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朝我溜了 » 第十六章 惠王归京,群英议罪

第十六章 惠王归京,群英议罪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九月三十日,巳时(9:00-10:59)

    朱常润与王常保乘风破空,飞至京师之上。

    此时已快到十月,随着秋季的到来,冷空气逐渐南下,导致西北风成为主导风向,回程花费的时间比去时多花了近一倍。昨日落日时分,才过黄河,至邯郸附近。

    朱常润见天色已晚,日头将落,便于邯郸附近的山顶上寻了了山巅一处幽静之地,暂歇一宵。第二天两人又再度扶摇而上,飞往京城。故而这次行程花了一天半的时间才完成。

    朱常润控制滑翔伞从空中缓缓而降,才刚一在紫禁城城墙上着陆,正在收拾滑翔伞的时候,却见一老太监引领一群宫女太监,从楼梯缓步而上。

    “惠王殿下,您可让老奴好等啊。”

    原来此人乃是司礼监秉笔太监陈万化,现任东厂提督。

    陈矩(1539年—1607年),字万化,以字行,号麟冈,北直隶安肃县(今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人。现在任司礼监掌印太监,东厂提督。

    陈万化上前,手如抓鹰,拉住朱常润的衣袖,言道:“陛下昨夜已令老奴在此守候,轿子已在城墙之下。殿下,速速随我下去,此处让下人收拾便是。”

    朱常润听罢,停下收拾滑翔伞,将它交给围上来的太监宫女,说:“不想父皇想的如此周到,居然派大珰在此等候孤。孤乏了,速速送孤回宫,孤欲沐浴用膳。”

    陈万化摇首如拨浪鼓,连声道:“不可,不可。陛下让老奴在此等候殿下,乃是令殿下一回宫,就速去陛下宫中,有要事相询。”

    陈万化转过头,唤来宫女,说:“快去拿些糕点、茶水过来,供惠王殿下路上要食用。”

    王常保听到此,忙朝朱常润一拜,说:“殿下,既然陛下相招,那贫道就不再打搅,先行告退。”

    王常保方欲转身,陈万化伸手如钩,一把拉住王常保,说:“王真人休走,陛下也有旨意,令您进宫面圣。”

    陈万化言罢,便拉着朱常润与王常保下了城墙,登上轿子,朝万历宫中而去。

    不多时,朱常润与王常保随着陈万化,穿过重重宫门,终至万历皇帝的居所。

    二人刚刚踏入前殿,便见万历龙椅之前,人影婆娑,。其中不乏身披朱红官袍,头戴官帽的朝臣,亦有头戴玉冠,身披紫青道袍的道士。但背影朦胧,难以辨认。唯独一人,身穿大红蟒衣飞鱼服,朱常润一瞥之间,便知此人乃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

    陈万化如风般快步走上前,向万历跪下一拜:“陛下,老奴已将惠王殿下引至。”言罢,便侍立于万历座旁。

    朱常润、王常保也跪下叩拜:

    “儿臣拜见父皇,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贫道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万历说:“润儿你来的正好,速速起身。”转头对陈万化道:“陈大伴,速为润儿搬张椅子。””

    陈万化听了,自个儿去搬了张椅子放在万历龙椅的左下方,招呼朱常润过来坐下。

    朱常润刚刚坐定,便双手抱拳行礼,问万历:“不知父皇急寻儿臣,所为何事?”

    万历手指前方跪拜的众人,声如玉磬:“沈首辅,你说说吧。”

    朱常润这才向前看去,原来除了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和那青袍道士,其余跪着都是去武当山前见过的熟面孔:朱红官服的是内阁首辅沈一贯及六部尚书、紫色道袍玉冠的是龙虎山张自烈张真人。

    首辅沈一贯直起身来,先拱手道:“谢陛下。”然后才说:“惠王殿下,我等今日来此打扰陛下乃是因与殿下的赌约。”

    朱常润问道:“与我的赌约?真武出巡之事?”

    沈一贯大声回答:“正是。”

    朱常润探手指向西南,说:“前日西南空中,前日西南长空,真武法架震动乾坤,天下人都看见了,这几日法架还在天上,尔等出殿抬首即可见,不知首辅还纠缠孤做甚?还因此事劳烦父皇。”

    沈一贯神色一正,说:“我等非纠缠殿下,惊扰陛下。而是有人借此生事。”

    朱常润眉宇一挑:“借此生事?此话怎讲?”

