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八零,从提篮桥接回三伯开始 » 第4章 一上午赚了半年的工资

第4章 一上午赚了半年的工资

    三伯有一句话说的对,这年头想要做生意,就得好好的读读新闻报纸,研究一下政策。

    倒腾粮票这种事情虽然利润大,但是风险也很大。

    所以如果陈青峰真的胆子够大,去倒腾粮票,那就只能祈祷自己一直走狗屎运了。

    那么这个时代有没有什么靠谱的商业模式呢?

    如果非要说的话,其实服务行业是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这里指的服务业并不包括金融行业,而是指修锅,理发,照相,裁缝这种直接的服务行业。

    没办法,现在太复杂的商业模式还无法被理解,而且就算是这一类的生意其实私人干也是有风险的。

    当然,阻力总比贩运商品要安全一些。

    不过陈青峰依稀记得1980年,全国001号的个体饭馆——悦宾饭店,就要在首都的翠花胡同正式开始营业了,据说开业初期只有四张桌子,十二把椅子,这是全国第一家办下了个体营业工商执照的私人餐馆。

    由此也揭开了私营经济的序幕。

    从这一点来说,陈青峰给人照相,靠这一点挣钱,正常商业行为。

    陈青峰忙碌了一晚上,终于还是在自己阁楼上的房间里,弄出了一个洗胶片的暗室。

    不过由于他们没有放大机,所以洗的照片只能是固定的正常格式。

    但这年头也没什么人愿意多花钱去洗一些尺寸较大的照片。

    ……

    陈青峰一直忙活了半夜,第二天早上,他就着昨晚剩下的米饭,给三伯和自己做了一碗泡饭,草草的吃过之后。

    他就推着从胶片李那里借来的自行车出了门。

    陈青峰一路骑着车来到了外滩附近。

    上辈子他没有走摆摊经营的这条路,那时候等他回到沪上的时候,已经是几年之后了,各种商业途径早已经被打开了。

    陈青峰当时只能铤而走险,跟着别人一起当倒爷,不过后来他的发家史其实并不光荣。

    而这辈子,陈青峰既然有着穿越者的先天优势,自然也就不屑于去干那些容易把自己绕进去的生意。

    沪上不愧是现在国内最大的城市,每天来来往往的人流川流不息。

    而来到这边之后,有人要总要逛一逛外滩,看一看这里的风景。

    陈青峰把自行车支在了人来人往的广场上,然后他就拿起车上的牌子,挂在了自行车上。

    拍拍乐的牌子一立起来,立刻就引来了不少人的注意。

    陈青峰则把相机挂在脖子上。

    热情的给来来往往的行人打招呼。

    ……

    不过他在这里傻站着半天,看热闹的人不少,愿意来照相的,却一个也没有。

    这让陈青峰觉得有些纳闷。

    不都说这年头,只要胆子大,傻子都能赚到钱吗?

    可为什么?

    就在陈青峰疑惑的时候,突然之间胶片李不知道什么时候鬼鬼祟祟的跑了过来。

    “阿峰,生意怎么样?”

    “别提了,一单生意都没有!”

    “不会不行吧?”

    “不行,不行,那我可就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

    ……

    陈青峰看着周围围观的人群,他突然意识到了什么?

    或许自己缺的就是第1个吃螃蟹的人。

    这年头人们普遍比较腼腆,以至于刚才周围围了一群人,可一个上前要照相的都没有。

    陈青峰想了想,干脆就拉着小胖子走到了黄浦江边。

    “这位同志一表人才,一看以后就是能干大事的呀,黄浦江,道不尽的黄浦江,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来这位同志,你是哪里人呀?”

    “阿拉……”

    胶片李正要如实回答,陈青峰突然轻轻的踢了他小腿肚子一下。

    “阿拉宁波银!”

    “哦,宁波来的同志,侬是来出差的吧?”

    “嗯,早就听说外滩这边的风景美如画,所以特地过来看看!”

    “你看这位同志,来都来了,不如照一张相,我们这边两块钱一位,照完之后,您要是赶时间,下午过来找我,我保证把照片给您洗好,您要是不赶时间,等到了晚上您留个地址,我给您把照片送过去……”

    胶片李不知道陈青峰到底搞什么鬼?

    不过陈青峰就让他站在那儿,然后还提醒着他调整姿势,紧接着陈青峰单膝跪地,故作一副专业的样子。

    “对,就这样,要展现我们80年代青年人的风采……”

    随着相机咔嚓一声,胶片里疑惑的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了两块钱,陈青峰收好之后,立刻就说道:

    “同志,你可以回去了?等到下午再来找我,我帮你把照片洗好!”

    胶片李疑惑的就往外走。

    二与此同时,一直围着他们看热闹的人群中终于走出来一个勇敢的姑娘。

    “这位女同志,侬也要照相啊!”

    “是啊,我也要照相!”

    对方说得上北方口音的普通话,所以陈青峰也换成了普通话。

    “能不能请问你一下?看到外滩的景色,感觉我们沪上怎么样?”

    “太美了……”

    就这样,陈青峰终于接到了自己的第一单生意。

    拍完照之后,姑娘很快留下了地址,原来人家是出差来沪上,就住在锦江饭店。

    紧接着第2个,第3个,

    很快这里就围了里三层,外三层,陈青峰一边维持秩序,一边调整好最好的角度,照相这种事情,说有技术也算是有技术,说没技术会按快门就行了。

    而胶片李,从人群中混出来之后,很快就没有人记得他的长相了。

    不一会儿,他们的客人就换了一波又一波。

    然后胶片李就看到陈青峰冲他招手。

    “老陈,拍了多少了?”

    “MD,我都换了三卷胶片了……”

    “什么?”

    “你自己算,应该赚了有142块钱吧!”

    “你这……”

    “这三个胶卷赶紧拿回去洗了,我还等着给人家送呢!”

    陈青峰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了三个胶卷,而此时正在等着照相的姑娘还在催促。

    其实想想也是,这年头大家的口袋确实不宽裕。

    可是有机会来沪上出差或者旅游的人,谁又会在乎花上两块钱在黄浦江边照上一张外滩的风景照呢?

    不拿着照片回去,谁知道你来过沪上啊!

    胶片李骑着自行车,双腿转的跟发动机似的。

    没办法,谁让陈青峰这一上午赚的,就比他半年的工资还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