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宋旧事 » 第三十七章 话术

第三十七章 话术

    冯(车番)一上来就将苗傅、刘正彦夸上了天。

    他说:你俩诛杀奸邪,清君侧、正朝纲,简直干得漂亮!

    这充分体现了你们的公忠体国和责任担当,说明你们心里装着百姓,装着社稷,你们是好同志啊!

    向你们致敬!

    向你们学习!

    我对你们的敬佩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冯老师夸的这么用力,苗刘都有些不好意思,脸红起来了。

    不过……

    就在最上劲儿的时候,冯老师话锋突然一转。

    终于等到这一段了,苗刘不自觉地挺了挺腰板。

    冯老师说:不过呢,你俩还有做得不够的地方,需要改进啊。

    噢?

    哪里?

    仔细说说?

    看着苗刘一副虚心求教的样子,冯老师清了清嗓子,严肃地说:

    这老话讲冤有头,债有主。国家出现这么大的问题,那主要是奸臣的责任,赵构找个同志还是个好的嘛,他只不过暂时被蒙蔽了而已。

    你们除奸臣归除奸臣,但不能把老板一起给撸了啊,这样做真的有点过了,过犹不及的道理想必你们都知道的吧。

    你们再想想,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板也有大意失误的时候,咱们总不能因为一次错误就将人一棍子打死,连个改正的机会都不给吧。

    只要能虚心改正,还是好老板嘛,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

    而且你们看看,朝中的大臣都一致请求老板重新主持董事局的工作,我听说睿圣宫的门槛都快被踩断了,这就是民心,民心不可违啊。

    你们和老板之间只是有点误解罢了,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把事情说开,误会不就没了嘛,大家还是君臣一心,其乐融融,一起愉快地玩耍不是很好吗。

    赶紧的,趁现在还没有铸成大错,赶紧悬崖勒马,把老板接回来,好好跟老板解释解释,老板是个大度仁慈的人,他一定能体谅你们的一片公心,不会怪你们的。

    冯老师最后说: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只要你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定能再立新功,流芳百世!

    冯老师叽里呱啦说了大半个时辰,茶水都来不及喝上一口,其思路之清晰,逻辑之严密,情感之真切,连我都自叹不如。

    冯老师语重心长的谈话跟老师找调皮捣蛋学生谈心是一样一样的,开场先是表扬什么最近表现挺好、有进步之类,戴了高帽后再话风一转,说还有小缺点和不足,有巨大进步空间,今后还要多多努力云云。

    在读了这一段历史后,我也终于明白,原来老师教育学生的话术其实是纵横术,那些优秀的班主任其实都是纵横家。

    更让我不可思议的是,苗刘居然耐着性子,听冯老师把话给说完了。

    末了,刘正彦很客气地对冯老师说:

    还有劳先生回平江请张尚书早日赴行在上任,太后翘首以待尚书早日来替陛下分忧。

    嗯?

    就这一句?

    痛彻心扉的悔过呢?

    撕心裂肺的保证呢?

    在哪里!

    敢情冯老师忍着口渴说的全是废话,都是屁?

    看来还是学生比先生套路深啊——虚心接受,死不悔改,你硬是拿他没辙。

    这让我想起了青松的品格: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冯老师被礼送出城,回到了平江。

    张浚问:咋样啊?

    冯老师回答:进行了一场深入灵魂的交心谈话,气氛很融洽,成果很丰富。他俩让我给您带句话,让您早日赴任,说太后皇上都盼着您呢。

    纵横家不管用,这也难不倒张浚。

    他上书解释说:

    我也很想早点到杭州替君上分忧,但是最近节置司这边出了点问题,驻守吴江的张俊突然率军回到平江,搞的平江人心惶惶,军心不稳。

    我必须先在平江多呆些日子,先把士兵和百姓安抚好,不然怕要闹出什么乱子来。

    请太后皇上放心,只要把这边事情处理好,我一定立刻马上赶到杭州,我的人虽然不在,但我的心已经飞到了您们身边。

    三月十六,有两件事值得一提。

    一是有关部门(有司)请尊孟老太为太皇太后。

    太后和太皇太后差了一辈。

    具体来说,如果是赵构当皇帝的话,按辈分孟老太是太后(父母辈);如果是赵构的儿子当皇帝的话,按辈分孟老太就是太皇太后(祖父母辈)。

    这个有关部门具体是哪个部门,史书上没明说,看来是苗刘授意的,他们想通过抬高孟老太的辈分地位,在名义和舆论上让赵构儿子继任皇帝成为既成事实。

    孟老太和朱胜非怎么会看不出这点小把戏,孟老太直接给否了。

    第二桩事是吕颐浩领着一万人马从江宁出发了。

    这不仅极大增强了保皇派的实力,同时也向苗刘发出了具有警告意味的实质性信号,通过武力施加压力,逼苗刘就范。

    三月十七,刘光世率军与吕颐浩会合于丹阳。

    三月十八,一个张浚盼望已久的人到了平江。

    他就是韩世忠。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今陕西绥德)人。韩世忠自幼喜武,少时就力气过人,性情憨直善良,喜欢行侠仗义,不慕功名。韩世忠身材魁伟,勇猛过人,十八岁应募从军,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平定方腊中立下许多战功和赫赫威名。

    韩世忠是苗傅和刘正彦最想拉拢,也是最为忌惮的人。

    韩世忠在楚州突然收到御营使司提举一行事务的任命,他也是一头雾水,因为他的部队刚在沭阳被金军击溃。

    沭阳兵败虽有情可原,可也不至于突然就提拔了吧。

    尽管心中纳闷,但军令难违,韩世忠从盐城一路往杭州赶。

    路过平江地界,于情于理总得拜会下地主吧,韩世忠就投帖去节制司拜访张浚。

    见到韩世忠,张浚恨不得抱住他狠狠亲上一口,他立刻让人去请张俊来议事,于是保皇派最重要的会议就这样召开了。

    从张浚的嘴里,韩世忠知道了真相,原来他的提举是这么来的。

    张浚问韩世忠怎么办。

    韩世忠说:还能怎么办,干就完了!

    张浚说这活儿不大好干啊,毕竟苗刘不是软柿子。

    韩世忠说:怕个球!这事包在我和张俊身上!

    张俊说:哥,你是当世猛将,人的名树的影,你的赫赫虎威在那,这个艰巨的任务还非你打头不可!

    韩世忠说:没问题,不过……

    张浚忙问:不过啥,有啥困难就说,组织上一定帮你解决。

    韩世忠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现在是光杆司令啊,要人没人,要钱没钱,你看看我身边就百八十个散兵游勇,说出去都丢人啊。

    就这?

    张浚一拍桌子,说:钱我这里还是有一点的。

    张俊一拍桌子,说:人我这里还是有一点的,啥也不说了,都是自家兄弟,我给你精兵两千!

    韩世忠一拍桌子,说:

    好!

    干就完了!