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赛博战国 » 第十二章 我和我的秦国朋友

第十二章 我和我的秦国朋友

    “将军,为何这...”

    荀卿晃动着手机,却发现短视频平台完全没有信号,他本想看看后台私信,结果是一片空白。

    公孙启给他解释,秦国和关东六国之间有电子函谷关,很多外国软件和网络平台都用不了。

    想要在秦国刷“礼乐”短视频,比较麻烦,需要些手段。

    不过,既然您来到了秦国,就得试试更符合关中战狼体质的APP。

    公孙启拿出自己常用的三星堆手机,里面安装了一款名为“耕战”的短视频软件。

    荀卿接过,翻看几条,大为赞叹。

    竟然全都是些理工男战狂老哥狂喜的内容,有劈射游戏的实况,有硬核狠人与奇葩小国传记,还有民间科学家手搓联合收割机教学...

    “百姓朴,声乐不流污,服不挑。”

    “吾旅居临淄、邯郸,礼崩乐坏,多是些靡靡之音,奇装异服,简直不堪入目。”

    他说耕战短视频里的内容都是积极健康正能量的,秦国人严肃严谨,每天都在学习有用的东西。

    而在齐国赵国时,他刷礼乐,看到的都是擦边宅舞,小姐姐穿着奇怪的衣服摇来摇去,怎么刷都是这种内容。

    “您知道什么是大数据吗?”公孙启小心翼翼的问荀卿。

    “未曾听闻。”

    “就是你喜欢看什么,网站便给你推送什么,如果您经常刷到那种视频,就说明...”

    “说明大数据跟IP地址也有关联,因为我当时在齐国赵国,才被推送相关视频。”

    荀卿还拿着手机示意呢,你看,在秦国刷的东西就很正能量了吧。

    但他现在用的是公孙启的手机啊。

    荀卿涨红了脸,额头上的蚀刻电路条条亮起,接下来便是些难懂的话,引得公孙启差点哄笑起来。

    现在的天色实在是太晚了,明天还有早朝,公孙启要回去歇息。

    他让荀卿自己到处逛逛走走,可以随意行事。

    什么贴身保护?完全就是胡扯的事情,儒家义体,以德服人。

    无论去到哪里都不会有什么危险。

    这更进一步证明了,秦王和首相对公孙启的小心思有些掌握,就是故意找点差事让他忙的。

    一旦闲下来了,公孙启就会到处拉帮结派,呼朋结党。

    武安君为首的秦国职业军官团,本来就拥有着恐怖的武力,若是再有个外置大脑,就不是他们能够随意驱使的了。

    公孙启必须想想办法,把这个没用的包袱甩掉。

    第二天朝会。

    秦王将国事军务都梳理明白,随后就问起了这件事。

    “那荀卿,咋样咧?孬也不孬?”

    “大儒,圣贤,实至名归。”公孙启高情商的回答。

    秦王遗憾的摇头,若是这样就没什么用处了。

    儒生在秦国政坛的地位,相当于霍金在体育界的地位。

    既然是个圣人,那闲着去吧。

    首相范雎突然急躁起来,赶快站出来说好话,劝大王多考虑一番。

    范雎和荀卿是至交好友,为了让朋友出仕做官,他已经花了不少力气,没有首相的推动,儒生入秦这种事不可能发生。

    但秦王还是不感兴趣。

    “范叔,你莫要讲喽,烂怂儒生有莫用处?”

    这并不是秦王对着首相喊叔叔,而是一种表示亲近的称呼。

    伯仲叔季,吴仲就是吴老二,范叔就是范老三。

    只有秦王和魏国人会对着范雎称叔,这里面还包含很多典故,大抵是个爽文男主睚眦必报的故事,也蛮有意思。

    就算秦王不感兴趣,首相依然坚持引荐。

    大王拗不过他,传荀卿进来。

    一看对方那面貌,就知道是个顶级的义体改造人。

    秦王以疑惑的眼神看向公孙启,这明明是冲锋陷阵的绝世猛将,你怎么能说他百无一用呢。

    公孙启长叹一口气,且看吧。

    荀卿受邀在秦国御前会议上进行演讲。

    他走上讲台,侃侃而谈。

    这里的百姓简朴淳厚,每一个都严谨积极,街头巷尾无靡靡之音,路人衣着整洁大方。

    人人都遵纪守法,敬畏服从着官吏,这里的老百姓简直就是传说中的上古良民。

    他也去过派出所和公务部门探访,这里的公务员都是严肃认真的样子,以最高效的状态办事。

    谦恭节俭、敦厚谨慎、忠诚守信而不粗疏草率,真像是古代圣王统治下的官吏啊。

    他还去了许多大贵族和官员聚集的大院。

    观察那里的官员,出门便是工作,工作完便是回家,没有私下的行当。

    朝臣不互相勾结,不拉党结派,人人明智通达而廉洁奉公,真像是古代圣王统治下的士大夫啊。

    他刚刚还旁观了早上的御前会议,君主主持朝政,告一段落时,处理决定各种政事从无遗漏。

    执政高效,处事全面,除战事之外没什么可讲。

    安闲得好像不需要治理似的,真像是古代圣王治理的朝廷啊。

    荀卿到了关中,从下至上的观察了民风、士气、官吏作风、君臣操守。

    他认为这里治国理民政策是最好的,远远超过了关东六国。

    怪不得连续四代出神君,不是幸运,是理所应该的。

    唯一的缺点就是这里缺乏儒家理念,缺乏儒生,而我就是个大儒,秦王你看我怎么样?

    大儒出手,必是名篇。

    语毕,群臣皆惊。

    甚至已经有人开始怀疑起宇宙的终极问题,脑中浮现了银河星海,闪过质能方程,又从三角函数跳跃到了母猪的产后护理。

    大家纷纷心生向往,函谷关又没上锁,可以随便润,如果能知道这样完美的国家在哪里,一定要移民过去。

    秦王也感慨万分,没想到这世上竟有如此圣人之国。

    既然那里缺乏大儒,荀卿您愿去便去吧,不过您临走前能不能告知一下。

    这种完美的国家到底在哪?

    荀卿:正是秦国。

    众人:??????

    若说是吹捧,阿谀奉承,也未免太过离谱了。

    秦王彻底认定了结果,无论首相范雎如何争取也不肯任用儒生。

    “政坛的水很深,荀子你把握不住,还是让范叔来吧。”

    荀子入秦,儒家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拐点。

    他们终于发现了不被重用的关键原因。

    潜心钻研社会哲学没有意义,作为评论员和网红无法参与国家大事,儒家经典很好,但神功逆练更好。

    仁治,礼治,孝治,不如虫豸。

    屡屡碰壁之后,荀子才开始潜心研究政治的根本,后来又培养出了数位弟子。

    正式开启了儒法合一的时代,儒家也完成了从哲学家向政治家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