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初入职场 » 第三十一章和平

第三十一章和平

    “下面,我给你们讲讲战争后的和平以及世界格局。”邹学明接着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宝座

    ,并企围进一步称霸世界。在此期间,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甚至直接发动局部战争,

    形成了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局面。苏联不甘示弱,同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使得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美国的‘冷战’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无论是德、意、日,还是英法,力量都遭到严重削弱。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远胜于其他资主义国家,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随着实力的增长,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在此期间,苏联的力量也壮大起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矛盾且益激化。

    公元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美国要领导‘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进而对苏联等社会

    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侵略

    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这

    就是所谓的“冷战”政策。

    公元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

    会发表的国情咨文里,解释一下,美国总统致国会的文件称为咨文,他每年向国会报告国情的文件称为国情咨文。咨文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同时大肆渲染希腊、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的严重威胁’,要求国会拨款4亿美元,给予‘援助’。从此,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

    裂,‘冷战’开始。

    《北大西洋公约》,对于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美国通过提供经济援助,逐步控制了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公元1949年,美国拉拢加拿大、英国、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成立针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北大西洋

    公约组织。公元1955年,苏联和欧洲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成为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相抗衡的另一大政治军事集团。

    公元1949年4月,美国、英国、法国、荷兰、卢森堡、加拿大、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丹麦、比利时等12国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根据这项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后来,又有希腊、土耳其、联邦

    德国、西班牙等国加入。

    美国侵略朝鲜和越南的战争。

    公元1950年6月,朝鲜爆发内战。美国为了争夺亚洲地区的霸权,先派海空军支援南朝鲜军队。接着,又以‘联合国’的名义,组织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侵入朝鲜,一直打到中朝边境。在此期间,美国海军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为了保卫祖国的安全,应朝鲜政府的邀请,公元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同朝鲜人民军一起,打退了美国军队的进攻。公元1953年,美国不得不在没有获胜的停战协定上签字。

    公元1950年10月,美军侵入朝

    鲜北部,逼近鸭绿江。同时,美军飞机侵犯中国东北领空,轰炸和扫射与朝鲜接壤的中国地区,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

    朝鲜战争中,美国出动了本国

    陆军的1/3、空军的1/5和海军的1/2,还纠集了其他15个国家的军

    队。美国支出的直接军费高达两百

    亿美元以上,动用了除原子弹以外

    的一切现代化武器,最后仍然一无

    所获。

    60年代,美国开始了侵略越南

    的战争,占据越南南方,并对越南

    美军在越南的暴行北方进行狂轰滥炸。越南人民同美军进行了英勇斗争,并得到了中国人民的无私援助。公元1973年初,美国被迫

    签署了结束越南战争的协定。美军丛越南南方撤走,美国的霸权政策严重受挫。

    美苏争霸。

    公元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国力的增强,苏联的霸权主义也日益膨胀起来。美国和苏联为谋求世

    界霸权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为此,双方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制造的核武器数量足以摧毁整个地球若干次。

    公元20世纪60年代,苏联在古巴秘密建立导弹基地。美国大为惊恐,立即对古巴实行军事封锁,苏联最后被迫撤走导弹。这就是令世界瞩目的‘古巴导弹危机’。

    公元20世纪60年代初,美古关系恶化,苏古关系迅速升温。公元1962年10月,经过多次高空侦察,美国得到确切情报,苏联在古巴部署了可以携带核武器的战略轰炸机和导弹。美国感到自身安全受到威

    胁。美国总统立即下令对古巴实行军事封锁,并宣布美军进入最高戒备状态。苏联针锋相对,实行军事动员。10月底,苏联只得从古巴撤走导弹和战略轰炸机。

    公元20世纪70年代末,苏联出兵占领了阿富汗,企图建立在南亚和波斯湾地区的霸权。美国不甘示弱,不久就提出准备打高科技战争的‘星球大战’计划。

    美国和苏联在世界范围的争霸行动,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也给两国本身带来了沉重的军费负担。特别是苏联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公元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它被迫改变称霸政策。

