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弘唐 » 第一百三十四章 买马

第一百三十四章 买马

    这些棚屋基本就是这里一片,那里一片,搭建的极不规整,更没什么秩序可言。

    而一些圈养牛羊的围栏就在这些棚屋周围,也是这边边市主要的味道来源。

    “裴爱卿,现在边市这边的贸易怎么进行?”

    “回殿下,大多数还是以物换物,双方谈好就能直接交易。”

    “也就是说开元通宝在这里还不流通?”

    “只有少量使用,不过越往后肯定使用的越多。”

    李弘说话时,已经看到有人在以物换物,用自己牵来的羊换了一袋盐。

    若是照后世的价格,显然那一袋盐怎么也不值一只羊,不过在此时,边市的盐确实贵到离谱。

    盐这种东西,一直以来,塞北几乎不怎么生产,皆是来自南面的井矿和盐湖,也难怪会物以稀为贵。

    而盐井盐湖,在此时可以说是战略资源了。

    裴行俭陪着李弘在边市转了一圈,李弘见这里互相贸易的人不少,几乎见不到货币使用在买卖之中,大多皆是以物换物,如裴行俭所说。

    而盐铁的价格在李弘看来,都已经离谱到家了,这是暴利,也难怪那么多人想插手进来。

    “爱卿,这边市要慢慢规整起来!”

    “殿下,行俭已经差人在白石城附近选址,到时候在那边按照长安东西两市的样式重建新市,这边只是临时的,所以乱。”

    李弘点头,此时这边市之乱只是无奈,以后肯定不能继续如此。

    “这边现在主要是以物换物,不过基本的价格还是要平衡一些,不能差距太大。”

    “殿下的意思?”

    “就以开元通宝来衡量物价,比如南方的物品运过来多少价,北方的牛羊马匹折合什么价格,都定一个基本价,在市场进出口最显眼的地方标识出来,用作交易的参考。”

    “殿下这主意倒是好,也能让开元通宝迅速流通起来。不过南方的行商还好,北境之民大都是目不识丁,标识出来他们也根本看不懂。”

    “他们看不懂,难道市场的管理者也看不懂,给标识牌那边安排人手,随时教那些牧民。”

    “是,行俭回去就安排人手去办这件事情。不过货物太多,衡量价格不容易啊!”

    “慢慢来,开始范围放宽一些,渐渐收窄。”

    “这样怕是要引起一些人不满了!”

    “他们的利益压缩,肯定不满,可市场一直这么乱下去,很难发展起来。其实就是压缩了他们的利益,他们依旧是暴利。”

    “等秦直道修好,南方的货物和北方的货物运输起来会越来越便利,我们要让那些行商赚到钱,也不能让牧民吃亏。此时他们也是大唐的子民,要平等对待。”

    “还是殿下看的远!”

    “对了,这边的马匹交易如何?”

    “如殿下所见,马匹交易还很少,边市现在出现的马也多是劣马,运到南边也就能拉车。”

    “这样,你们专门给马匹定一个级别,以区分各类马匹,最好的马价格一定要定的高一些,并且优先由官方购买。如果牧民只想以物换物,好的马匹不防我们再让一些利。”

    “殿下,您这是要大量收购牧民手中的上等马匹?”

    “嗯,有多少我们就要多少,盐铁之利足以换购这些牧民手中的马匹,必要时候。甚至我们可以亏一些,只要对方手中的马够好。”

    “千金买马骨的事情,不妨我们也做做。”

    裴行俭听的出来,殿下这对优质马匹很执着,这个他会认真考虑,想办法从牧民手中大量购买马匹。

    一行人走出边市,那边李弘还好,其实太子妃和几个侍女这一路皆在忍受,牛马的味道着实太冲,比起它们被煮熟的味道,天差地别。

    等到了裴行俭为李弘一行安排的住处,这里一切看着还行,和长安自然比不得,不过在塞北这地方,有这般的住处已经不易。

    凝翠几人早就拿着驱虫粉各处洒落,殿下最怕就是虱子,太子妃她们也怕。

    而李弘没有让裴行俭走,带着自己的太子妃,和裴行俭在一处花园闲坐。

    茶水奉上,裴行俭知道殿下肯定有重要的话说。

    “裴爱卿,你说我们将南北的贸易搞起来,是为了什么?”

    “加强对北方的控制,让北方能彻底安定下来,也让这里的牧民得到好处。”

    “其实这只是第一步,接着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行俭恭听殿下教诲!”

    “孝文帝当年是怎么做的?”

    “收藏汉人典籍,让鲜卑贵族换穿汉服,改掉以前鲜卑的一些习俗,让两族高门通婚。”

    “对,孝文帝为了做这些,将国都从平城迁到郡王,也是有大毅力之人,能抵得住许多人的反对。”

    “殿下的意思,我们效仿当年孝文帝的方式,在北方也施行这些。”

    李弘摇头,孝文帝的改革是自上而下,可是这在北方却很难施行。

    一来此时北方民族的文化水平实在堪忧,基本能做到整个部落都找不出几个会读写的。别说目不识丁,可能连自家牛羊多少都说不出来,也就是目不识数。

    二来北方游牧部落都住的比较随性而且偏远,真要教化,实在是难上加难。

    三来真这么搞,肯定马上就会乱起来。

    也不说孝文帝的改革,放眼华夏五千年,哪次的改革不是伴着一大堆人的反对,一大群利益受损阶层的阻挠。

    看看商鞅变法,再看看公车上书,那些历史上变革的发起者有几个好下场的。

    李弘想尽量避免这种乱局发生,毕竟北方平定也没多长时间,不能乱,也不敢乱。

    北方草原民风向来彪悍,真乱起来,局面难以收拾。

    “爱卿,我们不能让北方乱,只能慢慢来,从贸易入手,渐渐统一货币,在北境建立以互市为基础的城镇,让一些牧民渐渐学会定居,而不是逐水草而居。”

    “等大量人口聚集的城镇出现,才能推行别的。”

    裴行俭点头,那里李弘忽然看着裴行俭。

    “贸易,教化,通婚,你现在知道就好,路还需慢慢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