    沈一贯手指跪在一旁的两位道士,声如冷风:“本来殿下之言,仅当日贵妃殿中众人耳闻,所知者算上陛下、殿下在内,不超十指之数。

    前日申时西南天空,客星大亮。当晚白云观就广邀京中羽士欲昨日开演罗天大醮,言天上客星乃真武出巡,扫荡诸天群魔。

    我等昨日得知,心中大惊,殿下大内之言,何以传至民间,当即欲追究于白云观,又因罗天大醮已然开演,贸然前去,恐惊扰京中百姓。”

    沈一贯转头,看向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故而寻得锦衣卫指挥使骆大人,于昨日深夜,罗天大醮礼成之后,派兵搜捕白云观诸道。方才从观主口中得知,殿下之言,是从张自烈处知晓的。”

    朱常润转首如电,瞪视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骆指挥使,事情果真如此?”

    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骆思恭双手抱拳,说:“启禀惠王殿下,臣抓到白云观观主吴慧正后,又于张自烈家中将其捕获,查明了真相。

    今日一早,回报首辅,首辅听闻,因张自烈乃龙虎山掌教,陛下亲封的天师,吴慧正亦是陛下亲封的真人,便要臣带吴慧正、张自烈两人一同面圣,请陛下圣裁。”

    万历听此,出声问白云观观主吴慧正:“吴真人、张天师,事实是否如此?”

    白云观观主吴慧正首先回答道:“贫道确实是从张真人口中得知真武出巡一事,但张真人并未言及陛下、惠王以及诸位阁老,亦未言真武出巡一事乃是惠王殿下所言,贫道及白云观上下人等皆是无辜。”

    龙虎山天师张自烈随后接上话来,说:“陛下、殿下、列位阁老,贫道乃陛下亲封的龙虎山天师,正一魁首。听闻真武出巡一事自然要办罗天大醮,迎真武法架。此事有甚可以论罪?

    龙虎山路途遥远,贫道赶回不急。京中白云观虽是全真,但正一、全真皆是太上一脉,且吴观主与贫道交好,贫道说与于他真武一事,借宝地一齐开演罗天大醮,亦不稀奇。

    言罢,张自烈俯身下去,头磕地面,继续说道:“吴观主刚刚也说了,贫道并未言及大内之事、惠王殿下之言,贫道无罪。武当的王真人还同惠王殿下一起回山通知师门,一样开演罗天大醮,陛下亦是首肯。”

    在跪诸阁老这才反应过来,惠王朱常润和王常保可能刚从武当回来,心中不免乍舌:

    武当山离京师2000里远(1200公里),来回4000多里(2400公里),惠王朱常润和王常保二十七日清晨出发,现在是三十日正午,来回4000里路只花了三天半的时间,还不知在武当山他们是否参加了罗天大醮,若是参加,来回至多花了两半天时间。

    想到此处,众人具是吃惊无比,但圣驾在前,不敢有所表露。

    万历皇帝听了两位道士的自辩,点头如捣蒜,对首辅沈一贯说:“沈首辅,吴真人和张真人所言有理,真武出巡,京中开演罗天大醮,确实是他们之责。至于未汇报官府,事有权急,虽是他们不对,亦可揭过。”

    沈一贯听罢,眉头紧锁,说:“罗天大醮之事,尚可揭过不谈,京城之中,惠王的流言怎讲?”

    张自烈一听,大急:“陛下,京师内外,贫道未曾听闻真武出巡一事,乃惠王所言,望陛下明察。”

    吴正慧也说:“贫道亦未曾听闻。”

    陈万化喊道:“两位真人,陛下面前,不可无状。”

    说罢,陈万化移至一旁,唤来门外候着的太监,细细盘问后,再次上前对万历一拜:“陛下,据东厂番子回报,确如张真人、吴真人所说,京师内外,并无人言惠王与真武出巡一事有关。

    流言乃是神人飞天一事。因惠王这些天于紫禁城城墙上飞天,有闲人在京中高处窥见惠王面目,故而流传开来。”

    万历听此,点头赞许:“既然如此,此事亦与张真人、吴真人无关。首辅你们也别追究罗天大醮一事了,就此退下吧。”

    首辅与众尚书听此,皆无言可说,只得拜谢万历。

    “臣等谨遵陛下口谕,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说罢,齐齐倒退三步,转身离开。

    首辅和众尚书离开后,万历再次开口:“骆思恭和张真人、吴真人也可以走了,王真人留下。”

    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和白云观观主吴慧正、龙虎山天师张自烈也拜谢万历。

    “臣等谨遵陛下口谕,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说罢,齐齐倒退三步,转身离开。

    万历见闲杂人等皆走了,便说道:“王真人平身,速速过来,和皇儿一起给朕说说你们真的三天往返武当山,行程4000余里(2400公里),天路的所见如何?武当山紫霄宫罗天大醮又如何?”

    朱常润和王常保见状,只得与万历细细叙说。

    诗曰:

    风驰电掣两真人,万里长空破夜云。真武法架天地明,罗天大醮动京城。

    白云观主与龙虎,同声一呼言无辜。职责之内皆无罪,万历龙椅问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