    再说说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二次大战以后,具有重大意义的变革之一,就是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摆脱了殖民枷锁,取得独立。

    亚洲民族独立国家的兴起。

    二次大战以后,亚

    洲首先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中国、朝鲜和越南北部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他国家也先后

    获得民族独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在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压力下,英国在公元1947年被迫同意

    印度独立,但将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同年8月,尼赫鲁也就是生于公元1889年,死于公元1964年和真纳分别成为这两个新国家的领导人。后来,印、巴先后成立了共和国。印度独立前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锡兰、新加坡、以色列等也先后独立。

    也就是公元1945年印度尼西亚领导人苏加诺宣布印尼独立。公元1956年,印度共和国宣告成立。公元1956年,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宣告成立,它包括西巴基斯坦和东巴基斯坦。公元1971年,东巴基斯坦宣告独立,组成孟加拉国。

    在欧洲人统治的所有亚洲殖民地中,印度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印度的独立,对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是一次巨大的冲击。

    在亚洲各独立国家中,原荷兰殖民地印度尼西亚取得独立的道路最为曲折。公元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印尼爆发了‘八月革命’,宣告独立,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后来,荷兰殖民者在英美的支持下,两次进攻印尼,妄图恢复殖民统治。印尼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到50年代中期,印尼终于取得完全独立。

    非洲的民族独立浪潮。

    50年代初,北非首先开展了民族独立运动。公元1952年,埃及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七月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武装起义,赢得了埃及的真正独立。公元1954年,阿尔及利亚开始了反对法国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经过长期的民族解放战争,法国于公元1962年承认阿尔及利亚的独立。

    一次大战后不久,埃及在名义上成为‘独立’国家,实际上仍然是英国的殖民地。公元1952年的‘七月革命’推翻了英国支持的埃及封建王朝,第二年及建立了共和国。公元1956年,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英法和以色列一起发动了侵略埃及的苏伊士运河战争,个阑本回运河的控制权,但最终失败。

    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时的演说,‘今天,我们真正实现了真正的主权、真正的尊严和真正的自豪。……今天我们说,我们的财富已经归还给我们了。’

    阿尔及利亚从19世纪30年代起就沦为法国的殖民地。在法国统治期间,以法国人为主的欧洲移民大批迁入这里。欧洲移民控制了这里的经济、政治,享有各种特权,奴役阿尔及利亚人民。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爆发以后,战斗十分激烈,法军增兵至80万人。阿尔及利亚建立了十万多人的解放军,把武装斗争扩大到全国3/4的地区。戴高乐担任法国总统以后,顺应历史潮流,同意通过和平谈判,最终结束法国对阿尔及利亚的殖民统治。

    五六十年代,如火如荼的民族独立运动席卷了整个非洲大陆,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仅公元1960年就有17个国家独立,取得民族独立的过程中,大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到60年代末,英法在非洲的殖民统治基本被摧毁。此后,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继续发展。到公元1990年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最终瓦解,结束了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五百年的历史。

    拉丁美洲国家捍卫主权的斗争。

    二次大战以后,拉美国家为捍卫民族主权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开展武装斗争,在公元1959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傀儡政权,取得真正的独立。后来,古巴挫败了美国支持的雇佣军,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公元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人民为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区的主权,坚持不懈地斗争。公元1964年,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一个巴拿马学生勇敢地进入由美国控制的运河区,在那里升起巴拿马国旗。美国驻军枪杀了他。他的爱国行动,唤起了巴拿马人民的斗争激情。经过他们的长期斗争,到公元1977年,巴美签订了关于巴拿马运河的新条约。根据新条约,1999年底,巴拿马运河区的主权和管辖权完全回到巴拿马手中。

