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文武两权 » 第1章 太平岁月

第1章 太平岁月

    中原—宸国圣武二十一年

    此时正值冬至,北境刚下过一场大雪,从边城的城墙放眼望去白茫茫一片,城墙上值守的士兵中有一个新兵,今天是他第一次被派到城墙上值守,全凭一股新鲜劲儿,学着老兵目不转睛的望向前方。

    冬日的阳光倾泻而下,照耀在雪地上泛出白光一片,刺眼得很,这个新兵突然感觉头晕目眩,眼睛刺痛,吓得他赶紧转头望向别处,换个视野,大约几分钟之后才恢复视力,他揉了揉眼睛,四处张望了一番,发现没有人有他这个症状,全都站着笔直望着前方,严阵以待。

    “小林,别紧张,刚入伍的到了冬季,逢上大雪,都会有你这个症状,慢慢的适应就好了”旁边一个从军二十年的老兵说到。他负责带今年的新兵。

    “张千总,我听说狄狨人已经二十年没有进犯过我大宸边境,我们有必要这么谨慎吗?”新兵小林哈着冷气,试探的问道。

    张千总听到这话,眼神锐利的瞥了这小林一眼,只那么一瞬,便让小林胆寒,后悔问出刚才的话。好在张千总并没责罚他,反而问道

    “小林,你今年多大了?”

    “回张千总的话,我今年十六,正是可以从军的年龄”

    小林是家里的长子,担着养育弟妹的责任,此番从军正是因为薪水高,他现在仍不时想起离家从军的时候,母亲拉着他的手泪眼汪汪的样子,父亲则叹着气拉开母亲,说到“现在北边太平得很,没甚危险,军里吃的好,喝的好,大儿到那总好过在家里饿肚子强,那从军的薪水还可以接济家里这么些人,多好,你莫哭,让大儿安心去从军罢”

    “十六了啊”张千总口中念着,眼睛仍望向前方,不敢懈怠

    “小林,你没有见过战争的残酷,我告诉你,自我大宸建国至今137年,狄狨曾进犯过21次,最惨烈的那次,狄狨人两月之间攻下我数座城市,兵临衢州城下,直逼京师,那年,我也16,和你一样从军不久”

    张千总的语气变得复杂,有悔恨,有无奈,更多的是仇恨,他用手紧紧握着的长枪在寒风中低鸣着,似是呼应着主人的痛苦。

    “狄狨人攻进边城的那天,就是和现在一样,是刚刚下过雪的冬天,我们都认为那是最不可能攻城的时机,狄狨人却偏偏攻来,等我们人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我被攻城的巨石砸中,晕死过去,等我醒来时,在一个大坑中,身边全是同袍和百姓的尸体,几个狄狨人打算明天再放火烧光这些尸体,当天深夜,我趁他们不注意爬出大坑,在我爬出大坑的那一刻,我惊呆了,借着朦胧的月色,我发现像这样的大坑竟然有几十个之多,不用想也知道他们做了什么,我还不愿相信,我拼命站起来,站不起来,我拼命地往城里爬,等我回到城里家中的时候,地上,墙上全是血,父母亲和妹妹均不见了,我又往回爬,我想再回大坑看看有没有我的家人,结果我爬到中途的时候,大坑方向火光一片,最后我竟连他们的尸首都没有找到,好像他们凭空消失了”

    听着这些,小林惊愣住了。

    他知道张千总说的最惨烈的那次就是二十年前狄狨人进犯大宸那场战争,因着他们村子位置偏僻,又不是什么兵家必争之地,侥幸逃过一劫,他幼时经常听村里的老人提起时更多的是在说那次形势是多么的危险,差点有亡国之大难,幸亏有当今圣上不惜天子之尊,御驾亲征,又有朝廷亲封的镇北大将军萧毅力挽狂澜,不仅拒敌于衢州城下,更是带领军队一路北上,将狄狨人赶出大宸边境,更是歼敌数十万,使得狄狨人元气大伤,才换来如今的太平日子。

    萧毅将军就是他儿时最崇敬的人,大丈夫当如此,在沙场上马革裹尸,得胜而还,建立不世功勋。

    可他今天听张千总说起往事时,才明白一将功成万骨枯,除了那场战争的亲历者,那些承受着失去亲人痛苦的人们,谁还会记得那些惨死的军士和百姓,小林一时感概万千,却不知道怎样开口安慰张千总,这就是经历过和未经历过的不同,总是不能感同身受。

    “那次战争留给我们的教训是惨痛的,也正是如此,才让吾等明白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严防死守,不忽视每一个细节,只要有吾等在一天,绝不会再给敌人可趁之机,更不会再给敌人伤害我们身后百姓的半分机会”

