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朝我溜了 » 第十章 启程武当,道童误认

第十章 启程武当,道童误认

    “老道,天色已明,起来罢。”王常保听到这话,方才从梦中惊醒,发现自己正躺在惠王宫中庭院的石椅上,而朱常润正站在他的身旁,面带微笑。

    “王真人,何故不在内堂安眠,反在此处?”朱常润好奇地问道。

    王常保沉吟片刻,回答道:“贫道昨夜三更醒来,心中不宁,故而来此坐忘。不想修为尚浅,竟然沉沉睡去。惠王殿下,现在是何时辰?”

    “此时已是辰时四刻(早上8:00),“朱常润回答,接着问:“王真人,今日可否启程?”“

    王常保坚定地说:“当然可以。”

    朱常润点了点头,道:“那速去用膳,三刻之后,我们即刻出发。”

    紫禁城城墙之上,朱常润与王常保再次装备好滑翔伞,朱常润看了看王常保,问道:“王真人,此次可有把握?”

    王常保回答道:“昨夜贫道回房后已焚香沐浴,祷告三清、静诵黄庭,决计不会有问题了。

    朱常润听后,展开伞翼,一拉绳索,两人便如同仙鹤般,从城墙上轻轻飘起,渐渐升入了天空。朱常润又用他的强红外视觉,精准地找到了一个上升的气流,这回却没有急着直接飞入气流中盘旋而上,而是先在气流中上升一小段后又飞了出来,问王常保道:“道长,今天如何?”

    只见王常保虽仍有些发抖,却不似昨日那样面目发白,晕死过去,他回答道:“殿下可随意飞翔,贫道已无碍。”说完,他开始口念真经,不一会儿,身体渐渐不抖了。

    朱常润见状,心中一喜,再次引导滑翔伞飞入上升气流,两人便飞上了三千米的高空。王常保此刻心境平和,全无昨日的不适,或许是昨夜的焚香沐浴、静颂黄庭有了效果,真的得到了三清神灵的庇佑。

    朱常润高声问道:“道长,孤初次离京,路途未识,望您老人家马识途,指点孤如何抵达武当。”

    王常保摇首道:“贫道平日里来往京师,走的皆是陆路或水路,至于这般天路,实在是闻所未闻,梦中亦不敢想,怎敢为殿下指点迷津?”

    朱常润哈哈大笑,道:“道长勿需识天路,陆路水路即可。你且俯瞰下方。”

    王常保听罢,低头望去,目光穿越云层,直接洒在下方的京师之上。首先入目的便是那城墙,宛如一道天际的屏障,坚不可摧,保护着这座古都的一切。故宫之内,金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如同玉皇大帝座下的星君,降临凡间。

    他的目光再扫过繁华的街道,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但在这高空之上,一切纷扰似乎都被隔绝在了九霄之外,只剩下一片空灵与宁静。

    视线再次延伸,远处的山川湖泊进入眼帘,那里的景色宛如仙境,是天地间最美的赏赐。山峦叠嶂,湖泊碧波荡漾,一切都在和谐中显得如此完美。

    更远处,长城的蜿蜒曲折也映入眼帘。王常保不由自主地感慨道:“贫道虽年过半百,却未曾想过有朝一日能在九天之上俯瞰京师。”言罢,他转目南望。

    只见南方的道路如同天罗地网,纵横交错,通往四方。河流则如同玉带,穿越大地,给这片土地带来了无尽的生机。

    王常保目光一凝,指向地面上的一条细长的道路,道:“此路即是通往南方的大道,先至保定,再南下至邯郸。过了河南界,便是承宣布政司,再西南行,便是湖广襄阳府,武当山便在其间。贫道多年往返,日落之前,不会认错道路。”

    朱常润听罢,心中一喜,立即拉动操纵绳,使滑翔伞脱离上升气流,依照王常保所指的方向,向南方飞去。

    飞翔约莫一个时辰,越过了邯郸之地,脱离了北直隶的界限,朱常润与王常保忽然遇见一群南飞的大雁。这些大雁排列成“人”字形,犹如天兵天将,奋力翱翔于寒冬的天空,寻觅更暖之地。其中一只大雁更是令人惊异,竟然站在另一只大雁的背上,似在短暂休憩。

    王常保目睹此景,不禁感叹道:“此乃天地造化,万物共生之妙也。一雁能倚另一雁而短暂休息,实乃自然界中的一道美丽风景。”

    朱常润听闻,便问道:“道长,此言何解?”

    王常保稍作沉吟,答曰:“此即阴阳和谐,万物相依之道。大雁之间能有此默契,乃是天地之间最自然的法则。人与人之间,何尝不能如此?正如今日,殿下操纵宝翼,贫道则为殿下指引方向,方能顺利抵达目的地。”

    正当两人言谈间,一只大雁突然脱离群体,轻盈地飞至王常保之上,安然站定。

    王常保感到诧异,但内心又充满了惊喜,道:“此鸟如此行,莫非是听到到了我们的交谈?”