    我接着讲讲第三世界的兴起和亚洲经济的发展。

    二次大战后,广大亚、非、拉美民族独立国家组成了第三世界。中国也属于第三世界。

    第三世界的兴起。

    随着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亚、非、拉美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形成了第三世界。第三世界兴起以后,在国际事务中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公元1955年在印尼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反映了亚非人民团结反帝反殖的共同愿望。公元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它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政策,成为国际事务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发言,‘西方国家控制我们命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亚非国家的命运应该由亚非各国人民自己掌握。’

    亚非会议是获得独立的亚非国

    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

    况下,讨论亚非地区重大问题的国

    际会议。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代表

    团出席了这次会议,并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保证了会议的成功。会议通过的《最后公报》、体现了反对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和促进各国友好合作的精神。

    50年代中期,铁托、纳赛尔和尼赫鲁举行会议,提出不介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的不结盟主张。公元1961年举行了有25个国家参加的第一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此后,不结盟运动不断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拥有一百多个成员国、十多亿人口,地跨亚、非、什么重要作用

    拉美和欧洲的一支重要的国际政治力量。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经济困难。

    亚、非、拉美许多国家独立以后,在经济并没有完全摆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控制。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比较低。为了实现工业化,它们不得不输出农产品、原料等,以换取国外的先进工业设备和技术。但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室纵国际市场,压低农产品、原料等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通过种种办法,剥削广大发展中国家。据统计,公元1951年到公元1973年间,发展中国家在同发达国家的不平等贸易中,损失了一千三百多亿美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通过资本输出进行剥削,使发展中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公元1988年,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总以达制1.3万亿美元,为此,它们不得不每年承担几百亿美元的利息负担。沉重的债务负担,造成不少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缓慢。

    为了改变这种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经济获感第三世界围室进了长断控斗争。公元1964年,在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77个发展中国家发表了《七十七国联合宣言》,要求改变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七十七国集团’由此诞生。公元1974年,这个集团推动第六届联合国特别大会通过了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和行动纲领。这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争取建立平等、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斗争,进入新阶段。后来,其成员国增加到一百多个,但“七土七国集团”这一名称仍沿用下来。

    70年代末的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开始迅速发展。

    亚洲经济的迅速发展。

    二次大战后,摆脱了殖民统治的亚洲国家,克服种种困难,走上了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亚洲经

    济的发展,为世界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亚洲各地区的情况不同,经济发展并不平衡。

    在东亚和东南亚,60~70年代,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经济高速发展,引起世界瞩目。过去,它们或以农业经济为主,或只从事港口的转口贸易,经济比较落后。但以60年代起,它

    们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会,吸收外国资本和技术,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迅速走上工业化道路。

    六七十年代,新加坡、韩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都超过10%,经济发展速度名列世界前茅;80年代,经济仍然持续增长。公元1990年,新加坡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美元以上,是同期韩国的两倍。新加坡不仅是国际金融中心,也是亚太地区最大的转口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政府大力

    韩国的现代化工业企业发展教育和进行智力投资,注意保存和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使新加坡人民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

    80年代,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到80年代末,泰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分别比60年代初增长了十多倍和八倍。但这些国家同新加坡、韩国相比,在经济上仍有一定差距。

    然而,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一方面,它们大量引进外国资本,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对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经济发展的风险也大大增加了。

    东南亚的印度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部门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较大成就,粮食基本自给。80年代末,它的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12位,农业总产值居世界第4位。90年代,印度的经济和科技得到进一步发展。

    具体的格局有出现了新变化。

    公元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不火因的成

    苏联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格局出现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东欧剧变。

    公元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经济每况愈下,过去排斥市场经济的、高度集权的经济管理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东欧国家普遍外债负担沉重,货币贬值,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面对这种情况,有的国家开始进行改革,但措施不当,未能取得预期的目的;有的国家却不进行改革。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最终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

    从40年代末开始,东欧各国大多照搬了苏联的经济管理模式,实行中央集权的经济管理体制,束缚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造成农、轻、重比例的严重失调。这使得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的多数东欧国家,出现了食品短缺、消费品长期供不应求的现象,引起人民的不满。