    正当小林犹豫着该说些什么话来安慰张千总的时候,他用余光瞥见一只手从后面拍在张千总的肩膀上,同时耳边响起这一番话。

    那个沉稳有力,一听就让人无比安心的声音曾数次在训练场上远远的听见过,如今竟离的这般近,小林十分激动,一时竟不知作何反应,看着张千总熟练的作揖行礼问安“侯爷”,他赶忙跟随着,一样的作揖行礼,大声喊到“侯爷安好”

    “铠甲沉重,不必多礼,继续做你们该做的吧”这正是当年的镇北大将军,如今的敬远候萧毅。

    二十年前他本是皇城里凭靠祖荫过活的贵族子弟,当今圣上昭元帝还是太子时,萧毅便被先帝选中做了太子伴读,太子读书勤勉,功课极佳时,奖赏少不了他的一份;太子耽于玩乐,犯过错时,挨手板子的时候自然也有他的一份。

    那时当今的圣上,彼时的太子曾拍着他的肩膀戏言道:“伯远与孤真可谓同甘苦共患难啊,哈哈哈”

    后来竟一语成谶,圣武元年冬,狄狨突犯大宸,边关告急,朝中派去的大将竟无一人可抵挡,直至两月后,敌人的铁骑已踏破数座城池,兵临衢州,直指京师。

    如此危急关头,主战派和主和派却在大殿之上吵的喋喋不休。

    昭元帝初登基,根基不稳,他心里很清楚,这一战是一定要打的,这不仅仅关乎天下百姓,更关乎他做为一个帝王的尊严与责任。

    “各位爱卿不必争执,朕意已决,既然狄狨人不请自来,那朕定要迎战,这是大宸的国土,朕要会和大宸的士兵,大宸的子民共同守护,朕决定御驾亲征,誓要把狄狨赶出大宸”

    看出皇上决心已定,肱骨大臣们也不再争论主战还是主和,几个眼神对视中迅速统一意见,那便是忠于皇上。

    但此刻还有一个大难题摆在眼前,便是殿前大将军的人选。还有谁可以担此重任,救我大宸于水火之中?

    几位大臣面面相觑,谁也不肯先把这个难题放在明面上讨论,毕竟伴君如伴虎,谁肯做第一个弗皇上面子的人?

    “禀皇上,此战要打,只是主将人选还未着落,被称为国之柱石的赵老将军去年已病逝,朝中最有实力的黄灿将军,几日前已战死…”

    说这话的正是廉国公尤锵,他是皇上的亲舅舅,此刻这话由他来说正合适不过

    “臣愿自荐为将,臣虽是一介文臣,却也自幼熟读兵书,臣虽未上过战场,但少时曾师从于赵老将军,排兵布阵也习得几分精髓,如今国家有难,臣愿做皇上的前锋,誓死守住衢州,护卫京师”

    廉国公已年过半百,两鬓斑白,此时的他双手伏地,跪在地上,请皇上准许他出征。

    其实年少时的廉国公一直想驰骋沙场,但因为皇上的母家尤家这一代只有这一个男儿,尤太后只有这一个兄弟,因此尤家宝贝的紧,生怕磕着碰着的,又哪会允许他上刀枪不长眼的战场,因此他便一直在京城当一个不咸不淡的文臣,做事兢兢业业但却无甚野心,一直平平淡淡。

    如今国家危难之际,廉国公挺身而出,怎能不让皇上感动,此时皇上才发现他已经好久没有仔细看过这个唯一的舅舅了,原来舅舅的两鬓都已经布满白霜…他怎忍心让年迈的舅舅上战场,即便他狠的下心,那他的母后尤太后也是不会允许的。

    思及此,他说到“舅舅快快请起,朕当然清楚舅舅的能力,只是朕决意御驾亲征,母后身子又不太好,必得要得力的人代朕镇守京师,朕才能心无旁骛的与那狄狨人厮杀”

    “这…”廉国公顿时觉得自己的肩上担子变得很沉重,若说上战场是保家卫国,那镇守京师便是成为这些保家卫国的人最坚强的后盾,责任更加重大,更何况廉国公的父亲老廉国公在世时曾一再警告他和尤太后姐弟俩“尤家若想要长长远远,切记不可走上外戚弄权的不归路”

    一时间廉国公不知该如何回答,他飞快的思索着

    “如果答应皇帝…”

    他用余光瞥了一眼不远处稳站如松的老臣李柏,他是当朝宰相。

    “皇帝亲征,按理来说应该是宰相监国,不是比我这个平时表现凡凡的人更合适吗?更何况皇上平时对这个宰相也很是信任,怎么此刻却点名要我监国?”廉国公难以猜透皇帝心中所想,若是推辞的话,又怕辜负了皇上的信任

    “舅舅不必迟疑,更不可推辞,这件事就这么定了,由廉国公代朕监国,宰相李柏辅之”皇上没有给廉国公推辞的机会,一挥手就将廉国公监国的事情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