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赛博战国 » 第三十三章 隔壁老王

第三十三章 隔壁老王

    赵国人距离胜利近在咫尺。

    西山岭,这道低矮的土坡,秦国人正面阵地最后的几公里纵深。

    可就是这么短短的距离,成为了赵人永恒的遗憾,不得寸进,甚至渐行渐远。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军装甲矛头的锐气被磨去了。

    跨河翻山的补给线令人难受,惨烈的装甲消耗战也使士气衰落,他们本以为能够像热刀切黄油一般撕开秦军防线。

    现实却是无穷无尽的挫败感。

    上党盆地的包围圈愈发严密,随着更多秦国有生力量的加入,胜利的天秤正在加速倾斜。

    光狼城秦军指挥部,在局面一片大好的情况下,突兀的接受到一份不利消息。

    中更王颐,亲临前线视察时,遭遇赵国巡飞弹蜂群打击,当场确认死亡。

    十四等爵,集团军司令,上将,这种级别的高级将领竟然被赵佬狙杀...

    公孙启看到这份紧急报告,头脑立刻飞速运转起来,他已经意识到后续连锁反应了。

    “死则死矣。”武安君轻描淡写的说。

    随手将报告传阅给别人,白起继续回到指挥岗位上。

    秦国军法,明确规定了高级将领不能亲临前线,现代的侦查手段和精确打击手段那么丰富,一旦暴露就必死无疑。

    但还是有很多人非要到第一线去看,看着看着就上了西天。

    王颐之死,不值得赞赏其勇气和责任感,白起只是觉得他蠢的厉害。

    一个集团军司令跑出去干嘛,不在自己的指挥部里统御千军万马,跑去给赵括送战绩。

    公孙启和武安君能淡定自若,各自想着各自的事情。

    其他人就完全坐不住,光狼城指挥所里到处都是焦虑不安的气氛。

    因为死掉的那家伙是姬姓王氏的家主,会牵扯到太多东西。

    姬姓王氏是秦国三大军功贵族集团之一,而且还是代表本土贵族的一群人,几百年前就在关中地区扎根发育了。

    他们的兵权不如武安君,财富不如蒙氏一家,但人脉遍布秦国各处。

    要是被针对,寻常人恐怕在整个秦国都混不下去了。

    先前就已经说过,王龁是嬴姓王氏,他不是那一家子的人,是个隔壁老王。

    同时又是一个中立者,血缘和政治上都跟三大集团无关。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王龁的亲信们也一样,都是军中的无靠山中立派。

    他们根本承受不了王家的报复。

    “公孙将军,这...”王龁投以求救的目光。

    启小将假装不知道,还是看看空输部队的状况吧参谋们。

    若有若无的提醒大家,这场战役的明面指挥官是王龁,所有的军事命令签署人都是王龁。

    高级将领死了,跟武安君有什么关系,跟我公孙启有什么关系。

    “但那则命令是你发出的,若不是频频催促,上将军也不会战死。”

    王龁觉得这事情启小将要占大部分责任。

    先前九空输和十一空输情况紧急,公孙启就在指挥部里不断催促增援部队。

    预备队是从王颐的集团军里抽出来的,估计就是被反复催促的急了,他才会去前面监督视察,然后就才有后面的惨死。

    你要是不催,他就不用去视察,就不会死。

    “那你应该怪那两支空降兵部队啊。”公孙启顺着逻辑甩锅。

    如果姬寤兄弟的部队不求援,启小将就不会派出预备队,老王更不会死。

    王龁:“你是空降兵总监,姬寤兄弟是你的下属。”

    公孙启:“谁?不熟,不认识,我本来是禁军统领,刚刚调职过来。”

    要是这样扯皮下去就没完了。

    无论王龁怎么争论,有一个无法改变的关键点就是命令签署者。

    长平之战的一切军令都是他签字,那一大堆导致老王战死的催促命令...上面根本就没有公孙启的名字。

    王龁的脸色越来越差,他好像明白了前因后果。

    在长平决战爆发前,王龁就万分小心的防备着政治斗争,竭力希望保持自己的中立地位。

    婉拒拉拢,避免被害,不留把柄....

    那时候公孙启说什么战事为主,国家利益为重,一顿忽悠让他放心。

    结果到头来还是没躲过这个屑人。

    现在好了,被完全拿捏着,如果不投靠武安君一派,公孙启肯定不愿意拉自己一把。

    王龁皱眉道:“公孙将军,你不会是故意的吧?”

    “诶!话可不能乱说,我劝你谨言慎行。”公孙启赶紧叫他打住。

    故意害死一个高级将领的罪名可背负不起,更何况这事真的跟他无关。

    大抵是名声臭了,什么坏事都被看做启小将的有意为之。

    公孙启觉得奇怪,我看着像坏人吗?

    为此事争论的太久了,许多参谋军官都无心战事,武安君便有些恼火。

    “迅速处理,莫要喧闹。”

    武安君发话了,启小将才愿意略微提点一下。

    老王(王颐)死了,小王(王翦)年幼。

    他们氏族内部必然会掀起一轮斗争。

    就算是血缘关系再近再亲,到了遗产分配问题上也要闹。

    可分化拉拢之,利用他们争权夺利的关头淡化问题。

    甚至还有机会吃点厮杀飞出来的碎屑,只要隔壁老王(王龁)胆子够大,融入那一家子去也有希望。

    另外也可以把老王之死,嫁祸于他人,比如...

    九空输的指挥官姬寤,就是他这个无能之辈频频求援,直接害死了老王。

    不对,什么嫁祸,分明就是事实。

    “你这样是不是太过分了。”王龁觉得不好。

    公孙启作为空降兵总监,却对手下的九空输和十一空输格外苛刻严厉。

    就算你们武安君派系内部有什么矛盾,也不能总是这样欺负人,怕不是要闹出乱子,万一引发兵变怎么办。

    启小将心想,那就太完美了。

    有人叛乱就要有人平叛,作为忠臣良将的典范,启小将肯定当仁不让,愿意率兵诛灭所有的逆贼。

    他是个能够宽恕的人,他有着宽广的胸怀,他一点都不记仇。

    姬寤兄弟在武安君最落寞失势的时候,想要投靠首相范雎。

    公孙启可以原谅他们。

    后续一系列的针对行为,只是计划的一部分...

    当然也必须控制好分寸,尽力让九空输和十一空输的怒火,在最完美的时机爆发。

    现在长平之战尚未落幕,这时候炸开就不妙了。

    “催促更多的预备队过去,顶替他们的防线,让姬寤兄弟撤下来休息。”

    王龁:“命令可以签你的名字吗?”

    公孙启:“您才是前线总指挥,我怎么敢僭越呢,还是签您的名字吧。”

    一番较量,王龁只能被迫接受。

    现实就是他必须投靠武安君一派,根本躲不过公孙启的要挟,早知道就请病假回家了,这明面上的总指挥真是个苦差事。

    事情总算处理好了,指挥部也能恢复到正常工作当中。

    “启,你果真有纵横捭阖的罕见才能,不去当首相可惜了。”王龁感慨万千。

    “谁首相啊?骂谁首相呢?骂谁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