    60年代基本上没有外债的东欧各国,为了迅速发展经济,在70年代大量借债。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六国,公元1980年的外债总额为599亿美元,公元1987年达到733亿美元。其中,波兰的外债竟高达392亿美元,相当于国民收入的40%。由于外债负担过重,一些国家国民经济的增长部分,尚不

    够支付外债的利息。

    从公元1989年下半年起,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在一年之内,各国共产党等执政党纷纷丧失了政权,社会制度随之改变。国家也更改了名称,去掉了其中的‘人民’、‘社会主义’等字样。东欧剧变后,民主德

    国并入联邦德国,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和斯洛伐克分立。欧洲的政治版图发生了重大变化。

    东欧更改后的国名及变更日期。如匈牙利人民共和国于公元1989年10月23日改为匈牙利共和国,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于1989年12月28日改为罗马尼亚,波兰人民共和国于1989年12月29日改为波兰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于1990年4月20日改为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也就是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统一合并于1990年10月3日改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德国’,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于1990年11月15日改为保加利亚共和国,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于1991年4月26日改为阿尔巴尼亚共和国。这种情况还在继续。

    关于苏联情况。那就是新领导人上台。80年代中后期,苏联社会十分动荡。戈尔巴乔夫任苏联共产

    党总书记并上台执政后,各种社会思潮对苏联社会形成猛烈冲击。政治、经济、民族危机目益加剧。

    在苏联的15个加盟共和国中,公元1990年先宣布脱离苏联独立的是波罗的海沿岸的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不久,其他加盟共和国也相继发表主权宣言。1991年3月,苏联举行全民投票,绝大多数人主张保留‘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东欧剧变以后,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有了松动。旧的世界格局还未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多极化在不断发展。世界格局的变化,导致了原来掩盖着的许多矛盾和冲突的激化,特别是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此起彼伏。90年代的海湾战争和波黑冲突,加剧了世界的动荡和不安。世界人民希望通过协商和对话解决地区冲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

    公元1990年8月,伊拉克出兵迅速占领了邻国科威特。联合国很快通过决议,组织了一支以美军为主、有二十多个国家的军队参加的‘多国部队’,进驻海湾地区。1991年1月,‘多国部队’向伊拉克军队发动了号称‘沙漠风暴’的强大攻势。四十多天后,伊拉克军队全部撤出科威特。

    在南斯拉夫联邦解体的过程中,民族杂居的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共和国爆发了武装冲突。穆斯林族、塞尔维亚族和克罗地亚族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军事对抗。这一地区的武装冲突,其规模之大、战斗之激烈、伤亡之惨重,都是二次大战后的欧洲所罕见的。

    在新旧世界格局交替的过程中产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这种霸权行径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和安全。在新的多极化的世界格局没有形成前,两个超级大国、多个世界强国并存的‘两超多强’的局面还会在较长时间内存在下去。‘极’指的是综合团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世界多极化是指世界上出现了多极并存这种发展趋势。

    说说二战以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二次大战以后,世界各国的经济关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随着世界各国联系的加强,人类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世界经济的变化。

    二次大战后,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各国、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从总体上看,世界经济逐渐形成了一个整体,这就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

    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开始于二次大战以后。随着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和相互投资的不断增加,各国之间的国际经济联系也日益加强,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大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也融入国际经济之中。各国的经济互相渗透、互相依存,从总体上

    看,逐渐形成一个整体。进入公元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从长远来看,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为世界经济的不断增长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这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利。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发展过快,也使得市场的破坏作用得到迅速膨胀。由于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经济全球化也在世界范围内扩大了贫富差距。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跨国公司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跨国公司的一般做法是,从原料最便宜的国家购买原料,在劳动力价格较为低廉的国家加工成产品,然后再把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以获得最大的利润。而有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却将本国不允许生产、容易产生环境污染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以达到把污染转移到国外,并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赚钱的双重目的。

