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捡到了一本三国演义 » 第九章 天恩难测,天家无情 上(求追读)

第九章 天恩难测,天家无情 上(求追读)

    永乐宫中,身形高大的何进,体态臃肿,腰围粗壮,走起路来就犹如一座小山,光是坐在那里,就是人形移动的小山丘。

    妹妹何太后的话,何进连连点头,只是,何进的眼神中带着不可思议,一向柔弱的妹妹,竟然敢做这等大事。

    “兄长,辩儿初登大宝,朝中狼子野心者甚多,兄长要多帮扶帮扶。”

    太后何氏紧握着何进的手,婆娑的双眼看的何进心疼,自小,他就疼这个妹妹,当成宝一般放在手掌心上,见不得妹妹流眼泪,何进拍着胸脯:“脏=妹妹放心,为兄定为陛下除掉障碍。”

    何氏微微的放下心,看向自信满满的兄长何进,眼眸中一道不易察觉的愧疚一闪而过。

    未央宫朝会上

    何进和太傅袁隗等三公相视一眼后,何进手持玉笏,朝着坐在龙椅上的刘辩躬身作揖:“陛下,臣有事起奏。”

    “大将军有何事。”

    “臣启奏太皇太后本为蕃妃,不宜久居宫中,合仍迁于河间安置。”

    “可。”

    朝臣皆言陛下圣明,而等朝会结束后,何进派遣兵马把董重的府邸给围住,而刚从外地回到雒阳的董重见到这个阵仗,又得知朝堂中发生的事情后,整个人面如死灰的坐在中堂上。

    “老天不长眼!”

    董重坐在中堂中,仰天长叹,双目泛着绝望,整个人瘫软在地。

    大势已去。

    董氏的辉煌不在,董重在府邸中,良久后,董重唤来董承。

    “伯父。”

    “你把这封信交给何进,他若答应,老夫就成全他!”

    一朝天子一朝臣!

    董承久经官场,心中有数,一时间悲恸,不知该说什么是好。

    “董承,族中你的最为灵活,若老夫遭遇不测,你不要留在雒阳,去扶风郡,投靠董卓,保住自己的小命。”

    “伯父!”

    董承从董重手中接过信后,擦拭眼角的泪水,一咬牙转身出了门。

    .........

    “董重这个老匹夫,老夫答应他了。”

    在府邸中的何进露出了得意的笑容,眼睛闪烁着自信的光芒,坐在椅子上的身体微微向前倾,朝着董承流露出一副胜利者的姿态,何进的嘴角微微上扬,仿佛在享受着得胜利的喜悦。

    “大将军厚恩,董承铭记于心。”

    董承跪在何进面前,耷拉着脑袋,眼神黯淡无光,面容在这一刻,极其的憔悴。

    在何进点头后,董承起身离去,在这一刻,董承的背影就像是落败的走犬。

    “大将军,董氏一族需斩草除根。”

    司隶校尉袁绍在何进身边恭敬的说道着,而曹操、荀攸二人则是相视一眼,心中却是有些反感,在他们看来袁绍心思不良,董氏落败,若何进赶尽杀绝不留一丝情面,朝堂上的公卿会如何想?

    “大将军不可,陛下初登大宝,不易妄动杀戮,只诛首恶即可,望大将军以陛下声威为重。”

    黄门侍郎荀攸站了出来,不合时宜的反驳袁绍,让本来的带着笑容的袁绍面色一下子阴沉了下来。

    而坐在中堂主位上的何进本欲听从袁绍进言,对董氏一族赶尽杀绝,毕竟太皇太后已殡天,董氏一族在朝中最大的靠山也没了,留着董氏一族,对他而言只是一个祸害,但荀攸所言,却让他陷入深思中。

    天子初登大宝,他这个做舅父的便在朝堂上大开杀戒,岂不是让天下人在背后对天子指指点点的,一想到此处,何进松了一口气,朝着荀攸笑道:“公达所言甚是,倒是老夫考虑不周到。”

    ..........

    在董重府邸中,董承带回消息,此时此刻,董重的手中持着宝剑,听闻何进应允后,董重语重心长的朝着董承:“你不可留在雒阳,当速速离去。”

    话音落下,鞘中的宝剑拔出,宝剑寒芒,照映董重绝望的瞳孔,如果有可能谁会愿意去死。

    “老贼啊!”

    仰天长啸后,董重拔剑自刎,殷红的鲜血溅射在董承的脸上,遂缓缓的倒了下去,而伫立在堂中的董承,不知何时流下眼泪。

    “伯父,仇侄儿定报!”

    “侄儿定会让何氏一族付出代价!”

    擦拭掉眼角的泪水,擦拭掉脸上的鲜血,董承毅然决然的转身离去。

    .......

    宣德殿内,坐在龙椅上的刘辩听着郭胜的传来的消息,不自主的颔首,太皇太后董氏已死,董氏一族在雒阳的掌权者董承也死了,如今除却董氏外戚之外,剩下的便是......

    “郭胜,你传朕口谕,宣黄门侍郎荀攸、典军校尉曹操入宫觐见。”

    “喏。”

    郭胜的快速的退出,作为刘辩的心腹,同时也身为十常侍,能在宫闱中活的这么久,郭胜之聪慧远超常人,当知道什么该讲什么不该讲,在皇宫中,多数者死于话多,且郭胜是一个明白人,明白自己权势来自于谁。

    刚从何进府邸回来的曹操、荀攸二人,在路上便碰见郭胜,见到曹操、荀攸二人,郭胜瞬间一喜,也省得他来回跑,当即拉住荀攸、曹操二人的手。

    “郭公公这是?”

    “陛下要见二位,速随咱家入宫面圣。”

    荀攸、曹操二人面色一变,当即变得严肃起来,坐上郭胜的马车,朝着选的南宫宣德殿的方向而去,而这一幕恰巧被司隶校尉袁绍见到,袁绍眉头微皱,伫立在原地,久久未曾过神。

    “本初。”

    在袁绍出现的声音瞬间吓了袁绍一跳,回过神后的袁绍,见到背后的人后,松了一口气道:“王公也出来透气了?”

    被袁绍口称王公的人乃是王允,王允乃太原人士,太原王氏乃名门望族,亦是官宦之家,世代受皇恩,不过王允得罪张让,故张让记恨王允,给他构陷罪名,幸得司徒杨赐、太傅袁隗、大将军何进等力保,才幸免于难,然王允得罪张让,无奈下只能改名换姓离开雒阳,在陈留、河内一带辗转,不过,自灵帝驾崩,王允赶回来吊唁,故而入了何进的麾下。

    “王公,绍有一事欲问王公。”

    袁绍眼珠子一转,朝着王允这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拱手问道,待王允颔首后,袁绍左顾右盼后,在王允耳边低语:“王公意为当今陛下如何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