    朱常润听后,深以为然,答曰:“或许如此。”

    两人便这样,在高空中与大雁共舞,一边欣赏着大自然的奇妙,一边继续南去。

    期间,朱常润凭借强红外视觉,时而寻上升热气流盘旋而上,提升高度,时而顺风而行,借助九、十月的北风加速前进,进而在戌时(18:00)之前,赶到了武当山。此时正是黄昏时分,曜日西落。

    朱常润见此武当山,新觉武当山不愧为道教名山,真武祖庭,真个好山!有词赋为证,赋曰:

    势镇中土,威宁仙界。势镇中土,风驰电掣龙升天;威宁仙界,月照金光凤舞翩。天地交泰久矣,中原之上峰峦起。气凝灵秀,道藏仙居。气凝灵秀,云卷风舒石破空;道藏仙居,月明星稀仙人游。天地交泰久矣,中原之上峰峦起。青石峻岭,碧水清泉。青石峻岭上,白鹤双飞;碧水清泉前,金龟独游。岭头常闻仙鹤鸣,泉侧每见玉兔跳。林中有灵狐白鹿,树上有仙鸟凤凰。灵芝常生,甘露每降。仙桃不绝,瑶草长新。一条溪流水声响,四面山峦云影重。正是万物生长皆依此,三教源头出一门。

    朱常润心中大喜:总算到武当山了。他张口便问,声如洪钟:“道长,武当到了,紫霄宫何在?速为孤指明,孤腹中饥渴,实难支持。”

    王常保听罢,不言半句,而是伸出修长的手臂,五指如钩,直指武当山群峰之中一座巍峨耸立的天柱峰,道:“此乃天柱之峰,乃武当群山之冠,紫霄宫便隐匿于此峰之脚下。

    朱常润顺着王常保的手指望去,只见那紫霄宫虽位于峰脚,却也高耸入云,仿佛与天柱峰共鸣,在夕阳下,自有一番胜景:

    紫霄宫立,夕照武当。海拔千尺,仙气万重。宫中供奉,北极真武,荡魔镇天,威震三界。青松翠柏,环绕高阁,如同仙人护法;碧水清泉,绕过讲堂,声如天籁。

    朱栏玉砌,画栋雕梁,更显庄严。夕阳之光,犹如仙灯,照亮了整个宫殿,使之更加神秘莫测。紫霄宫中,钟声悠扬,磬音缥缈,仿佛是天上的音乐,引人入胜。

    窗户半开,微风轻拂,帘幕轻摇,犹如仙子轻舞。有道情散淡,无俗意和昌。红尘不到真仙境,静土招提好道场。四围花发琪园秀,三面门开舍卫光。楼台突兀门迎嶂,钟磬虚徐声韵长。

    当下操纵伞绳,降了下去。

    紫霄宫中,一小道士正手持扫帚,扫除宫门之外的落叶。正当他转身欲去,忽觉一阵异象,定神一瞧,只见夕阳西下,霞光如血,仙气缭绕。九天之下,紫霄宫旁,一道巨鸟展翼,直扑紫霄宫而来,顿时大惊。

    他急忙丢下扫帚,大喊道:“师傅、师兄,速速出来!有妖怪来犯,快拿兵器,出来御敌!”

    紫霄宫之内,众道士正在准备晚课,听此一言,当即纷纷放下手中经卷,转身前来,边走边喊道:

    “何方妖孽?武当山乃我教圣地,紫霄宫乃真武道场,哪来的妖怪敢进犯于此!”

    “莫非你眼花了?”

    “无量天尊,我修炼多年,终于有机会斩妖除魔了。”

    “斩妖除魔?就你那道行,不被妖魔斩了就不错了,还想斩妖除魔?”

    ……

    那小道士听见众人跑来,眼见那巨鸟越来越近,越来越大,一细看,那巨翼之下,竟有两人一前一后,乘风破空,如同神仙一般。

    前一人,头梳道髡,身着紫袍,气势如同得道真仙。

    后一人,身材不高,头戴玉冠,身披蟒袍,手中操持一物,连接顶上巨翼。巨翼上绣有金龙银凤,犹如仙器,放金光,生锐气,定是那御兽力士。

    小道士见此,急忙转身,再次大喊:“师傅、师兄,错了,错了!”

    一群道士正从大殿中冲出,为首的老道问道:“何事错了?莫非尔在戏耍我等?如若如此,你师傅我定要重重打你板子。”

    小道士一边手指北方,一边回答道:“非也,非也,非妖怪来犯,乃神仙下凡!师傅您瞧。”

    众道士顺着小道士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北边的天空之上,有两人正乘坐一顶红色宝翼,从空中缓缓而降,当即大吃一惊。受惊过后,不知是哪个道士,首先清醒过来,冲了过去,其后,其余人等,亦随之而行。

    待到宝翼降下之处,众人借人多势众,围了上去。只见宝翼在地,旁有两人,一老一幼。

    那老者,戴一顶紫氤氲的玉清冠,穿一领紫苍苍的仙云袍;踏一双黑漆漆的云头履,系一条金灿灿的龙凤带。面如古铜,目若寒星。准头高大,气宇轩昂,。道心一片如雷震,真是伏虎降龙的羽士。

    紫冠道袍显威仪,金带飘飘步虚飞。六旬老者真羽士,白胡白发透圣风。

    那幼童,戴一顶金光闪闪的凤凰冠,穿一领黄煌煌的蟒纹袍;踏一双金辉煌煌的蟒皮靴,系一条黑幽幽的玄武带。面如冰玉,目若繁星。身高四尺三寸(140厘米左右),宛如仙童下凡,唇口轻启,笑意盈盈。

    金冠蟒袍天下稀,黑带金靴步仙飞。四尺三寸仙童俊,笑容如花照人归。

    正是:仙风道骨真难识,妖邪正邪皆因时。紫霄宫中道士多,不识神仙误认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