    公元1984年,位于印度博帕尔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一家大型化工厂发生严重的毒气泄漏事件,造成当地居民数千人死亡。

    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各种联系也日益紧密,人们关心的共同问题也越来越多。例如合理利用能源、资源,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控制人口增长,开发和利用空间、海洋等问题,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

    在一些城市的上空,笼罩着一层厚厚的、灰蒙蒙的烟雾。除非刮大风,在夜晚很少能看见满天的星星。但这只是我们看得见的现象。实际上,大气环境早已被破坏了。由于二氧化碳、甲烷和氟利昂等温室气体的增加,地球大气层的温室

    效应日益严重,使得两极地区的巨大冰山加速融化,造成了海平面在近些年来的不断上升。尽管海平面现在的上升幅度还比较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预计到21世纪后半期,它将升高30~100厘米。即使海平面上升几十厘米,也会发生海浪对海岸线的大规模侵蚀,会淹没大片的土地,对沿海地区人们的生活造成极大威胁。此外,还有海洋污染、物种灭绝等人类共同面临的迫切问题。凡此种种,都对人类提出应该‘怎么办’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国家的

    专家学者从不同的领域提出了水污染‘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并认为,这一思想的确立是帮助人类社会从工业化的弊端中摆脱出来,走向新文明的一个有效途径。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目的是使全人类世世代代地生存下去。这是因为,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虽然有多条道路可供选择,但最典型的有两条,一条是肆无忌惮地利用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宝贵资源,只求眼前利益,毫不顾及后果。这是一种类似于强盗的发展之路,是一种自私自利的极端表现。在短时间里,虽然这一代人获取了一定利益,但它最终会造成损害大自然、损害子孙后代利益的严重后果。另一条道路就是‘可持续发展’,它是一条文明的发展道路。它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不仅注重‘发展’,而且注意‘持续’地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要爱护生命,爱护大自然,保护地球;要给子孙后代留下清澈的天空、蔚蓝的大海、鸟语花香的生存空间,使他们有继续发展的机会。说到底,保护大自然,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此外,人类还面临着毒品蔓延、国际恐怖活动猖獗、核武器扩散等严重问题。这些问题也不是一个或几个国家能够单独解决的,需要各国之间的国际合作和共同努力。

    这就不得不说一下,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公元18世纪以来,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第一次和第二次技术革命。它们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即公元18世纪下半期发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是世界史上人类使用铁器后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它以蒸汽机的广泛运用为主要标志。公元19世纪70年代起,发生了第二次技术革命,它以电力的广泛运用为主要标志。公元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发生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即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接下来就是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公元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以前所有的时代。四五十年代以来,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这次科学技术革命称为第三次技术革命。

    那么有了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就要说说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的迅速发展;产生了一大批新型工业,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交往和思维方式;等等。这种形势使千百万人感觉到,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改善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人类社会最初发展起来的是第一产业,即农、牧、林、副、渔业;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第二产业,即工业、采矿业、建筑业等迅速发展起来,产值超过了第一产业;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使工农业产

    品大量增加,经济发达国家开始把大量人力投入第三产业,即不直接从事物质生产的部门,如商业、金融、服务、公务、医务、科研、教育、文化等。经济发展出现这样的趋势,就是在尽量减少物质消耗的前提下,利用知识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二次大战以后,电视机、收录机、

    VCD、DVD、数码相机、数码电视机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洗衣机、电冰箱、微波炉、空气调节机等的普及,减轻了人们的家务劳动,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公元20世纪晚期,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移动通信等得到了飞速发展。

    20世纪四五十年花重大技术的突破,也就是第一次出现的新技术及意义。公元1942年的核反应堆、公元1945年的原子弹、公元1955年的核电站出现的意义是从此开始了人类利用原子能的时代,公元1946年的电子计算机电子出现的意义是计算机开始代替人类的部分脑力劳动,公元1947年的半导体晶体管、公元1959年的集成电路出现的意义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微电子技术,公元1957年的人造卫星上天出现的意义是人类的活动开始进入

