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父辈那些事 » 第十九章 赏识

第十九章 赏识

    蓝家主等人在铺里头坐着喝茶歇息。

    钟忠一直在忙前忙后的斟茶倒水。

    过了一刻钟。

    钟家掌柜来到了铺里头。

    钟忠赶忙跟他父亲介绍蓝家主。

    钟掌柜,蓝家主,两人初次见面,一阵客气。

    钟家掌柜忙道:“蓝家主好啊,久仰大名,蓝家主亲自远亲,这让我怎生好意思。”

    蓝家主笑道:“我怎不能亲自来,我就一个庄稼汉,身子硬朗,我俩虽然看着年纪相当,论做生意我比不了你,但论下地干活你可比不了我,啊哈哈。”

    钟家掌一边陪笑,一边对蓝家主躬身行礼,然后一一对各位蓝家长工躬身行礼:“感谢蓝家主辛劳,感谢各位辛劳。”

    蓝家主向钟家掌柜介绍一人道:“钟掌柜,这是我儿子,我们今天主要是来确认运粮的路线,所以没带多少粮食,四个人三辆车,我儿子自己推一辆,这路确实难走,这往后啊,如果买卖做成,我就交给我儿子负责这边的运粮。”

    钟家掌柜赶忙对蓝家主的儿子躬身行礼:“蓝公子辛苦了,请多多指教。”

    蓝家主儿子回道:“不敢当,叫我小名阿蓝即可。”

    钟家掌柜道:“蓝家主,我请各位到我家坐坐,我家不远,就一里路,我已安排人杀鸡宰鸭了,各位来一趟不容易,蓝家主此番是真尽心了,不管买卖做不做成,都没关系,能跟蓝家主这样的人交个朋友就是我天大的福分了。”

    蓝家主道:“客气客气,只是我们一行都是庄家粗人,去到你家怕是打扰了。”

    钟家掌柜道:“哪里的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蓝家主不愿意来,才是我的损失。”

    蓝家主拱手道:“那就任听掌柜安排。”

    于是钟家掌柜就把石魁留下看铺子,吩咐石魁看好蓝家主的车辆粮食,然后让钟忠迎着蓝家主一行人回家。

    这无疑是一场愉快的家宴。

    张家掌柜还拿出珍藏多年的长乐烧酒,这长乐烧即是五华县的特产,是口味极佳的烧酒,因五华县古称长乐县,所以叫长乐烧。

    一场家宴,谈的欢欢喜喜。

    这蓝家的粮食价格确实有优势。

    比在本地收购粮食要划算多了。

    当然这也是建立在大量采购的这个基本条件。

    最后。

    双方通过商谈。

    方案也逐渐清晰。

    由于需求,时间,价格并不固定,所以双方约定,如果哪天钟家掌柜需要粮食了,就派人去模石村蓝家,双方确认好重量,确认好价钱,然后蓝家派出粮队。

    最好是一次能达到20担粮的购买力。(1担100斤,20担2000斤)。

    然后。

    蓝家的粮队到达钟家掌柜店铺这里,钟家店铺要负责粮队的一餐米饭,每人三碗米饭,几碗粗茶即可,无需其他。

    钟家掌柜觉得这些都非常合理,当然愉快的答应。

    于是双方就达成了合作。

    就这样。

    有了好的粮道。

    钟家掌柜把铺子售卖的米价又降了一些,这样的话就能吸引到更多的人光顾铺子,铺子的生意越来越好,我太公也就更忙了。

    但似乎我太公总是能保持十年如一日的那股劲,每天勤快的前前后后,从不怨言,钟家掌柜父子对我太公很满意。

    就这样过了几年。

    民国6年。(1917年)

    我太公26岁。

    不知不觉在这铺子做长工做了8年了。

    8年以来,我太公始终保持十年如一日的态度,做好自己本分工作,听从安排,忙前忙后从不有怨言,账目做的明明白白。

    这几年,这钟家掌柜看到我太公真的给铺子帮了很多忙,人又老实,不贪一分一毫,他很满意,也很放心。

    这几年随着年龄也来了,钟家掌柜渐渐不过问铺子的事,都交给他儿子打理,他儿子打理的确实很周到,安排的有井有序,他儿子自身也是跟我太公一样勤快的人,所以这两人运营店铺,非常有默契,铺子经营的有声有色。

    我太公心里也非常明白,自己再怎么是得力助手,到底是个长工,做人做事首先要分清主次,所以日常工作当然以他忠哥为主,忠哥怎么安排,他怎么做,钟家掌柜怎么安排,他怎么做,反正全凭钟家安排。

    我太公到了铺子做长工以来,钟家掌柜的闲散时间就多了,每天散散步,读读书,找老友聊聊天,或者来铺子喝喝茶。

    钟忠是非常孝顺尊敬他父亲的,铺子虽然是他打理,但每当铺子有贵重的客人到访,钟忠都会安排人通知他父亲,请他父亲来铺子里跟客人会谈,一方面是向客人表示他父亲才是掌柜,另一方面其实更多是让他父亲活跃活跃,心情愉快,身体自然就长寿。

    钟家掌柜虽然不常在铺子里。

    但是我太公的勤劳的一举一动,钟家掌柜还是看在眼里,打心里很欣赏我太公。

    所以在我太公26岁,在这家铺子租做了8年长工的时候。

    这钟家掌柜做了一件令人惊讶的事。

    就是钟家掌柜父子经过讨论,父子俩达成一致,决定给我太公一份收入分成。

    就是我太公平时还是拿做长工的那一份钱,到年底的时候,会另给我太公铺子一年纯收入的一些分成。

    总的来说,就是这家店铺的营业额你也有一份了,好好干。

    这在当时的小镇是非常稀奇的,因为长工就是长工,雇主出了长工的那一份钱,你拿了钱就该好好干活,你如果不勤快,雇主就解雇你。

    勤劳工作本来就是本分,作为雇主巴不得你一个顶俩。

    而钟家掌柜认为做人做事敬天敬地敬良心,你做得这么好,这么令人放心,这样的人工不可多得,人这一辈子并不长,大家坦诚相待,互相爱惜才好。

    我个人觉得这钟家掌柜确实是个天生的生意人,很厉害,也想得开,因为他知道,他家大业大,铺子的生意越做越大,已经不是他父子俩能全面监督得过来的,如果招来一个知人知面不知心的人做长工,日常经营店铺做做账,也是能贪走一些钱的,到时解雇招人重新培养这一系列的操作终究是心烦。

    然后我太公确实是一个实诚的人,但掌柜认为这很大的因素是建立在我太公还是孑然一身,我太公还没娶妻生子,生活压力不大,靠一份工钱能维持生活,所以没有其他念想,但如果日后结婚生子,负担大了呢?这年龄也到成婚的时候了,日后的事谁都无法保证,掌柜是个看尽人间沧桑的过来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人性经不起长久的试探,人性是互相成就的。

    所以趁着这时间来的刚好,大家明说分成,坦诚相待,一起经营,长长久久,皆大欢喜。

    当然,以上都是我猜测掌柜当时的想法,不过我觉得八九不离十。

    至于这分成究竟是多少,是一成还是两成,我们后人不得而知,口口相传下来的就是掌柜的分给我太公一部分的营业分成。

    但这份分成却很有诚意,因为如此一来,我家太公仅仅靠他一人的收入,就可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我家的生活条件在我太公26岁这年,有了很大的起色,按照现在的话就是脱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