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灵石证道,谈情说爱真给力OK » 第53章 到她家帮忙

第53章 到她家帮忙

    歇了一会儿,李连霞的父亲没有招呼其他人,独自拿起镰刀投入到割麦的劳动当中。

    过去有一句话叫行百里者半九十,是说一个人要走一百里地,走了九十里地才算走了一半。

    割麦子也是这样,看着一块地已经割去了一大半,可剩下的工作量还有很大。

    随着持续地投入,体力消耗也会很大,劳动士气和干劲会逐渐减弱,麦子收割的进度也会变得缓慢。

    侯权民也马上起身拿起镰刀开始行动。他明白,准岳父的行为是在暗示他:歇得差不多了,该继续干了。

    要想博得李连霞一家人的好感,就得拿出自己塌塌实实的劲头来,正如母亲说的,捣捣蛋蛋肯定不行。

    在李连霞和她父母的眼皮底下,虽然人家不会刻意监视自己,甚至还有意照顾自己,可自己一举一动无法掩藏,给人印象的好坏要靠自己的表现。

    侯权民努力加快手上的速度,以使自己的成绩更为突出一些。

    李连霞也拿起母亲的镰刀开始收割。

    母亲的年岁毕竟不小了,身体状况也不大好。可农村的生存生活条件让她放不下手里的劳动工具,这让李连霞的心里感到无奈。

    在可能的情况下,她愿意帮助母亲,减轻母亲身上的劳累。

    毕竟母亲的养育之恩让她从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长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这是一个农村孝顺姑娘正常的心态。

    时间在向前一分一秒地推移着,手工收割的速度虽然缓慢,可也不停地向前推进。

    在又经过了大约一个小时的奋战,这块麦田里的麦子终于被完全放倒了。

    没有被麦堆覆盖的地方,露着一片片高约两、三寸左右的麦茬。

    “你先回去做饭吧。”李连霞的父亲对老伴说。

    今天家里有了客人,得有一些相应的招待。李连霞的母亲先一步离开这里。

    稍息之后开始行动。下一步的劳动任务是将放倒的麦子转运到沟上边的车子上去。

    从沟底到车子停放处虽然只有几十米远,可是由于有较大的坡度且道路狭窄,想转运上去并不容易。

    困难是困难,任务是必须完成的,否则就失去了收割的意义。

    转运麦子需要三个人的配合。李连霞将一捆绳子抖开,扯出其中的一条,折成两道伸开放在地面上。

    李连霞的父亲伸开手臂把地上的麦堆抱起来,横着往绳子上放。

    侯权民和李连霞也跟着照样去做。

    放得差不多了,李连霞和父亲将平放的绳子两端拉起来,将两个绳头穿进弯着的地方,然后一人一个绳头使劲拉,直至将麦捆收紧,将绳头曳好。

    李连霞和父亲配合默契,非常自然,看来两个人不是第一次这样协作。

    侯权民想插手,被李连霞的父亲阻止。

    在李连霞和侯权民的帮助下,李连霞的父亲把麦捆扛在背上,弯着腰向沟上面行走。

    他的头离地面很近,走起来小心翼翼,步伐却又十分稳健。

    李连霞看着父亲背负着麦捆一步步向车子靠近,觉得安全没有问题了,才开始下一捆麦子的捆绑行动。

    “让我来背吧。”看着捆好的麦子,侯权民主动要求完成任务。

    “你行吗?”李连霞带着怀疑的眼光问。

    “咱爸还能背上去,我会背不上去?”侯权民看着和刚才那一捆大小差不多的麦子自信地说。

    自己的年龄比准岳父小几十岁,一个小伙子总不能不如一个老头吧。

    刚背上肩并不觉得重,一走到小路上才知道行走的艰难。

    李连霞的父亲虽然年龄大,可这样的经历每年都会有,年深日久地锻炼,习惯也就成自然了。

    侯权民走到半路的时候,感到脚底有些打滑,背上的麦捆有些偏重的感觉。

    又迈了几步,觉得实在坚持不住了,担心自己从半路上跌下去,就身子一倾将麦捆放在小路上,用手摁住,以免麦捆滚落下去。

    看到侯权氏在半道上出现了险情,李连霞赶忙跑了过来。

    转运麦子的事小,侯权民的安全事大。李连霞分得清事情的轻重。她过来帮侯权民把麦捆再次背上,在后面扶着总算来到了车子放置处。

    侯权民和李连霞回到麦田里,两个人帮助父亲把又一捆麦子捆好,放到背上,开始了新一捆麦子的绑扎。

    侯权民还要继续背,李连霞说:还是让我来吧。

    侯权民一再坚持,李连霞仍然没有改变自己的主意。

    在侯权民的帮助下,李连霞将一捆麦子背到背上,沿着父亲走过的路向沟上边车子放置处行走。

    她虽然不像父亲的脚步那样稳健,可是中间也没有停留,一口气把一捆麦子背到了该放的地方。

    侯权民在沟底麦田里仰脸看着未婚妻负重向上行走,心里一度有一些紧张。

    李连霞毕竟是一个女孩子,身体素质是脆弱的。

    自己一个男孩中间一度出现危险,如果不是李连霞及时上去相助,自己真得要在沟半腰外束手无策了。

    李连霞一个女孩子,做到了一个男孩子做不到的事情。她身上有自己的优点,侯权民不会怀疑。

    她自己的生存环境需要她努力克服摆在面前的困难。

    有些困难,侯权民自己都不一定能克服。他承认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不足。

    第一车麦子拉回村里,堆放在场地上。

    到了吃饭的时间了,剩下的活儿下午再干。

    侯权民觉得,他这个准岳父比自己的父亲更加勤劳,准岳母也是一个厚道之人。

    李连霞不会对他有什么不好的感觉。她的父母也会包容自己犯下一些年轻人都会犯的过错。

    中午饭端上来了,李连霞的父亲陪着侯权民一起吃。

    李连霞的母亲烙了几张油饼,炒了一盘鸡蛋,稀饭是玉米糁糊糊。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应该是比较家常的了,不算是特别的招待。

    侯权民对未婚妻李连霞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这是他的母亲期望的,也是他的媒人期望的。

    至于李连霞对自己的了解加深多少,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增进多少,侯权民可就不知道了。

    既然有了开头,就有下一步,别人只看到他的行为,不会知道他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