    宇宙空间。

    公元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出现的知识密集型工业是核工业、电子工业、计算机工业、航空航天工业、高分子合成化学工业、激光业、生物工程业以及海洋开发业。资本主义先进国家由于采用新的科学技术而实现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由的20世纪初5%与20%之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80%。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具有制时代盘义的是能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崛起,电子计算机并常迅速地发展起来,计算机的体积不断缩小,功效却日益增火。速度高的计算机每秒可进行十几亿,几百亿,甚至几千亿次以上的运算。

    计算机不但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国防建设、财政金融、体育卫生等领域广泛运用,而且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正在迅速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电子计算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它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信息技术产生质的飞跃,导致信息技术产业的出现。

    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全球互联网上网用户已达三亿多。计算机

    网络的出现和发展,使人类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给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是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以求在国际竞争中取胜,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更加证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接着就是知识经济的初现。

    进入公元20世纪90年代,科学技术在世界各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空前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在发达国家,高知识含量的产品和服务创造出的价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加,并超过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发展成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也就是知识经济。

    实际上,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很多西方学者就已发现和预见到在工业经济之后,将出现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70年代,有人预言了‘后工业社会’的到来。80年代初期,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提出过‘信息经济’的概念;80年代中期,英国学者福来斯特又提出‘高技术经济’的概念。其他一些学者还提出过‘技术电子社会’和‘超工业社会’等概念。

    下面就谈谈现代文化。我们知道‘十月革命’标志着现代的开始。

    现代时期,世界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无产阶级文学艺术开始登上舞台;资本主义世界的文艺,分化为传统和反传统的文艺;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亚、非、拉美的文学有了很大发展。

    公元20世纪前期的苏联文学和艺术。

    公元20世纪前期的苏联文学继承了俄国文学的优秀传统,以革命的主题出现在世界文坛。

    高尔基是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是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他的代表作《母亲》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风暴。《母亲》取材于1902年俄国的一次工人示威游行事件。小说通过一家工人的遭遇,展示了工人受压迫、受剥削的悲惨生活,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觉醒。它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性的工人阶级传记。

    肖洛霍夫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描写顿河地区一个哥萨克中农在十月革命前后几年中的曲折经历。通过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显示出新世界诞生的复杂而艰辛的过程。小说以其高度的艺术水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写了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过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原是一个普通的工人子弟。他在保卫苏维埃政权和战后的和平建设中,经过种种磨炼,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这部小说激励了无数青少年投身革命,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人类的解放事业。

    来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伟大的卫国战争激起了苏联文学艺术界高度的爱国热忱。许多人奔赴前线,他们既是战士,又是作家,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法捷耶夫的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和波列伏依的中篇小说《真正的人》,是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表现了苏维埃人可歌可泣的反法西斯斗争精神。《真正的人》讲述苏联空军英雄密烈西耶夫的事迹。小说描写他在一次空战中,因飞机被击伤,跌落林中,身负重伤。他战胜了饥饿、寒冷和肢体疼痛的折磨,但失去了双腿。为能重新驾机杀敌,他忍受巨痛,锻炼身体,借助假肢,终于重上蓝天,成为‘无脚飞将军’。人们称他为‘真正的人’。其中,法捷耶夫生于公元1910年,死于公元1956年。

    苏联艺术在十月革命后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出现了许多艺术大师。肖斯塔科维奇是享有世界声誉的音乐家。列宁格勒被德军围困期间,肖斯塔科维奇写了著名的《第七交响曲》,成为鼓舞红军战士英勇战斗的号角。乌兰诺娃是苏联芭蕾舞天才表演家,获得很高的声誉。

    公元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电影事业有很大发展。苏联电影界把苏联和世界文学名著,如高尔基的《母亲》、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莎士比亚的《奥赛罗》等搬上了银幕。

