说道:“朕听缇骑汇报,长安城里有大小寺庙二十余座。而且这些寺庙不仅拥有大量田产,还拥有巨量的铜钱。更有甚者,居然隐匿朝廷要犯,左右金吾卫!”

    两个将军出列道:“臣在!”

    “着你二人彻查司隶所有寺庙道观,有作奸犯科,僭越不法的,全部抄家。礼部尚书!”

    礼部尚书刘珲,刘氏宗族之人,广平郡王,是皇帝的堂兄。

    “臣在!”

    “朕即日下达宗教管理五策,今后所有的宗教依此制行事。”

    “诺!”

    关于皇帝要治理宗教,群臣没有什么好反对的,所以这个政令被顺利地通过了。

    “接下来,朕还有一事要说。

    前段时间,秦王发明出了一种可以大量制作上等精盐的技术,而且成本极其低廉。朕与李、王、卢家达成协议,将技术送与了他们。”

    皇帝此话一出,下面群臣顿时骚动了起来。这可是食盐生意,那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王德喝道:“肃静!”

    皇帝紧接着继续说道:“技术不是白送的,他们答应朕,今后他们所有人卖的食盐将会是五文一斗。”

    “什么?还有这等好事?”

    孔颖达第一个站出来恭维道:“陛下,盐价如此低廉,是造福百姓之策啊。百姓必将对陛下感恩戴德。”

    皇帝说道:“错了,这技术是秦王发明的,要感谢的人,是秦王。”

    皇帝这是在给刘温珏讨声望,这样以后他登基,阻力就会少,而且还会得到所有百姓的支持。

    之后皇帝又把代理商的概念说了一遍,并且鼓励那些家族去找里王卢三家合作。他的想法很简单,一些小家族,完全不需要太多的利益去交换他们手里的土地。直接从秦王那边拿技术换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