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捡到了一本三国演义 » 第三章 登基称帝,年号光熹 上 (求追读)

第三章 登基称帝,年号光熹 上 (求追读)

    “太后。”

    蹇硕跪在董太后的面前,何进未入宫,蹇硕开始恐惧,他知何进绝对是收到了风声,不然帝召其入宫,何进未曾入宫,现在何进不思,太子辩必登基为帝!

    长幼有序!

    且太子辩乃帝在世时所立太子,纵然他们欲扶持皇子协为帝,然祖宗宗法,朝廷法规,都容不得他们乱来,在这样的大势之下,董太后也是有心无力。

    蹇硕现在怕了,怕何进这个莽夫会趁太子辩明日登基时,杀自己!

    “汝勿慌,本宫还活着,何遂高这个莽夫,不敢造次。”

    “老奴叩谢太后天恩。”

    有董太后这句话,蹇硕悬着的心,一下就放了下来。

    “不过太后,太子辩登基为帝,皇后怕是容不得您。”

    蹇硕看似粗犷脸,实则藏着极其细腻的心思,他已经和何氏断裂,再无回头路,如今只能紧随在董太后身边,不过,蹇硕深知眼前的这个老妇人,久居在宫闱中,心虽够狠,但毕竟还是女人,做事还是不够绝,故而他准备在董太后面前拱一把火,最好是董太后和何皇后斗的个不死不休的,那么他蹇硕活下来概率就大,同时荣华富贵照样享之不尽。

    果不其然,董太后听到这番话后,略显苍老面庞上,闪过一丝不自然,昨日时,太子辩因她的缘故,掉入水中,何氏定然恨她入骨,傍晚时分,虽听闻宫中的宦官讲,太子辩已醒,但董太后知晓这仇已经结下,她和何氏注定只能活一人。

    “太子辩登基为帝,何遂高为大将军,内外臣僚皆是心腹,何氏不过是一屠夫之女,若非本宫抬举她,她何以能坐稳国母之位置。”

    董太后愤愤不平,当初若非她抬举这个贱人,她怎么可能会成为皇后!

    想到此处,董太后就开始变得极其的不甘心,当年,她以为一介不入流的女子罢了,娘家并非是什么权贵,乃一杀猪的屠夫之女,纵然入宫为后,岂不是任凭自己摆布。

    只是时间会证明一切,证明她董太后错的离谱。

    从昨日开始,帝宏,她的儿子死在龙床上时,董太后便知道她今后的日子不好过了,昨日时,见太子辩掉入池塘中,她多么希望太子辩直接淹死最好,纵然太子辩是她的嫡长孙,但也是何氏这个贱人的儿子!

    “娘娘,老奴与张让、赵忠等人交好,且何遂高在朝中,对张让、赵忠等人言语间多有不善,甚至是想置张让、赵忠等十常侍于死地,娘娘为何不拉拢张让、赵忠等人?”

    蹇硕在一旁及时的见缝插针的赶忙的开口为董太后解忧。

    蹇硕心中也是极其憋屈,若帝在世,他何必对这老娘们卑躬屈膝的,当年,帝常和他们在后园做宴,当时谏议大夫刘陶跑到帝面前嚎啕大哭,言天下危在旦夕,帝怎能和他们这些阉人共同在后园中饮酒,刘陶言之不善,惹恼帝,帝遂命武士推出去斩之。

    当年十常侍中封谞作乱,但帝依旧对他们恩仇有加,常言封谞其不明,十常侍中难道就没有一人是忠臣吗?

    正因为帝的恩宠,才有后来他们的荣华富贵,满朝文武,见其虽欲食其肉寝其皮,然在他们面前依旧不敢放肆!

    只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帝已薨,他们这些十常侍只能抱团取暖,以求苟活。

    “张让、赵忠?”

    董太后凤眸中带着不悦,十常侍中,就算张让、赵忠二人对其不恭不敬,仗着其子尊信张让,称其阿父,唤张让阿母,颠倒伦理,让董太后脸面无关,董太后对此二者也甚是不善。

    “娘娘,太子辩一旦登基为帝,娘娘与我等乃一条绳子的蚂蚱,此危亡之际,娘娘何必摒弃前嫌联手破局乎?”

    蹇硕见董太后略显不悦,苦口婆心的劝诫着。

    良久,董太后终究还是被蹇硕给说动,只能颔首同意。

    “娘娘圣明!”

    蹇硕心头大石落下,愁苦的面容上,终于露出笑容。

    .........

    “郭胜。”

    月光照在刘辩那张稚嫩尽褪,有的只有冷漠的脸上。

    郭胜应声走进寝宫,来到刘辩的身边,静候着刘辩的吩咐。

    “孤若要你在孤登基时,诛杀逆贼蹇硕,你可敢。”

    刘辩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不带半丁点感情,郭胜闻言当即跪倒在地,以首俯地,尖锐的声音说出此生最重的承诺。

    “殿下,老奴乃残缺之身,得娘娘厚爱,位列十常侍,老奴自殿下降世,就跟随在殿下左右,老奴这条命就是殿下和娘娘给的,蹇硕贼子敢作乱犯上,老奴必杀之!”

    “父皇言十常侍中,有忠臣一二,郭胜你便是孤的忠臣。”

    刘辩感慨万分,郭胜跟随自己十数载,忠心耿耿,他自然知晓群臣对十常侍的态度,但此时此刻,也明白为何其父会如此厚待信任这些阉人。

    相比朝中公卿,这些阉人看似权势滔天,但是他们的权势皆来自于皇帝,他们乃是皇帝的家臣亦是家奴。

    天下间,造反者,不计其数

    然唯有这些阉竖不会。

    “你且附耳来,孤与你细说。”

    “喏。”

    郭胜当即附耳过去,刘辩在其耳边娓娓道来,郭胜心一沉,遂大喜,不过紧接着就有忧虑。

    他看着长大的太子辩如今终于长大,有了帝王该有的气度和手段,忧的是,天家无情,太子辩的手段近乎无情。

    “孤安危系于汝,汝莫让孤失望。”

    “殿下!”

    “老奴必不负殿下所望。”

    遂郭胜退出寝宫,身影藏入漫漫的夜色中,按照太子辩的吩咐,开始着手安排。

    次日,皇后何氏早早来到太子辩寝宫外,等太子辩穿着好服饰,一同扶帝宏灵柩出殡。

    宫外,何进司隶校尉点兵五千御林军,何进令何顒、荀攸、郑泰等大臣三十余名在宫外等候,今日乃帝宏出殡。

    “诸君,铲除逆贼,匡扶大汉在今朝!”

    在宫外的何进,满是横肉的脸难得有了笑容,身后何顒、袁绍等人尽皆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