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头陀 » 第三十七章 宣德炉

第三十七章 宣德炉

    与手中风磨铜钵盂相比,慕容彦达更看好李鄂的处事从容。

    妹妹立身于皇城之中,倒是正需要眼前头陀这样的江湖黑手相助。

    都城、地方,皇城内外,也缺不得阴私手段。

    如今他经略地方的履历有了,回京,也是再进一步的必选项。

    让蔡府势力,帮他打个前站,也算是运气使然。

    对李鄂而言,跟慕容知府谈条件,也是相对简单便利的。

    别说什么身份不同、地位悬殊,想要成功合作,无非你有需求,我有供给而已。

    “此物有甚么说法没有?”

    一高一低,一僧一俗敲定了合作,慕容彦达的语气也柔和了几分。

    “恩相,此铜料……”

    “这是铜料?”

    “正是铜料!

    九炼精铜,外加五金之英,九炼九锻之后,方能得此风磨铜。

    此铜里里外外浑然一体,试制过程之中,洒家还得了许多别样的铜料。

    只是洒家只通炼铜之法,铸器之法却不甚精通。

    此等铜料,最宜做香炉、香薰之用,如今年号宣和,铸成炉鼎,正好名唤宣德炉。

    只是此事还需要恩相筹划……”

    李鄂宣德炉的说法一说,慕容彦达这边就不是高看他几眼了。

    现在的慕容彦达,恨不得跟李鄂把臂言欢。

    有了这古色古香的宣德炉,慕容家的前路,一下就光明开阔了。

    “好个宣德炉,本府还真是小看了老蔡相公的手段。

    若持相府金牌的人物,都是跟你一样的,那小蔡相公不管不问,倒是一大败笔。

    宣德炉的提法,本府接了。

    你且在府城住下,回京之事,本府自会加紧办理……”

    李鄂适时的提出宣德炉的叫法,这也算是在慕容彦达瞌睡的时候递了枕头。

    圣眷,也是当下不得不提的晋身之道。

    慕容彦达借用李鄂宣德炉的说辞,只要勾起了当今官家的兴致。

    如在江南办理花石纲的朱勔一样,他慕容彦达不用劳民伤财,也能飞黄腾达。

    “不瞒恩相,洒家在府城之外的二龙山,还有一帮弟兄在。

    洒家久在江湖游历,也知江湖的险恶之处。

    此次回京之前,洒家还要给恩相一份投名状,那就是帮恩相解了二龙山的匪患……”

    李鄂将二龙山的事儿捎带说了,慕容彦达这才在心里认可了他‘洒家’的自称。

    即便李鄂献出了风磨铜,擘画了宣德炉,在慕容彦达眼中,这类人面对他这个知府还是要口称‘小人’的。

    无论是献珍玩,还是献祥瑞,此类小人最多能得些赏赐。

    李鄂献出二龙山,这就是军功了。

    会献珍玩、散军功的方外之人,自称‘洒家’也算是勉强够格。

    “僧官,本府可许不了你。

    今上重道抑佛,僧录司的一干官职多被空缺,那些大德高僧也不够分。

    但僧录司的护军之职,本府还是可以帮你筹谋一下。”

    重道抑佛是当今官家一力主导,既然抑佛了,上头的资源必然紧缺。

    僧官虽说是官,但也不算是官,从左右僧录司到地方僧录,待选的人太多,参与俗世之外的争斗,慕容彦达也没这样的心思。

    与僧录司的僧官相比,操作一下左右僧录司的护军之职,就简单多了。

    “还是恩相懂我,洒家久历红尘,早就失了出世之心。

    滚滚红尘欢乐多,洒家对于酒色财气,还是颇为喜爱的。”

    一个人对别人有多大的作用,就有多大的话语权。

    言语试探之下,李鄂也慢慢开始放飞自我,听了他的‘滚滚红尘欢乐多’,慕容彦达会心一笑。

    面前头陀如此知情识趣,倒也是个方外的妙人儿。

    “你这头陀的改换门庭之计,算是精妙。

    只是要呈给今上的器物却不甚精妙。

    今上自登极以来,仅是所颁八种样钱,也比你这钵盂精细。

    古拙之器,虽说别有韵味,但今上崇精巧,非是你们这些江湖人物可以糊弄的。

    也罢!

    看你这头陀诚心诚意,本府便给你画几幅金石图册。

    石家工匠,也算是青州管下数得着的铜匠了,稍后本府也会给你们拨付物料的……”

    对慕容彦达而言,对当今朝廷而言,剿除匪患、平靖地方,只是细枝末节。

    想要上进,清除二龙山匪患,只能作为上供风磨铜宣德炉的锦上之花。

    没了宣德炉,即便慕容彦达能平靖整个京东东路,也不过一地方干员而已。

    但献了古色古香且贴合当今官家圣意的宣德炉,他慕容彦达就是国之干城了。

    路,前人已经帮助慕容知府趟好了,老蔡相公蔡京、威远节度使朱勔父子,俱是因献宝之功上位。

    相公王黼也是因明达圣意而被超擢八阶,朝堂虽有亡国之相,但兴亡之中必出妖孽。

    论治世之才,慕容彦达也不落人后的。

    所以李鄂在他面前口称‘洒家’,慕容彦达也不跟他计较。

    有了李鄂的宣德炉,即便让慕容彦达这位太守、刺史之尊,口称‘上师’也不是不成,无非各取所需而已。

    只是李鄂送来的次品小样,在慕容彦达看来太过敷衍。

    说一句‘古拙之器’那是给双方都留了面子,钵盂的圈口都扭成了荷叶样儿,乍一看,说一声古拙算是得体。

    但不是正经玩意儿,终归不是正经玩意儿,经不住琢磨。

    说完之后,慕容彦达鹤氅飘摇间,就给李鄂画了十几份图样,并随手书写了一份物料清单。

    如今的为官之道,政务是其次,书画茶酒才是正道。

    慕容彦达贵为一府太守、一州刺史,自然精于此道。

    地方平靖、百姓富足,不及今上一瞥,这才是当朝的为官之道。

    至于青州府政务,自有下面的幕客、吏员查办,只要不出失陷州县这样的事端,对待在青州城里的慕容知府而言,就是人间好时节。

    见了宣德炉小样,敲定了合作事宜,慕容彦达才让李鄂上前奉了度牒,打听了一下他的名号。

    如李鄂所想,人有多大的作用,才会受到多少重视。

    没有他的炼铜法、风磨铜、宣德炉,即便献上了二龙山,他这样的江湖头陀,也是慕容知府眼里的无名之辈。

    从慕容彦达对二龙山的态度来看,现如今的山寨,在青州府衙,连癣疥之疾都算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