    那么,说过苏联文学,该说说西欧、北美的现代文学艺术。

    西欧、北美的现代文学艺术在发展进程中分化为两大类,一类作品继承过去的传统,继续从不同的角度,反映资本主义的丑恶现实;另一类花样繁多,统称为现代派文学艺术,即反传统的资产阶级文艺。

    20世纪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文学大师,有法国的罗曼·罗兰和美国的德莱塞。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个有才华的音乐家。他不愿逢迎时好,敢于反抗暴虐和不义,但他的个人奋斗最终失败。小说通过他一生的经历,揭示了帝国主义时代德国、法国的反动政治和腐朽文化。小说也反映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个人奋斗中失败的悲剧。德莱塞的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集中批判了美国的生活方式,小说意在说明,美

    国社会是使人堕落的社会。

    公元20世纪开始有了电影,先是无声电影,后来出现了有声电影。美国洛杉矶的好莱坞,成了电影制片厂的集中地。

    卓别林是公元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最著名的电影艺术家。他出生在英国伦敦,从小就有艺术天赋。公元1913年,美国电影制片公司聘他为演员。他是电影艺术的全才,编剧、导演、表演无所不精。他塑造的形形色色的艺术形象,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作了深刻的揭露和绝

    妙的讽刺,对劳动人民寄予了同情。他幽默而精湛的演技,使观众在观赏他的作品时总是笑泪交加。他一生拍摄了七八十部影片,著名的有《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和《大独裁者》等。

    现代派文艺家主张,文艺是一种自我表现。他们运用新奇怪异的手法,进行文艺创作。现代派著名艺术家毕加索,创作了《格尔尼卡》和《和平鸽》等优秀绘画作品。

    那么亚、非、拉美文学呢?

    现代亚、非、拉美文学的主流,是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文学。在有些国家,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占据主要地位。

    小林多喜二是公元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杰出的无产阶级作家。他的自传体小说《为党生活者》,描写了共产党员发动并领导工人开展革命斗争的事迹。小说以公元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为背景,以作者的地下革命活动的经历为题材,描绘日本社会的阶级斗争,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罪行,并成功地塑造了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

    其中,小林多喜二生于公元1903年,死于公元1933年。也就是他没有经受住战争的摧残。

    塔哈·侯赛因是埃及文艺批评家和作家。他的自传体小说《日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埃及的社会面貌。小说的语言和风格是阿拉伯散文文学的典范。

    阿根廷剧作家库塞尼的剧本《中锋在黎明前死去》,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和冲突,赢得了世界声誉。剧中的主人公,是世界闻名的足球中锋别里特兰。他被拍卖给大资本家普鲁斯。普鲁斯不仅垄断了财政和工商业,而且‘收藏’名教授、名演员,现在又“收藏”了别里特兰,目的是垄断精神世界。别里特兰同芭蕾舞演员诺拉恋爱,渴望自由,计划逃跑。普鲁斯故意把两人分开,并把诺拉配给人猿。别里特兰忍无可忍,掐死普鲁斯,被判死刑。作者用荒诞和象征的手法,入木三分地刻画出垄断资产阶级的典型特征。

    以上是世界历史,我基本都已经说完了。你们有什么要补充的吗?反正,现在的苏联还在危机中。多个强国都在发展。不知道这次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能不能让苏联转危为安。反正‘东欧剧变’让美国受益,更多的社会主义国家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制度国家。但是,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到世界各地,也是一种进步。我国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初级阶段,也在努力地发展经济,同时开始取得国际的支持。这是一个很好的进步。

    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吗?我已经将自己知道的全部说完了。一下说完所有,一直到公元1991年4月的故事。这都快成了外国的主要矛盾了。那么多国家转入资本主义国家,确实对苏联是一种挑战。还好中国不站队,可能不受到影响。你们说,这次危机是不是美国阴谋。”邹学明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