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老六闯战国 » 第十三章:冤有头债有主

第十三章:冤有头债有主

    从校场回来,田文带李昊参观了各处营房以及中军大帐。

    “在下有一疑惑,还想请教炎君。”

    李昊停下脚步道:“田将军请讲。”

    “君王乃是一地之主,自古百姓服役,不管劳役还是兵役,皆是应当本分,炎君为何要给他们发薪酬呢?”田文疑惑的道。

    “田将军,这个时代乱了数百年,路有冻死骨,百姓易子食。岂不见流民逃离故土,恶匪生于民间。炎地乃战乱之地,百姓生活疾苦,家无三捧之粮,身无完整之衣。”

    李昊接着道:“郯国亡国近百年,炎地之民饱受艰辛,这是郯子氏亏欠他们的,本君只是想略作补偿而已。”

    田文点头道:“炎君仁心。只是,田文还有一事不解,炎地作为齐国第六都,应该加强军力,炎君为何要裁军?”

    “炎地人口稀少,成年男性多在军中。若想增加人口,唯有如此。六国现今结盟抗秦,短期内边境无忧,炎地会借此时间,缓缓发展军力。”

    田文走后,李昊带猗蔚和范忠回了帅帐。

    猗蔚道:“恭喜君上,我炎地总算有了自己的军队。”

    李昊点头道:“万事开头难,炎地有了军队,总算有了些许安全感。猗蔚,那五万金粮食,办得如何?能否及时运抵各城。”

    猗蔚捐献五万金,李昊没要金子,全部换成了粮食。齐王赠送的粮食,李昊全部屯了起来,这种乱世,粮食自然多多益善,金子反而没啥用。

    猗蔚这大半个月以来,为购粮之事,忙的不可开交。羽山大营退役士兵,这几日就要领粮,粮食若不能按时到位,那乐子可就大了。

    猗蔚道:“君上不必忧虑,第一批粮食,最迟明天可以运抵三城,不会有任何问题。”

    李昊松了口气道:“此事若成,记你首功。”

    田文此时已离开了羽山范围,随行幕僚开口道:“将军,炎君素有贤名。此次观其言行,果真名不虚传。”

    田文点头道:“当初,周天子诏书传达,我曾传书向齐王谏言,欲带兵进攻郯城击杀李昊,却遭到齐王和父亲反对。如今观之,当初倒是激进了些。浅滩养不出蛟龙。炎地地小人稀,上有齐国压制,下有楚国雄踞,处于两大强国之间,难以发展壮大。如今成了齐国第六都,只要齐国一直鼎盛,炎地就翻不出什么风浪。”

    李昊自然不知道,他当初在鬼门关走了一遭。若田文真带兵进攻郯城,他根本毫无反抗之力。

    次日,李昊彻底接管羽山大营后,车队调转方向再次出发。第二站则是东海城外的西双大营,三千甲士随行。

    两地相距只有十六公里,比郯城还近。早上出发,未到午时,车队已经抵达目的地,陈轸率众迎了出来。

    城池交接非常繁琐,不但要移交户籍政务,还要划分边界更换城防等。尹文到此,还在忙于各项事务交接,总体进展还算顺利。

    不管交接城池的事,李昊带范忠和猗蔚直接去了城外西双大营。

    此处情况和羽山大营相差不大,楚国在此也有一万常备军。东海城原本也属炎地,这些人也是炎地百姓,本质上和羽山大营没有任何区别。

    切切实实的好处,最能打动人心。这么仁厚的君主,他们何曾见过,一个个也从麻木变得亢奋起来。最终留下来的士兵,比羽山大营还多,居然有四千多人。

    李昊命令西双和羽山两处士兵校场集合,未曾料到差点出事。

    两地士兵分属齐楚两国,有点仇怨纯属正常,指不定谁的战友兄弟就被对方所伤所杀。此时相见,不可避免的爆发了冲突。

    李昊来时,场面已经非常混乱。

    “炎君到,全部住手。”

    范忠上前分开众人,李昊面色阴沉的看向双方。

    “为何闹事?”

    两方人都不说话,只是用眼神狠狠盯着对方。

    李昊眉头皱起,咂巴了下嘴道:“没人说吗?那好,闹事斗殴之人,全部记大过一次,扣除两月粮食酬劳。”

    众兵闻言面色大变,其他惩罚都能接受,唯独粮食是大家的克星。两月粮食就是六百斤,足够家人吃上两个月。

    “炎君,此事不关其他人,全是小人之过,还望炎君惩罚小人一人。”

    这时,羽山阵营里走出一人,此人面容粗旷身材魁梧,居然把事情全抗了下来。

    李昊嘴角扬起,不怕闹事,就怕有闹事之心,没有担当之胆。

    “你叫什么名字?”

    “回炎君,小人唤做雷。”

    李昊道:“可有姓氏?”

    “小人出身贫贱,不曾有姓氏,因出生之时,天雷骤降,所以家母为小人取名雷。”

    李昊点点头,战国时期,确实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姓氏。

    就像小日本,十九世纪之前,基本没有姓氏。因为政策强制,日本人不得不取个姓氏,可是匆忙之间,取什么好呢?只能在附近随便找个景物,所以出现了什么井上、高桥、田中啥的。

    而中国数千年前已经划分了姓、氏、名,黄帝原姓公孙,因常居于姬水,因此改姓姬。而姬姓衍生出周姓、鲁姓、郑姓、魏姓、杨姓等等。炎帝因生于姜水,因此改姓姜,而姜姓因此衍生出了吕姓、齐姓、高姓、国姓、雷姓、谢姓等等。中国姓氏博大精深,传承有序,追其根源,让人赞叹。

    言归正题,李昊问道:“为何闹事?”

    雷道:“此人杀了我战友,我想为兄弟报仇。”

    李昊眉头微皱,挥手让对方退了下去。

    军队里战友如兄弟,似手足,这是可以交付后背的人,雷为兄弟报仇,说明有血性,讲义气,虽然军队不需要义气,但需要血性和人性,若军队没有血性人性,那才是灾难。

    李昊沉思着上了点将台,抬眼望着下方甲士,开口道:“你们之前分属齐楚二国,疆域厮杀,互有仇怨在所难免。但你们可曾想过,你们为何而战?”

    下面甲士一片寂静。

    “没有,你们从未想过。也许,你们会说,你们服兵役是为了家人。那么,告诉我,你们服兵役这么多年,你们的家人生活变好了吗?”

    “没有,仍然填不饱肚子,仍然被压迫剥削。那么,你们到底为何而战呢?”

    “自武王封我郯子氏于炎地,繁衍数百年,追其血缘,沾亲带故,血溶于水,你们才是一国之人,你们才是袍泽。如今,你们为了齐楚二国,把屠刀伸向了自己的同胞,本君痛心疾首,哀叹你们愚不可及,蠢不可及。”

    “尔等为齐楚二国卖命,可有人做了卒长、戎长?没有,汝等皆是被齐楚二国奴役之人,上不能庇护家人,下不能加官晋爵,只是两国手中之刀剑,战场上为两国开疆拓土。如此,你们能有何私怨?若敌人砍你一刀,你不找砍你之人寻仇,却记恨对方手中的刀剑,实在可笑至极,怯懦至极,非大丈夫,非血性男儿。”

    “汝等服兵役,按礼乃是应该,本君为何给尔等酬劳?百姓服劳役,按礼也是应当,本君为何给百姓酬劳?因为,汝等皆是我炎地百姓,汝等皆是我的袍泽。生逢这个乱世,本君无法阻挡他国征伐,但本君可以保证尔等在战场厮杀之时,尽量让尔等家人过的更好,让尔等立功之人封候拜将。”

    “你们记住,一指易断,五指难伤。只有袍泽团结一心,才能为炎地带来安稳,才能为家人带来安定,才能让炎地变得强大,才能不被他国所奴役。”

    “既然你们互相有怨,那我就给你们机会。此时此刻,你们可以找自己仇家报复,让我看看谁更强大,谁更武勇。来呀,开始吧,本君绝不插手。”

    台下甲士无一妄动,神情都有些动容,目光中也少了一丝敌意。

    “哼,没人动手,还算你们有些脑子。记住,只此一次机会,既然你们不动手,那么以后,就把过往仇怨全部丢掉,你们之间乃是袍泽,不是仇人。真正的仇人是齐楚二国。人生三大喜事:洞房花烛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同胞相残,何等残忍。在此,本君立一条军规,若以后谁敢寻报私仇,斩立决。”

    “谁有异议?”

    李昊怒目环视一圈,众甲士皆不敢与之对视。

    “好,既然如此,今日军队斗殴之事,念是初犯,雷暂记一过,克扣一月粮饷,引以为戒。”

    “可有不服。”

    雷跨步而出叩拜道:“小人甘愿领罚。”

    李昊点点头道:“很好,敢爱敢恨,不愧为我炎地男儿。另外,我再颁布一条军规,凡我炎地之兵,可不行跪拜之礼,只行军礼。男儿膝下有黄金,我炎地男儿的膝盖,更是铜浇铁铸,当傲立于世间,不应弯折于人前。”

    如此豪言壮语,最能打动铁血男儿,众甲士皆是激奋无比。

    “看好了,此乃军礼。”

    李昊一声大喝:“敬礼。”

    言罢,两脚合并,双腿绷直,手臂自然贴于两腿外侧。五指并拢,右臂自然扬起,大臂与肩平齐,小臂上切,手掌停于耳部,标标准准的一个军礼。

    李昊环绕一圈,这才放下右手道:“这就是军礼,专属于我炎地士兵之军礼。现在,我宣布一则消息,即日起进行军队比武。此次比武,目的是为了挑选青龙军统帅和将领。”

    “他国不给你们晋升机会,本君给你们。你们是我炎地之兵,炎地之民,只要有本事有才华,人人皆可当将军。”

    “青龙军未来军制为军、师、旅、团、营、连、排、班。一个班十人,设班长和副班长各一名;一个排五个班,设排长和副排长各一名;一个连五个排,设连长和副连长各一名;一个营五个连,设营长和副营长各一名;一个团三个营,设团长和副团长各一名。一个旅三个团,设旅长和副旅长各一名。依次类推,军衔每涨一阶,每月粮饷增加三百斤粮食。“

    “此次比武,俩俩捉对比斗,胜者继续,败者淘汰,最终决出名次,冠军可领团长之职。余者,按名次依次任职。”

    “青龙军需要的是将才,而不是庸才。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本次比武,除了武器换为木质,本君不做任何限制。若不可为,可开口认输,否则战斗不会停止。”

    李昊对打打杀杀没兴趣,留下数十名稷下士子组织比武,自己带着猗蔚返回了东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